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特斯拉

2014-04-29 00:44许十文范国宁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鲁冠球李泽楷卡玛

许十文 范国宁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过,他有汽车梦,即使自己不能实现,也要儿孙去实现。

2014年开春,鲁冠球的汽车梦看起来有一个“大跃进”:他领衔的万向集团,曾经的乡镇公司,一家去年营收超千亿元的中国民企,收购了美国濒临破产的电动车企业,一度被电动车新贵特斯拉视为敌人的菲斯克(Fisker Automotive)。

万向这个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发家的“隐形冠军”,瞬间跳上了电动车产业的最前沿,菲斯克的明星产品卡玛(Karma),曾被捧为“世上第一款高端电动车”,也复产在即。

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面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万向是否早有布局”的询问,他的回答是:“万向最终都会介入(收购菲斯克)这个事情。”万向为收购所给出的价码被外界看做是一种决心——1.492亿美元,比破产拍卖标价高出了6倍,之前,万向还与李泽楷等国际资本进行了多轮竞争。

事实上,万向的确“早有布局”。甫一亮相,它就站在了最“潮”的地方。

与李泽楷同谋

在鲁冠球眼中,倪频是一个勤奋、好学和专注的工作狂。倪频在20年前是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博士生,被鲁冠球物色后开始介入万向在美国的业务,包括经营成立于1994年,拥有6000名员工的美国分公司,主要负责汽车零部件的制造、销售和出口。

一名万向高管对《21CBR》记者形容,菲斯克的破产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因为续航能力更强的电动车更适合在充电基建薄弱的中国发展(相对于特斯拉而言)。作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同样诞生于美国加州的菲斯克也曾经赶上了美国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黄金时代,并已设计和生产出备受业界关注的混合动力汽车。

菲斯克公司拥有18项业界专利,它的初始想法是向市场提供一种形态空前的时尚电动车。不过,特斯拉曾经在2008年把菲斯克告上法庭,引起了一场投资者之间关于电动汽车的口水战:特斯拉指责,曾受雇于特斯拉的设计师亨里克.菲斯克把最好的设计私自留给了后来的自有品牌,使特斯拉多出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在2011年,菲斯克的混合动力汽车卡玛预售开张就立即就得到了3000个订单(特斯拉一年的销量是22300辆),万人迷影星莱昂纳多还是卡玛的主顾之一。然而,成立于2007年,曾经从美国能源部得到1.92亿美元的贷款(承诺5.29亿美元未实际发放),又从通用手上购入工厂的菲斯克,最终仍难逃破产的厄运。

按照电动汽车时代网CEO史宝华的归纳,很多美国电动车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它们没有设计出像特斯拉那样具有鲜明市场概念的产品,或者没有像特斯拉那样,“以好的概念继续获得烧钱支持”。而对于中国收购者来说,菲斯科公司积累的专利,则有利于万向减少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

菲斯克跌落谷底的原因包括决策混乱、品质管理不佳等,卡玛还发生过自燃的事件。不过,在美国浸泡多年的上述万向高管并不认为菲斯克无药可救。他们对菲斯克的顾客进行调查后发现:“菲斯克的车尽管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但他们仍然觉得车子的外观非常漂亮,流线型跑车的设计,非常高端。”

菲斯克濒临破产,包括万向、复星、北汽等机构,以及李泽楷的财团都有意对其进行收购。万向一开始联手豪华跑车改装企业VL汽车(VL Automotive)进行收购,报价2000万美元;而菲斯克的前CEO亨里克.菲斯克则选择了李泽楷,试图把全部资产卖给“小超人”在去年底组建的混合动力控股公司(Hybrid Tech Holdings LLC)。

“去年3月以后,万向就开始跟菲斯克谈,并且基本达成了协议。”一位万向的消息人士对记者说,“李泽楷原本就是菲斯克的主要股东,我们斟酌之下便退出了。”

不过这场收购最后演变为公开拍卖以及法庭上的多轮争逐,原因是菲斯克的无担保债权人反对李泽楷财团的收购计划,反对用债权而非现金购买菲斯克。在破产法庭上,这些无担保债权人提出了内幕交易等质疑,还谴责菲斯克与李泽楷财团之间的协议运作过于迅速。

事实上,菲斯克和混合动力控股公司在去年11月就达成出售意向并签订相关文件,由于美国假日的原因,仅仅给反对方留下了24天,给无担保债权人委员会留出的时间更短,法官认为这样有违公正。更戏剧性的是,法庭原本计划在今年1月10日宣布李泽楷财团接手菲斯克,却因当天各方代表皆未到场而告吹。

万向在去年底开始浮出水面,公开参与到这场破产收购之中。尽管从技术层面上说,万向已经控制了菲斯克的电池供应商A123系统公司(下称“A123”)。“我们当时认为很难竞购,因为菲斯克有1.68亿美元的债。后来债权人到法院提出动议,法官把这笔债权的价值上限控制到原来的25%,我们才真正进入了竞购。”上述万向高管透露。

