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继
【摘 要】我国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因袭着20世纪30年代的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对赫尔巴特提出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教学理论是:教学首先在于“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而进行的。
【关键词】 学·教·测 生物 教学模式 意义
大家知道,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通过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此我校强力推进“学·教·测”教学模式,我在近两年的课堂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利用“学·教·测”教学模式优点在于:
可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通过《导学案》的引导,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讀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备课,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通过完成预习提纲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预习时教师经过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然后再精讲释疑这一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学生没有课外作业,减轻了学习负担。
能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各环节的实施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弄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能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使学生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我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编写中,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能快速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教师做好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在“学·教·测”教学模式中,通过“一课一测”这一环节,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及时阅卷,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作出调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有利和不足的方面,利用学教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其巨大的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体现在:
教学时间把握难度大,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准。在预习指导和精讲释疑这两个环节中,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困惑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要把问题探讨明白,就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无法保证。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宰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按照时间去控制学生的讨论活动,就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矛盾问题。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得不到保证。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中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启发以及师生的讨论与交流。要启发,教师就要说话;要讨论,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参与,而且教师的组织、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教·测”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分组实验将很难有效地进行,因为分组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精讲释疑这一环节中如果进行分组实验,将无法实现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如果不进行实验的话,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无法形成。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学·教·测”教学模式。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进行探讨。
今后努力的方向:
转变学生学习态度。针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拉近与他们的关系,走进他们的心理,找出根源,转变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消除学习中的消极情绪。给予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学,乐意学,积极主动地学。
加强备课,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我的感想:只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那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断反思、总结,锲而不舍地愿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而且在“学习”这条路上他们和我们都会越走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