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浅析

2014-04-29 21:46凌瑛
东方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绍兴市高技能绍兴

凌瑛

为了切实提升“绍兴制造”的质量效益水平,特别是为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2006年10月,绍兴市政府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在绍兴)、杭州钢铁集团三方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兴建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基地于2006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一期投资规模1.22亿元,由地方政府和学院等额出资建设(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杭州钢铁集团),于2008年4月正式落成。一期工程占地30亩土地,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额达7964万元,是浙江省首家建成运行的公共实训基地。2010年建成的3.7万平方米的实训、办公大楼,也已投入使用。基地成立四年多来,坚持边建设边运行,边摸索边完善,成为继上海、深圳、青岛、无锡后全国第5家、浙江省首家国家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单位,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1.模式创新,成效明显。公共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有学者认为在实践中主要涌现了上海的“行业聚焦模式”、深圳的“产训对接模式”、青岛的“区域共享模式”、无锡的“实训工厂模式”、杭州的“校政合作模式”、绍兴的“校政企合作模式”等典型做法1。其中前5家建设单位均为副省级及以上城市,而且由政府独立承担建设和运行经费。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唯一一家地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由政府和学校、企业共建,并依托学校建设与运行。其建设模式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强,更具有普适性,实际推广价值更高。四年来,累计培训各类人员48019人次,其中为社会和企业培训技能人才12042人次,为中高职院校培训专业课教师1782人次,为各类职校师生开展技能竞赛辅导1268人次,在促进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地还积极承担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近年来陆续承办了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30余次,比如去年就承办了规模空前的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基地受训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屡获殊荣、频频夺冠,培养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冠军百余名。特别是在国家六部委联合组织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基地选送的选手连续四届夺得6个冠军,占全国冠军总数的一半。2011年,基地选送的选手盛国栋代表中国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的比赛,并获得了第7名的好成绩。2

2.优势互补,降本增效。绍兴是工业大市,民营经济兴盛,特色块状产业非常发达,全市拥有绍兴县的纺织、诸暨的袜子和珍珠、上虞的伞业和染料、嵊州的领带、新昌的医药和轴承、越城区的家私等年产值百亿以上的块状经济40多个,50余只主导产品产量全国第一。目前,绍兴市以组织开展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实施产业升级投资为抓手,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块状产业的改造提升。尤其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在全省率先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兴信息等六大重点培育领域,设立每年20亿元、5年共100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明确了新增工业用地主要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等一系列举措3。同时,围绕特大城市建设的目标,绍兴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了“三大片区、镜湖绿心”的中心城市发展布局,下大决心将绍兴市行政中心从老城区搬到镜湖新区,全面推进奥体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科教园、旅游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现代服务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从绍兴实际看,目前绍兴市21万高技能人才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7万人。根据全市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要达到31%,而目前绍兴只有2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24.7%。而且,全市现有的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合理,80%以上集中在机电制造、商贸服务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节能环保、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的技能人才异常短缺。因此,绍兴市政府不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且出台多项优惠举措积极鼓励各类群体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和实训,促进中高职学校跨区域招生,加大力度引进紧缺专业的技能人才4。比如,早在2003年,绍兴市就率先建立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培训制度,期间由政府给予每月300元到500元不等的见习补贴。并且,逐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适用范围,鼓励未就业或者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回炉”参加实训。此外,市政府还就失地农民、失业人员、4050人员、从事紧缺职业(工种)的企业职工、残疾人,以及退伍义务兵、复员士官和选择自谋职业的转业士官等群体,接受实训分别制订了优惠政策。近年来还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经费补贴额度,比如将职业培训鉴定补贴范围扩大到所有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并将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次2000元,高技能人才培训则提高到3500元5。

作为合作方,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多元发展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多年位居全国大企业集团前100强。作为基地依托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全省钳工、数控车工、加工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位,同时又是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等,师资力量雄厚,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绍兴市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钢铁集团的携手,无疑是强强合作,可以放大各自优势。基地与学校在基础设施、技能装备、人员力量等方面可以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有效降低建设运营成本。一方面,基地新建了高标准的实训场所,添置了急需的、先进的大型成套设备,交给学校管理,每年还提供一大笔运行经费;另一方面,学校拥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设施和基础环境,无偿供应给基地。

3.科学规划,高效运营。无论投资、建设还是管理,政校企三方的合作一直贯穿始终、非常默契。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作为独立的事业单位,在行政关系上隶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经费保障、横向协调、宏观指导及后续监督等工作;工作人员则悉数来自于学校,专兼结合、机构精简,具体业务拓展、项目管理主要在学校指导下开展。政府、部门及学校各方的参与,也有利于使实训教学更贴近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比如,在项目规划上,注重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先导性项目,注重支柱产业提升发展急需的配套性项目,注重一般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紧缺性项目。基地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绍兴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趋势和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结合学院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实力,设置纺织印染、黄酒酿造、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等数十个实训中心和实训室。在建设时序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边建设边运营,有效缩短了建设周期,是浙江省首家建成运行的公共实训基地。

4.功能集成,资源共享。基地以服务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立足点,以适应社会就业需求为主要导向,以应用性岗位匹配能力培养为首要抓手,不断拓展功能和作用,集技能培训、师资培养、资格鉴定、技术交流等于一体。比如,以基地相关实训平台为支撑,开展城市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技能训练、组织高学历新生劳动力的培训、承办各类应用技能比武大赛,积极开展涉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等。此外,公共实训基地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平台功能,坚持开门办学,努力扩大带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积极吸引生产经营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努力打造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现已发展会员单位上百家,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市县联动等方式开展培训,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信息、技术的互通共享,进一步促进了基地的社会化和公益性。

不仅如此,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取得的成效,还极大地激发了绍兴各县(市)以及周边地区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热情。由于绍兴模式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使很多以前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望而生畏的城市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嵊州市政府已决定投资3000万元与嵊州市职教中心合作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上虞、诸暨等地公共实训基地也正在积极筹划中,全市区域性公共实训网络正在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张海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实训基地——对国内五种典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9(12):38-42.

[2]注:数据来源于对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的调查。

[3]注:资料来源于绍市委《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1]4号)。

[4]注:资料来源于绍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5]注:資料来源于《绍兴市区职业培训经费补贴管理办法》(绍市财[2012]1号)。

猜你喜欢
绍兴市高技能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绍兴大闯关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人文绍兴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