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新辉 谢玉琴 刘玉兰
摘 要: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进程,新疆城镇化大幕拉开。哈萨克族作为游牧民族,在进入城镇定居后,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面临着改变。通过对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特征进行考证,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路径和方向。新疆城镇化的推进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深入渗透到各区域的各个角落。哈萨克族拥有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民族体育文化多姿多彩,既表现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共性,如赛马、摔跤等,又具有本民族最具特色的项目,如“姑娘追”等。从传承和发展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的视角来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维护和实现少数民族的发展权。
关键词: 城镇化;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 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4)04-0315-03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The promotion of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quicken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western minority pastoral areas.It begins a new era of urbanization in Xinjiang.The Kazak people,as a nomadic people,their forms and contents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are changing after their settlement.Through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Kazak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routes and ways of inheritance of Kazak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Xinjiang is inevitable and it penetrates to every corner.The Kazak people are endowed with an abundance of sports resources and its traditional sports are varied and colorful.They not only have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but also have som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people,such as “horse racing”,“wrestling” and “girl chasing” respective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Kazak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in some degree it is to protect and realize the right of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ies.
Keywords:urbanization;Kazak people;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folk sports;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2012年新疆政府部门出台《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新疆在未来8年城镇化将大提速,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1.33%提高到2020年的58%,城市化水平迅猛提升[1]。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疆城镇化既有城镇化发展的一般特性又具有特殊性。2011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境内居住着47个民族,占人口总数的59.9%[2]。哈萨克族作为新疆第2大少数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体育项目繁多,新疆城镇化节奏的加快,对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作出适应性的变迁,持续发展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有助于了解城镇化进程中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路径和方向。
1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1.1 地域环境的独特性
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息、繁衍的空间条件,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劳动、生活,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国自古就有“北人善骑,南人善舟”之说,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方式及体育活动的影响。
新疆哈萨克族主要聚居在伊犁、塔城、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天山以北的地区,该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夏季降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植物生长期长,从而成为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哈萨克族世代沿袭着“随草迁移”的游牧生活,形成的哈萨克族传统体育依赖于当地的社会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如赛马、摔跤等项目,象征着力量与勇敢的气魄,呈现出哈萨克人独特的民族性格。由于新疆地理环境、政治背景、经济发展加之语言等综合性因素,社会发展水平提升比较缓慢,形成少数民族文化相对封闭。基于上述因素,哈萨克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孕育的,形成了特定的民族体育文化。
1.2 民俗性体育
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起源于先民们自然的生活、生产劳动之中,在其形成与传承过程中,与原始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以及生活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孕育了今天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文化。
新疆哈萨克族人口约141万3 900人,占新疆总人口的7.03%[3],大部分人从事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哈萨克族形成了极富草原游牧生活的民俗体育文化。哈萨克族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马在生产、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哈萨克族人外出活动的主要交通工具。哈萨克族有句谚语:“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而平时的放牧、狩猎、携犬架鹰,牧民们更是以马代步,由此产生了诸多以马为主要题材的民俗体育活动,马术类体育项目占传统体育项目的37%[4]。最具有代表特色的体育项目主要有姑娘追、刁羊、赛马、摔跤、骑马抢布、骑马拾银、箭射元宝、跃马比赛及骑马比武等,每一种活动方式都凝聚着哈萨克族人的智慧和情感,这些体育项目被哈萨克族代代传承至今。
1.3 宗教祭祀色彩
