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区域试验中栽培管理措施的控制问题

2014-04-29 00:44伊黎等
棉花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棉花质量控制

伊黎等

摘要:通过多年对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湖北黄冈点的具体实施,分析了栽培管理过程中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及潜在因素,提出了在棉花区试栽培管理中,栽培措施的质量控制对策,旨在提高棉花区域试验的精准性。

关键词:棉花;区域试验;栽培管理措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4-0048-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4.013

0引言

棉花区试工作本着正确﹑客观﹑公平﹑公正评价参试品种,为棉花品种审定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这就要求区试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水平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奉献精神。通过对长江流域试验资料的分析,发现部分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同一参试品种在各试点之间的产量性状差异较大,曾出现籽棉产量高低相差达3000 kg/hm2,极大影响了对参试品种的客观真实评价。作者认为剔除生态环境及品种适应性等因素影响,主要是试验过程中,因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的缺陷或措施不到位,最终集中到产量性状上而产生的差异,导致的试验误差;未能将品种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充分展现出来。因此,作者通过分析栽培管理过程中,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及潜在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利提高试验的精准性。a

1误差来源

1.1田间长势不平衡

田间长势不平衡的原因:一是试验地肥力不均匀,导致品种间产量性状差异增大;二是苗床棉苗生长不健壮,导致棉苗素质不一致,造成生育进程差异增大;三是苗龄偏长产生“线苗”或“高脚苗”,导致缓苗期偏长,推迟生育进程;四是低温﹑渍害﹑除草剂等不良因素危害,直接或间接伤害棉苗,产生弱﹑旺苗,导致试验整体长势不平衡。

1.2综合管理技术不到位

试验栽培管理只注重单一管理技术,忽视综合管理技术配套及互作效应作用。虽施肥水平较高,但产量较低;造成施肥量与品种贡献失衡;未能将品种产量性状充分展现。

1.3化调技术欠合理

化调技术存在误区;人为将化调与棉花各生育时期挂勾,以及设计出各生育时期的化调用量和化调时间。这样化调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品种特征特性表现,增大了部分性状的差异程度。

1.4没有正确使用除草剂

除草剂对棉花生长都有直接危害或隐性危害作用,抑制棉花生长,严重推迟棉花生育进程。特别是多次﹑超浓度使用除草剂,危害作用更大;导致品种部分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难以充分展现。

2控制措施

2.1强化田间管理

2.1.1平衡土壤肥力 由于区试用地要求土壤肥力均匀性和土壤肥力梯度一致性较高。但在实际选择试验地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土壤肥力均匀性和肥力梯度难以达到统一。这就要求试验人员认真做好空白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细致观察,做好记载,判断肥力差异程度。当肥力差异性较小时,宜釆用禽﹑畜粪肥或饼肥局部调整的方法调整。若肥力差异性较大,在冬闲时,根据种植图标记,适量铺撒禽﹑畜粪肥,利用机械旋耕混匀整平的方法调整,但这项工作须要细致及经验。一般经过一到二年的调整,既能平衡土壤肥力,又能培肥地力;效果非常理想,能避免和缩小因土壤肥力差异引起的试验误差;有利于品种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的充分展现。

2.1.2培育壮苗 苗床地宜选择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熟化,就近无病地块,并逐年轮换;宜冬季翻耕冬凌熟化。按每标准苗床(2000个钵)于播种前十天施进口复合肥1.5~2 kg,需经多次充分翻拌,做到土壤养分全层均匀分布,防止棉苗出现“肥禁”现象。苗床按试验用苗数量2 倍制钵,确保栽钵时棉苗整齐一致和有选苗余地。播种时选健籽一钵播一粒,齐苗后选晴天8:00前揭膜晒床﹑降湿炼苗(气温较稳定时,连续5~7天昼夜揭膜炼苗)。严禁晴天9:00后揭膜,此时揭膜,由于膜内温度与膜外温度相差较大,易造成棉苗生理失水,出现死苗或“僵苗”现象,导致田间长势不平衡或推迟棉花生育进程及加大后续田间管理难度。

