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中国人无疑是世界各国人中,最爱讲“面子”的。
“面子”是什么呢?答案虽然有很多,但它绝对不仅仅是生物学上所谓的“脸”。然而,“脸”却又是“面子”的别称:丢脸就是丢面子,有脸就是有面子。“面子”代表中国人的尊严,更准确点说,只是尊严的招牌。内心的尊严是无形的,而尊严的招牌—“面子”,却是有形的,至少脸可以做出喜、怒、哀、乐、憎、恶、欲等多种表情。因为别人只能看见尊严的招牌,于是,中国人便越来越重视有形的面子,所有的举动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是保全自己的面子,或是保全别人的面子。至于内心无形的尊严,却越来越被忽视。
中国人被偷了零碎的小东西,是从来不奢望失而复得的,因为盗贼是很难冒着丢面子的危险完璧归赵的。失主通常的做法—若是男失主,则加强防盗措施;若是女失主,则破口大骂一番,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盗窃再次发生或发泄内心的愤怒。
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但就连上级批评下属,也多是不点名批评。如此,既督促了工作,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不至于得罪下属。要知道,让人当众没面子,可是得罪人的终南捷径。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若是今天上级让下属丢面子,那么明天下属很可能会让上级没面子。
上级对待下属尚且如此婉转,平常人之间的交往那就更加婉转了。外国人或者以有话直说为荣,但中国人却认为那是不通世故。所以,中国人或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是为了保全别人的面子,往往拐弯抹角,声东击西,甚至心猿意马。结果,不少人对自己的过错抵死不承认,即便在一人面前承认的事,在另一人面前又坚决抵赖起来,形成出尔反尔的习惯,所以,中国人做事总喜欢让第三人旁观作证;对于别人的过错,虽然当面不说,却又不能大肚包容,于是又形成了“无人背后不说人,无人背后无人说”的习惯。
“面子哲学”是中国特有的熟人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熟人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才有面子可讲;若在陌生人之间,是无所谓面子的。
保全自己的面子,是怕被别人看不起;保全别人的面子,则是怕得罪別人。因此,中国人很多事情都带有保全面子的色彩,就连发生争执时,“和事佬”也往往照顾到双方的面子各打五十大板了事。如果将过错全部归到一方身上,争执是无论如何不会平息的,因为毫无面子的一方,岂能不较真到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