宗教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需求。哈萨克族先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误认为自然界像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寻求超自然力的心理机制,从而形成带有宗教色彩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这类活动成为民族体育的起源之一,也为其形成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另外,宗教的权威性、神秘感强化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使其以一种神圣、庄严的形象在少数民族人民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历史文化积淀中成为哈萨克传统文化的基石。传统体育项目与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宗教活动也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丰富了各种体育活动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伴随着宗教活动的开展也有了充分展示的平台,参与活动的人群越来越广,使得这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很好地保持和流传下去。
1.4 草原游牧文化
人类的文化是以民族文化形式来表现的,每一个民族都以自己的文化传统表现其在世界上的存在,因而每一种文化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性[5]。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游牧文化,其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从而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观念、行为规范和利益,形成属于自己的游牧文化圈。“哈萨克”意为“广袤草原上勇敢的,追求自由的人们”,正好印证哈萨克族特有的草原游牧文化开阔和粗狂。哈萨克族人民为了适应广袤的游牧生活,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了养马业,建造了各种类型的可卸式住所,发明了加工奶制品和肉类的各种方法。
1.5 健身娱乐性
生活在辽阔大草原的哈萨克族人形成了以马、歌为主要特点的草原文化。在这种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哈萨克族的马上娱乐活动更是名目繁多。作为“马背民族”的哈萨克族人从少儿就开始学习骑马,参与花样繁多的马上体育活动项目。马在哈萨克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哈萨克族男人的心目中,马儿就是自己的双腿。注重情感交流是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娱乐的表现形式,哈萨克族马上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生活需要,也是一种艺术才能的展现。
2 城镇化进程对哈萨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2.1 城镇化发展的内涵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发展模式,城镇化建设对于平衡或减少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新疆城镇化建设与全国总体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由于独特的社会环境,又表现出些许不同的特性,其中就涵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新疆地域面积约为166万km2,绿洲面积仅约7万km2,新疆的城市基本上分布在这些大小不同的绿洲中,绿洲是新疆的主要生产、生活区。据推算,新疆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百分点,就有20多万农牧民转化为城镇居民[6]。从社会学发展的角度来说,城镇化发展是建立在本地区多民族的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与它所依赖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相联的。在此文化背景下,新疆城镇化发展呈现出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彼此独立,同时又相互覆盖的方式,处于一种交织状态之中。
城镇化进程在提高新疆各少数民族物质基础条件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加大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即“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推广。自2006年至2011年期间,新疆政府总计投入3亿3 415万元建设“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工程”,共建设3 004个公共体育场地,把体育建设和服务体系从城镇延伸到农牧区,在农牧民身边建造体育健身场地,组织广大农牧民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适应性的变化,这种改变使原有传统体育活动的存在方式及性质发生变化,以传统的体育活动为素材,按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方式组合、更新,构筑了一个多元性文化样态,少数民族自身的传统体育才有可能延续下去,可以肯定的说,新疆的城镇化进程应该是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城镇化。
2.2 生产结构的变化与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弱化
城镇化进程对哈萨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大影响是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弱化。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哈萨克族的“马背文化”有被弱化的趋势。调查发现,以往节日庆典时,当地哈萨克族牧民身着节日盛装,自发组织赛马、摔跤、刁羊马上角力和姑娘追等传统民族体育活动,不论男女老幼都骑马驰骋在草原上,而每名哈萨克族成员只要愿意都可以参与竞赛,充分展现了草原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风采和神韵。如今聚居和迁移到城镇的哈萨克族牧民多以走亲访友为主,人们之间沟通,娱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哈萨克族牧民没有了牧场,没有了马,也逐步远离了既定的生存环境和土壤,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所需的场地等基本条件渐渐消失,部分项目已失去最初的寓意,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以“姑娘追”为例,人们称它是马背上的恋爱,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现今这种爱情表达功能已经消退,这种原生态的“姑娘追”活动也就很少见了。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哈萨克族从以前的骑马放牧到现在骑摩托放牧,从流动的毡房到现在的定居生活,电视、电话、太阳能等进入牧民家中,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与通讯便利了哈萨克族人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哈萨克族逐步脱离原有的生活环境,从游牧走向定居。一个民族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势必会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7]。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都是在草原、牧场等开展活动,离开这些自然环境的支持,哈萨克族传统体育将会失去其原有的外部条件,对哈萨克族来说无疑是传统体育功能的弱化。过去在哈萨克族人生活中影响深远的竞技、游戏活动处于濒危边缘或已经失传。
3 城镇化进程中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途径
3.1 构建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网络平台
当今,新疆哈萨克族已经逐步实现了从游牧生活到城镇化定居的巨大生活变迁,尽管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依然保留着,但仍有弱化的趋势。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该由国家统一规划,由政府组织及社会的参与,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数据源,展现哈萨克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及传统体育项目的表现形式。
