谷晓华
日光温室黄瓜的冬春茬栽培是秋末冬初在日光温室内播种育苗,翌年1月开始陆续采收上市,4~5月间拉秧的茬次,温室内生长期6~7个月。冬春茬黄瓜的整个生育期是在一年中光照最差、光照时间最短、气温最低的条件下,生育环境极为不利,黄瓜植株易出现早衰、产生各种病害、拉秧时间提前,而且产量也大幅度降低,造成总产量严重下降,使经济效益降低。针对以上冬春茬黄瓜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种可行的办法和预防措施,优化了冬春茬黄瓜的栽培技术体系。
1 壮苗的培育
培育壮苗是防治各种病害和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健壮的幼苗,为以后的高产打下基础。
1.1 浸种催芽
①烫种。烫种是为了杀灭种子上携带的多种病原菌。正式烫种前,先用25~30℃的温水浸泡0.5~1个小时,一方面通过水洗淘汰不好的瘪种子,一方面使粘附在种子表面和进入内部的病原菌吸水萌动,这样可以提高温烫浸种的杀伤效果。烫种的适宜温度一般在55℃左右,一般加入水量相当于种子重量的6~7倍即可。温水与种子掺和要朝一个方向搅拌,一直搅至水温降到25~30℃,大约15分钟。然后用25~30℃的温水静止浸泡1~2小时。随后用手搓洗种子表面的黏液。
②催芽。捞出种子后控去多余水分,晾至种皮发干,种子离散。再用干净的湿布包起催芽。当种子萌动出现“崩咀”时,将种子放到0℃左右的环境下冷冻处理48小时。冻后将种子拿到室内让其自然恢复温度,然后继续催芽。催芽期间要用温水(25~30℃)冲洗1~2次。冲洗和检查种子时不要轻易翻动,种子包在口袋里上下方的位置也不要颠倒,这样才可以保证催出又直又长的大芽。
1.2 播种
经过多次实验比较,我认为黑龙江省肇州县采用无土锯沫子加营养液育冬春茬黄瓜苗的方法效果较好。锯沫子松软、温暖、透气性好,增温快,对秧苗扎根和出苗的阻力小。有利于秧苗发根、出苗。在日光节能温室内用营养土和锯沫子分别进行育苗对比试验,在同样温度、光照、湿度条件下,锯沫子所育的苗比营养土育苗提前出苗24小时,且秧苗出苗整齐,须根比营养土育苗多30%左右,子叶大而厚,为后期黄瓜花芽分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做一个长1米,宽80厘米,高10厘米的木盘,盘内铺8厘米厚的土,瓜籽平放,摆好,籽与籽之间距离1.5厘米×1.5厘米,播完籽后在籽上覆1厘米厚干锯沫子整平、压实。在其上盖地膜。当50%黄瓜苗长出时,及时撤掉地膜,让秧苗充分绿化。此时注意:如苗长出时,上顶部有一层硬盖,要及时用木条轻轻进行破碎,有利于出苗。当苗出齐后,再在其上撒0.3厘米厚的锯沫子,填补因出苗时造成的裂缝。当黄瓜苗子叶展平时及时分苗。
1.3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目标是防徒长,防病害,减少非生长期,达到根多苗壮。①温度管理,播后到大部分种子出苗前,床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在16~18℃,床温要与气温相适应或略高出1~2℃,迫不得已时,可在床内放置葡萄糖瓶、热水袋等装入热水进行加温。80%的苗子出土后,温度宜开始放低。白天20~25℃,夜间14~16℃。分苗后的3~5天是缓苗期,温度宜高,白天30℃左右,夜间16~18℃,缓苗后则转入正常的温度管理。但若按大温差育苗时,缓苗后白天气温控制在30~35℃,不超过38℃,夜间5~8℃,不低于5℃,阴天的白天20~23℃,夜间可比白天略高些。但育苗与生产结合进行时,苗床温度管理还应照顾到温室里生产作物温度需要。定植前要进行一次适应性炼苗,此间白天黑夜苗床上都可不再加盖覆盖物。以便苗子适应新的环境。②光照调节,增加光照对培育壮苗非常重要。苗床覆盖小拱棚虽然对增温保温好,但它能减少进光量。所以,最好使用已经用过1年的旧膜。③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有两方面:一是苗床浇水;二是床内空气湿度的控制。给苗床浇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控水过度。另一种倾向是浇水过度,床土经常保持泥泞状态,一些人不分析苗子不长或长得慢的原因,盲目认为缺水造成的。结果浇水频繁,床土透性越差,床温越低,老根沤掉,新根不发,最终苗子还是不长。如果遇到连阴天低温,床土温度低常是造成沤根的主要原因。苗床空气湿度虽然也受到温室内空气湿度的影响。但主要来自床土水分的蒸发和秧苗的蒸腾。揭开小拱棚放湿是不可缺少的,但应主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有减少浇水次数和提高温床的作用。床土水分过大时,可以撒一些草木灰吸去,还可向床面均匀地撒一些细土面,即可给幼苗培土,诱导不定根发生,扩大根群,又可阻止床面水分蒸发,减少床内空气湿度。④分苗,籽苗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可考虑分苗了。分苗前要采取控水、降温等炼苗措施,分苗时选晴天上午进行。分苗后要盖严小拱棚,尽量提高温度并注意保持较高的夜温,以利于加速缓苗。新叶开始生长缓苗结束,即可转入正常的温度管理。⑤苗期病害防治,要防治侵染性病害和生理病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炭疽病、黑星病等。这些病都与苗床湿度大、温度低和床土带菌有关。苗床防病的首要条件是搞好种子消毒、床土消毒及苗床温度和水分管理。出苗后,定期喷药,防治病害的发生。
2 定植后管理
温室黄瓜生长,把一天的温度管理划分为4个部分,白天分为午前、午后,夜间分为前半夜、后半夜。白天从6点到14点促进光合作用。早晨加温,14~17时抑制消耗,17时温度降到18℃,到20时促进光合产物运输,20~4时降到12~15℃抑制呼吸消耗。
