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于……

2014-04-29 09:39:36
理论与当代 2014年5期
关键词:梅贻琦新民晚报冯友兰

陆其国在3月30日的《新民晚报》撰文指出,一所大学办得如何,校长的作为无疑是关键。清华校长梅贻琦即可证明这一点。梅贻琦上位后有权但不揽权。在清华的教授评议会上,只要教授们提出的建议有利于清华发展,梅贻琦无不赞同,谓之“吾从众”。正因为梅贻琦执掌清华有方,清华得以蒸蒸日上,跻身于名牌大学之列。对此,曾长期担任清华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盛赞梅贻琦具有当校长的本领。更有论者觉得,这本领即体现在梅所说的“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1931年,一度出国回到国内的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在“就职演说”中讲过这样一段话:“本人与清华已有十余年的关系,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是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求能够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相当的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華足矣。”显然,梅贻琦对于“罪”的认识,其分量已远远超过了泛泛言之的担责。在他看来,一个人担责却不尽责,实无异于犯罪。正因为内心有这样的意识和警觉,才能够把清华办得如此风生水起。其实梅贻琦夫子之道的“无罪于……”这句话,实在应该让今天每一个在不同岗位和领域担责的人反躬自省、扪心自问:我今天的担责,是否能够做到“将来可告无罪于……”?

猜你喜欢
梅贻琦新民晚报冯友兰
智珠2则
领导文萃(2024年7期)2024-04-10 02:46:49
十分钟的朋友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最好的尊重
慈善(2022年6期)2022-02-10 18:38:40
我不想让你误会
杂文选刊(2021年7期)2021-07-16 06:25:14
《新民晚报》90载光影里的历史记忆
新民周刊(2019年35期)2019-11-04 01:35:35
新民晚报:转变思路办赛 杭州应有可为
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 02:51:51
梅贻琦的“落荒而逃”
政工学刊(2014年12期)2014-05-25 00:35:02
梅贻琦的“落荒而逃”
做人与处世(2014年2期)2014-02-21 06:02:52
落荒而逃的梅贻琦
知识窗(2013年11期)2013-05-14 0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