3.2 立足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合理开发学校体育校本教材
学校体育教育是传承发展民族体育的媒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把反映各地自然和风情,学生感兴趣,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课程中,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8]。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活动应融入到当地学校体育课程之中,顺应当代社会多元文化教育的需求。
依据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特点,合理开发本民族传统体育校本教材,是实现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从哈萨克族的孩童抓起,学习本民族文化教育,加深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实现维系本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与、采访和观看少数民族体育赛事。
在具体实施时,一是要选择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的课程资源;二是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使教材富有民族性特点;三是发扬创新,充分挖掘其教育、强身健体、趣味性等功能。如哈萨克族青少年喜爱滚铁环游戏、打陀螺、打嘎嘎、打秋千、捉迷藏等运动,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提高奔跑的速度,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增强腰、腿、手部的力量,提高青少年的灵敏性和智力。
当地政府和学校对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给予一定政策制度上的重视和支持,体育教师应进一步加深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宣传、推广,有针对性地在运动项目的竞赛方法、比赛器材或比赛规则上加以改进或完善,使其进入课堂教学,进入比赛场地。
3.3 通过媒体传播,提升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意识
对大多数哈萨克族成员来说,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展形式,更多的是依靠世代相传。他们接触民族体育的途径,主要是民族节日庆典、宗教仪式、婚丧仪式等。通过媒体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将本民族文化精髓深深影响到年轻一代民族成员的思想观念之中。民风民俗扩大了民族体育在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的普及性,而它与民族史诗、民歌民谣的结合又使其具有了文化继承的必然性、必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疆不少民族地区都开展了民俗旅游活动,以经济效益的开发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新疆伊犁的果子沟、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由政府出资购建赛马场地,企业参与赞助,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更多的人群参与,这对弘扬、宣传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是最有利的宣传。2010年在木垒举办第3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的场面非常壮观,可谓是民族体育盛会,全疆各地的少数民族纷至沓来,白天看赛马,夜间看摔跤,场面极其热闹,当地宾馆爆满,部分远道而来的民众只能投亲靠友。可见,比赛只是载体,更多的是寄托了少数民族人民深深的民族情怀,成为族群固守的精神家园。从刚刚结束的第12届全运会奖牌获得情况看,马术为新疆赢得一枚金牌,显示出较强的民族体育优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然是新疆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仅彰显了地区民族体育特色,而且强调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相互理解。
3.4 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
新疆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鲜明的主题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对扩大、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新疆政府部门以民俗体育旅游发展为契机,利用自然风光、民俗体育文化和历史风情作为一体化的旅游产业,修建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场地,赛马场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有场地占比例最大的,占全疆少数民族场地的51.16%[9]。新疆政府部门为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每4年举办一次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该赛事属大型体育赛事,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
4 结束语
当今新疆城镇化的推进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深入渗透到各区域的各个角落,哈萨克族拥有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民族体育文化多姿多彩,既表现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共性,如赛马、摔跤等,又具有本民族最具特色的项目,如“姑娘追”等。从传承和发展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的视角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是维护和实现少数民族的发展权。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份宝贵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它在普及民族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及其独特文化特色,挖掘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性能,走利于新疆民族融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欣凭.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2—2013)简介[EB/OL].[2014-02-05].http://www.xjass.com.
[2]国家统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4-02-05] .http://www.stats.gov.cn.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导游基础知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297-298.
[4]阿不拉·玉素甫.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特征与现状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27-30.
[5]时传霞.城镇化加速期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3):38-41.
[6]王梅.《新疆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研究》专题报告出炉[EB/OL].[2013-12-25].http://new.iyaxin.com/content/2013-01/08/conten-3767479.htp.
[7]刘铮.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略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5):48-51.
[8]丁春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80-182.
[9]武杰,庞辉,王欢.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发展的特殊性及契机[J].体育学刊,2007,14(7):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