3 病害的防治
3.1 物理防治
3.1.1 清除病残体:病害的发生均由点到面,病理上称中心病株,如能及时清除对防病很有好处,特别是对炭疽病非常有效。
3.1.2 闷棚:在霜霉病控制不了时,可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杀死病菌。闷棚前一天应浇足水,闷棚后放风一定要慢,因为闷棚时叶片上气孔全部开放,如果放风过快,气孔无法关闭,会出现青干。全生育期闷棚不超过两次,两次间隔时间在15天以上。
3.1.3 药剂防治: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或喷施粉尘剂对预防各种病害均有一定效果。
3.2 化学药剂防治
3.2.1 霜霉病:可以喷施糖醋液提高植株含糖量,预防霜霉病。具体浓度是1%红糖加0.5%食醋加0.3%KH2PO4加0.1%尿素混合液间隔7天喷施1次。化学药剂用瑞毒霉、杀毒矾M8、乙磷铝锰锌三种药剂交替施用效果较好。
3.2.2 细菌性角斑病:用DT杀菌剂、百菌通、农用链霉素喷雾均有很好防治效果。
3.2.3 枯萎病:重茬种植,用多菌灵加细土在定植前穴施。发病初期或发病前,用多菌灵或农抗120药液灌根,间隔7-10天,连灌2-3次,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3 生态环境管理调节防治病害
3.3.1 控制湿度:湿度应控制在83%~85%以下,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霜霉病及其它病害的发生。
3.3.2 科学放风:温室内长期不放风会引起二氧化碳中毒,除叶脉外,叶片变黄。所以,定植后半个月内应根据温度管理适当放风,中后期温室内温度白天25~28℃时,下午关闭放风口要慢,以降低夜温和湿度。
3.3.3 把握好浇水时间:一定要在晴天早晨或上午浇水,早上浇水后闭棚,当温度升到33℃维持一小时,然后慢放风,下降到27℃,再闭棚,升至33℃再维持一小时,反复2~3次,排放湿度后,夜间棚内湿度一般不超过90%,如果下午或晚上浇水,棚内相对湿度达饱和状态,霜霉病菌经1.5小时即可侵入。
3.3.4 及时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要及时追肥。
4 黄瓜早衰的预防
由于品种选择不当、施肥方法不当、植株生长比例失调、植株调整不合理、轻防重治,病害蔓延等多种原因导致植株早衰,主要症状有植株茎杆细弱,叶片小,叶柄长,叶色浅,下部叶片黄化,抗逆性差,雌花小,有时向上开放,瓜条少而且容易出现尖嘴、大肚或蜂腰瓜。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4.1 选择适宜品种:选择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的品种。
4.2 重施有机肥平衡营养:黄瓜的根系多分布在地表25厘米以内的浅土层内,吸收能力弱。为此需要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使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为温室内的黄瓜根系提供充足的N、 P、K、Zn、Ca等多种营养元素,通过此项措施维护温室内小环境生态平衡。
4.3 调节水分、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防止早衰:要及时严格的调控好生态环境,使秧苗健康生长,防止病害的发生和弱苗的出现,进而抑制早衰。
4.4 掐头去老叶保花保果:黄瓜植株长到一定高度,一般是25~28片叶时,在顶瓜上留2片叶子后“掐头”,摘除过早萌生的侧枝和植株下部老叶、病叶。既能促进结瓜,也可控制因植株旺长而出现的早衰。
5 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对策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灾害性天气主要是严冬的寒潮强降温和连续几日的阴雪天气。严冬的寒潮强降温,极易发生低温冻害,但冻害往往不是单纯因为临时性的强降温造成的,而是连续几日阴雪天后遇到的寒潮强降温造成的。因连续几日阴雪天遇到强降温时,揭不开草帘,缺乏直射光,温室热量得不到补充,土壤中的蓄热大量散失后,地温降到黄瓜根系的适应温度12℃以下,根系生理活动受到阻碍,导致植株枯死。克服冻害的方法是:提早覆盖温室薄膜,保持较高的土壤温度,冬季加强保持在黄瓜根系的适应温度12℃以上,另外在栽培畦北侧张挂反光幕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连续几日阴雪天气时,只要温度不是很低,早晨温度降到10℃左右,有时降到8℃,甚至降到5℃也要揭开草帘,多见散射光;如温度太低5℃以下揭不开草帘,一旦暴晴,揭开草帘后室温很快升高,黄瓜叶片蒸腾量大,而地温低,根系活动能力弱,蒸腾水分得不到补充,很快萎蔫,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叶片由暂时萎蔫进一步发展到永久萎蔫,植株就会枯死。克服萎蔫的方法是:暴晴后必须注意观察,发现萎蔫。立即放下草帘,使叶片恢复后再揭开,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叶片不再萎蔫为止;如萎蔫较重,可用喷雾器喷清水后再覆盖草帘,叶片恢复后再揭开,经过几次反复也可达到不再萎蔫;另外连续阴雪天揭开草帘后,立即喷0.5%的糖和0.2%的尿素混合液,以补充植株营养,防止萎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