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高校的不同地位,河南大學校长娄源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在全国800多所本科高校中,共有三支队伍:中央财政拿钱的中央军,地方财政埋单的地方军,还有民办的游击队。另外,这些高校中,还有“211高校”、“985高校”、“省部共建高校”等区别,“这些学校有的是娘娘级学校,有的是贵妃级学校,还有的只是‘答应,还有‘常在”,他们所受的“冷暖”待遇各不相同。
高校有不同档次,原本是正常的。如美国就有“常春藤”联盟,包括人们熟知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国际顶级名校,后来又有25所高校如纽约大学、麻省理工等不遑多让,组成了“新常春藤”。说起来,哈佛也是“娘娘”级别的,麻省理工则算是“贵妃”了吧。只是这些学校档次、等级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靠的是教学质量和学术成就,而非哪一级教育部门的批准。
而我国的教育部门在确定“211高校”、“985高校”名单时,教学质量和学术成就也是重要的指标,只是这种考量并非是对发展落后的学校进行扶持,而是希望找到最优秀的学校锦上添花——集中力量办更好的大学,让它们甚至能够在国际上与那些老牌“娘娘”学校一决高下。于是,更多的资源向好的学校倾斜。而且,教育部门的这种标准,最终也成为社会对大学质量认知的判断依据。
以“后宫”为喻,娄校长所想要表达的就是这种是因地位不同,所获得政府资源的千差万别。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用了另外一个比喻来解释这种差别:“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都是加97号的油,我们不仅加不到93号的,还恨不得油里加点水,怎么跑?”他以前是浙江大学的党委副书记,自然会和过去做些比较:“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浙江大学1年。”
大学间的“贫富差距”就这样形成了。单纯考虑办顶级学校的目的,如此做法无可厚非,但这不应该成为政府的首要目标。对政府来说,教育的公平性才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职责所在。资源要倾斜,也应该向经济条件差、资源原本就少的地方倾斜。河南大学和贵州大学的校长抱怨“冷暖”待遇不同,是有道理的。
只是,大学的校长们也必须意识到,财政和政策支持只应该是教学经费来源的其中一部分。无论是“妃子”还是“娘娘”,都不应该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政府的扶持上。能不能加到“97号”的汽油,不能干等教育部门的拨款。在国际上,一所大学从社会上筹集教育经费,才是最主流的做法,这也是大学校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任上十年间,为学校募集到了100亿美元的捐款。中国的大学校长,这方面的意识还是有欠缺的。
对财政拨款的依赖,使得中国的大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竞争水平,虽说“贵妃”、“常在”的待遇不如“娘娘”,可日子过得也依然安稳。“高校贫富差距拉大”,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高校的管理者又何尝不需要反思呢?摘自《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