竞购进入了公开竞争的阶段,李泽楷方面曾通过法庭阻止公开拍卖,但遭到拒绝。万向和李泽楷财团都承诺菲斯克的卡玛汽车将很快复产,并且恢复新车型的开发。随后双方不断加码,经过19轮竞标以后,法庭最终把菲斯克判给了万向。根据判决书的描述,万向给出的价格更高,万向也有汽车行业的资本和经验,更有“资格”帮助菲斯克。

20年“美国梦”

当判决尘埃落地,更多的竞购细节被逐步披露。对这次竞购“逆转”起到关键作用的无抵押债权人,得到了万向方面的承诺——每1美元的债务将增加50美分,作为对债权人的补偿。

万向在并购中的发挥,让很多美国媒体回顾了它的“美国史”。万向在2001年已经通过收购控制了美国的UAI公司,一家美国汽修市场制动器的主要供应商。前些年,万向也在底特律收购了一些企业。有媒体评论说,万向的并购手法灵活变通,风格循序渐进。

实际上,万向在美国已经渗透多年,由倪频主导的万向美国公司致力于构建涵盖欧美两大洲的汽车零部件市场网络,其业务还包括房地产投资、新能源产业等。

在美国,倪频会跟中国员工一起吃中餐,在球场上进行足球比赛,面对西方媒体时则强调自己经营的是一家扎根本地,面向全球,正在为美国就业做出贡献的公司。

在新能源产业,万向的美国行动也在进行。在并购A123之前,万向已与美国电池制造商Ener1合资建立生产基地。之后万向又投资了1亿美元,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2012年,万向参与了同样得到美国能源部数亿元贷款支持,却深陷经营困境的A123的争夺战,与20多家有意角逐的国际机构进行较量。

对A123的收购,是一次被鲁冠球形容为“水太深”的收购,还引来了美国当地一些政治层面上的指摘,但万向志在必得。A123有着世界领先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可以让“已经进入新能源领域14年的万向一下站到世界前沿”(鲁冠球语)。

当时,在华盛顿有“超过两打”的议员和官员质疑万向的收购,因为A123有着军方的合同,以及“纳税人资助的技术成果”,他们认为不应该交到外国买家的手中。万向的应对方法是,有选择性地收购其民用业务,而避开不买涉及军方的业务,最后那些敏感业务被另一家美国公司买入,这使万向避免了像三一重工那样遭遇政治否决的结局。

“万向在美国历来非常干净,所以不用担心这一类非议。”倪频对《21CBR》记者说。他在美国并不缺乏支持者,譬如芝加哥市的市长,曾公开赞赏倪频对当地招商引资的援助,因为倪频曾提出建议,最好让远道而来的中国投资者在芝加哥“有回家的感觉”。

在收购菲斯克期间,万向同样遇上了非议,每天都有“负面报道”,指责万向“偷窃美国技术”。然而,菲斯克所在的加州州长和议员发表了新闻公告,对万向表示支持。“万向在美国20多年,形象一直比较靠谱,所以这是我们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一位万向高管说。

现在,万向在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线路已经显山露水。有机构把万向列为北美20大汽车厂商之一。从中国业界的角度来说,万向成了唯一同时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不过,万向目前仍未有菲斯克复产的时间表。

围绕着数次收购,万向计划着和VL 汽车联合制造卡玛,以及其它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除了万向押注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线,锰酸锂和三元材料等其它技术路线也在并行。业界有评论担心,一旦磷酸铁锂电池不能成为未来主流,万向的一系列收购会大打折扣。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就是高端和低端市场都有机会,但中间市场的局面比较尴尬,万向在未来也应该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史宝华分析。按照美国一家汽车媒体的说法,万向看起来准备推出更低价格的实用型新能源汽车,有可能在未来围绕菲斯克的概念再度开启股权招募。

无论如何,万向已经在想象它的新能源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的图景。除了考虑“如何把电动车做得更有前沿性”等问题之外,倪频的当务之急是物色新的菲斯克管理者。“那个人喜不喜欢万向不重要,是否喜欢菲斯克很重要。”倪频对记者说,“对于我们来说,公司能上去就好。这里没有政治话题。”

猜你喜欢
鲁冠球李泽楷卡玛
穿越“丝绸之路” 见证“一带一路”——记意大利徒步旅行家维娜·卡玛洛塔
Magnetization relaxation of uniaxial anisotropic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with linear reaction dynamics driven by DC/AC magnetic field∗
野水牛妈妈的梦
二公子李泽楷
民企“常青树”鲁冠球去世
民企“常青树”鲁冠球去世
勇立潮头鲁冠球
鲁冠球: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鲁冠球:拒绝膨胀
卡玛兹出售其乌克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