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锋
【关键词】中职校长 底线 常规教学和管理 辨之 问之 行之
人们常讲,做人有做人的底线,做事有做事的底线。来到职业学校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职教同仁们同样经历的困难,招生难、流失率高、管理难、教学难等。我也常常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困难能不能克服?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进校无分数、学生学习无动力、学生就业无标准,职业学校发展有没有底线?如果有,中职校长应坚守的职业底线到底是什么?
要“辨之”。我到职高后提出了“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口优”的目标,实际上这四句话也涵盖了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对比一下这几个方面也都很重要:招不来学生,学校没有服务对象(学生)不能称之为学校,招的学生少,学校又没人气缺乏活力,由此看招生非常重要;学生在学校学不到东西,在学校没有兴趣,找不到归属感,得不到好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大量流失不可避免,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练硬内功也很重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升学就业环境,搭建升学就业好的平台,让学生出口更畅,出口更优。“出口”的工作同样很重要。到底哪一样工作是中职校长应该坚守的底线呢?
从词典上看,底线是事物必须坚守的最低条件和限度。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底线。越过底线,就意味着发生了质变。守不住底线,就有可能把自己逼上绝地。我来到职业学校工作两年多了,两年中我深深感受到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冷与热,感受到职业学校发展的不易和艰辛。特别是招生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刚到学校时有学生1000余人。学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没有学生的学校,就不能称之为学校。当年生源急剧减少近2000人,进初中校宣传有的初中教师摆架子、一些家长给脸子、学生感到上职高没面子,等等。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不论咋讲,学校费了千辛万苦总算招了600多人,可以松口气了。这时,学校的其他同志就建议:学生就这素质,在教学管理上再下劲也不会有多好,赶紧跑跑他们的就业和升学门路,“出口畅入口才旺,”想一想就是有道理。学校班子托关系找门路、赴高校到企业,为学生升学就业搭建立交桥。说实话到职业学校第一年,自己累得够呛。虽与教职工沟通的不多,但老师也常常替我解围“校长真忙”。还好,不到一个学期就签了几家企业,谈妥了联办协议。但令我不能释怀的是“出口打通了”学生流失率仍然高居不下。2012级秋学生2013年春节入校学生流失达21%,等等。这些原因到底出在哪?牵牛要牵牛鼻子,解决问题要找准问题的症结;要回到“规律”和“本质”的层面去把握,找出问题背后的本质所在。这样才能走对路,找的准。
我时常静下来思考,这样忙有没有价值?天天这样忙怎么没有明显的成绩?难道都是学生的问题?学校是不是没把握好方向?学校管理包括自己有没有問题?各种各样的困惑一个接一个。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育的对象是学生,问题屡出,困难屡现,肯定是出在学生的教育教学上。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招来了,如果留不住还等于没招到。留住了学不好也不会有好的出口。学生真正感受到归属感和尊重,认可了你这个学校,他会心甘情愿留下来,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增强自信,激发活力。他就能不断进取提升才干。最终也会有一个好的出口。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外树学校形象,也将促进学校招生工作乃至整体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
我认为要推动职业学校的科学发展,要有较高的目标和梦想,又要回归现实;既要抓住细节和点滴,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和关键的环节。从教育的原点出发,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认真抓好常规管理和教学就是中职校长应坚守的职业底线。
要“问”之。在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找不准底线或坚守不住底线的事情呢?我想有两个可能。
一是有急功近利之嫌。重点抓好“进口”和“出口”,就是想尽快扩规模,聚人气,增活力,想在最短时间内营造学校繁荣的景象。另外职业学校由于面临的诸多难题,确实比普通学校忙一些。正像一些人形容职校校长:忙得成了“社会活动家”、“国际旅行家”,回到学校校长室成了“会客室”、发布命令的“司令部”、文件票据的“签发处”,以致整天忙忙碌碌。关注“进口”和“出口”,抓好招生和升学就业没有错,也无可厚非。但过度关注于此,而忽视内涵建设,就有了“尽快证明自己的能力给领导、教师一个交代”之嫌,就有了“营造暂时繁荣景象或是掩盖自己对教育工作的能力不足,及对内涵建设诸多困难畏缩”的思想。
二是抓不住根本。在工作中,有的校长凭感觉工作,当然我也不例外。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也可能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错误思想。在工作中大多数校长还是想做好工作、做出一番成就,但确实把握不住根本,对“底线”没有概念。有一次心理学教授设计了一个题目:把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与紧急的事,不紧急的事进行组合,确定自己首选要做的事情。大多数校长都把重要的,紧急的事放在第一位,而这个心理学教授建议各位校长把“重要的不紧急的事”尽量放在第一位,如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重要,但有些小病不会立即危及生命,但如果漠视就有可能积成大病而无可挽回,还有“学习”也是一样。由此可以看出不重视常规教学和管理或者忽视内涵建设,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一时半会影响不了学校的发展大局。但如果要使学校科学发展,上层次,上台阶,就没有可能了。甚至日积月久就会形成整体工作溃败而一泻千里,不可收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学校的教育服务对象是学生,抓住了“学生”,才是抓住了学校工作的根本。才真正遵循了教育规律、教育工作的规律。因此狠抓常规教学和管理不放松,这才是中职校长应该坚守的职业底线。
要“行之”。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一旦到位,行动是迟早迟晚的事,当然是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