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
[摘 要]本文就是笔者根据对所在学校初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调查分析之后得到的一些体会,发现其中所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以期进一步实现中初小和谐衔接的愿望。
[关键词]数学 初小衔接 实效性研究 对策
笔者在经过多年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有关初小衔接的一些问题,通过结合实际的研究分析,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实效性的现状研究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中小学数学衔接的现状分析
1、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初小衔接的“过渡期”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心理、生理上都在逐步发展。小学以直观现象为主要思维特点,正在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中学生要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意义识记为主。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形象、直观的思维为主,慢慢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逐渐增长。他们喜欢参与活动,但对老师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性,对教师的信任度比较大。然而很多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思维方面的差异,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很多小学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初中之后成绩却不好了。
2、中小学教学内容、要求存在差异,在此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时学生“束手无策”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进入初中后,则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但学生往往还是习惯运用算术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5倍小7的数是8,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8+7)÷5,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
3、中小学教学方式、策略上存在差异,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需时间“消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小学阶段的教学往往让学生用较多的时间进行新知的探究,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练习机会多,检查面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而中学因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多少复习时间,有此知识就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
因此,学生要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和策略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很多学生很长时间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就出现了很严重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趋势。
4、中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存在差异,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小学没有升学压力,完全放心的研究、探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中学受升学率的影响,加上学生由小学到中学是人的两个阶段身心发育的一个转折期,对学生学习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陡然提高。小学是理解、包容、期待,中学是规则、自律、严格。
二、提高中小学数学衔接实效性的对策
1、针对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的问题,教师应在新生入学的前段时期要抱着包容的态度,让学生充分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心理准备
例如学校去开展一些有关的讲座,消除新生对新的学习挑战的恐惧。或者可以邀请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和新生一起进行座谈会,学习一些过渡期的经验、学习经验。教师在面对新生不能很好的进行心理调节的时候要适当引导,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带着包容的心态给新生充分的过渡时间。
2、针对教学内容、要求存在差异,在此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时学生“束手无策”的问题,应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还应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刚从小学升上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初一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本章内容又是从初中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3、针对教学方式、策略上存在差异,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需时间“消化”的问题,应重视中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简单,直观,可塑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引导产生对比、分析,进行简单的归纳思维;而初中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过度的过程,对学生有了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由小学到初中思维的一个重大飞跃,对于刚由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是他们感到数学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小学教师在衔接阶段的教学中应渗透中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的中学学习做好铺垫与准备。中学教师也应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注意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让学生有一个平缓的适应过程。
4、针对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存在差异,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的問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笑迎挑战
长期以来,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中小学教师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种被忽略的割裂状态,致使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使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中小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而要做到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教师对小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研究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