2.1.3小苗移栽 由于棉钵较小,加之出苗后气温在逐渐升高及苗床养分富足,使棉苗生长较快,极易形成“线苗”或“高脚苗”而产生弱势苗或带病的伤根苗,若苗龄过长,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这样的棉苗移栽后,缓苗期更长,生育进程慢,产量性状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小苗(一叶一心)移栽,可以改变这种现象,极有利于促进棉苗早发。

2.1.4做好沟系配套工作 棉田沟系配套是指畦沟﹑围沟相互连接,构成棉田排﹑灌畅通体系。沟系配套作用就是有利于排涝﹑降渍和抗旱。前期起到降低棉田地下水位﹑提高地温﹑促进棉株根系健全生长,提高棉株自身抗逆性能力和早发性。中期能及时排水和有利于抗旱;后期能降低棉田湿度﹑减少烂铃。由于早春气侯极不稳定,棉苗移栽后,因伤根及生长环境置换的影响;自身抵抗不良因素能力较弱,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尤为重要。苗期棉苗生长较缓慢,且以根系生长为主;沟系配套作用就是确保棉苗处在优化环境下生长及促进棉株根系健全生长的主要方法。更是后续肥水运筹管理的重要手段及保障展现产量性状的重要措施。

2.2合理施肥

棉花施肥应遵循 “适氮、稳磷、增钾、配微”的原则;实际使用时应根据棉花生育进程、土壤肥力、墒情和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肥料养分的配合比﹑用肥量和施肥时间。但施肥不是孤立的单一技术,它是综合管理技术中的组成部分;只有在综合管理技术配套和完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肥料运筹关键是建立在棉田沟系配套,棉株处于优化环境下生长和根系发达基础之上,才能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对棉株造成伤害。还会出现苗不长就施肥,越不长越施肥的恶性循环;造成管理被动和浪费及施肥量与品种贡献失衡的情况。

2.3科学化调

任何化调药剂都对棉花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调应本着“轻﹑匀﹑勤”的原则。一定要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墒情、气侯情况及棉田长势等因素确定调控时间和用量,进行动态调控「1」。绝不能分成阶段性化调,应全程均衡化调。灵活掌握,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化调没有固定模式,更不能生搬硬套;科学化调才能将品种的各种性状充分展现出来。

2.4安全使用除草剂

目前市售除草剂对棉花生长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隐性危害作用;对棉花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2」。特别是多次﹑超浓度使用除草剂危害作用更大,常导致棉株生长缓慢,严重推迟棉花生育进程。特别是在苗期使用除草剂即有可能与低温﹑渍害等不良因素形成危害,迫使缓苗期更长,严重推迟棉花生育进程,缩短有效开花期;导致产量性状难以充分展现及降低产量。

3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做好棉花区试工作,作者将多年在棉花区试栽培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影响棉花性状和导致试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潜在因素以及控制误差的具体措施(因为防虫较直观,不再赘述),与同仁商榷;以利共同提高试验质量。虽是普通一般的管理技术,但在实施过程中极易被忽视,造成管理被动而产生或增大试验误差。田间栽培管理要考虑综合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不能只注重某单一管理技术;还应做好综合技术集成及技术连惯应用。所有技术应用时按区试操作规范实施,确保一致性和精确性。具体管理技术应用时,应分析各生育时期的主要矛盾,及时釆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能避免因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和失误,产生或增大试验误差。只要试验人员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黙黙奉献;了解试验误差来源和误差的潜在因素;将控制误差措施做细做实,就可以规避和减小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 伊黎,卢华平,张登科,等.棉花使用缩节胺产生负效应分析[J].江西棉花.2011,33(4):29-31.

[2] 伊黎,陈晓伟,南策雄,等.3种除草剂对棉田杂草的防效及对棉花性状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3,40(3):15-17.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棉花质量控制
棉花是花吗?
棉花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