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文本研究,实现语文高效课堂

2014-04-29 00:54徐春虎
东方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语言

徐春虎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就是课堂,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展示能力的舞台也是课堂。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差也直接取决与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教学互动是否融洽。教师能较好的推动课堂,能在课堂中很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回归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师生共学互进的效果。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把握生本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的重点落足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上,这也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出发点要从“怎样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上面。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应该从课堂文本入手,着手于课堂文本研究,挖掘文本,设计教学,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而直观,让学生能愉悦的学习、轻松的掌握,从而实现语文的高效课堂。

首先,教师自己的理论知识要丰富,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的意识,同时能熟读并能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先学而后为师”教师深入学习了新课标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要求,才能更准确把握所教课文的重难点;深入研究了课文文本,才能更好的把握了解文章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的,以及写此文章的目的,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和经历融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备课中结合当下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创设教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就能较好的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情感及课文文章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学有所感,将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实现新课标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深思,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师说讲”教学方式,推行情境式教学的新型模式。大部分学生眼中的语文课堂是枯燥的,语文课文在他们的眼中仅仅只是简单的文字表述。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新生在早春中的小草,爭相开放在微风的花儿,在作者柔美的笔下是清新而充满活力的,可在现实语文课堂上学生看到的却是那简单的几句描述性的话及老师强制性的解说,要学生单单凭借教师的讲解去真正领悟作者字里行间要表达的情感,是很困难的。但我们若是能将这些文字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早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再与作者的感情相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的重难点突破。

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深入的对教材进行研读和挖掘,能明确的抓住教学关键性线索,再在教师融入自己的理解下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情境创作,可以让学生以图画的形式将作者笔下的春天描绘下来,再由学生来分享在作画过程中的心得,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创设情境过程与作家在文章所展现出的情感进行评述,整个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教师去刻意强调,学生就能很自然的感受出这种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美的感情,这一活动过程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想象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氛围,实现“寓教于乐”。

再次,要注重课堂语言的提炼,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关键性的作用。,阅读古今中外的浪漫主义文人笔下的作品,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常常会让读者充满想象,一位具有极强语言组织能力、善于运用丰富课堂语言的教师,必定会深得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时不感染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语言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们应该不断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充分发掘语文课文中的趣味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投入对教育的激情及对文章的真实感情,以精彩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及丰富形象的肢体语言模拟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教学语言的提升还来自于教师要对课堂文本进行加工创作,联系学生的心理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教师将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在课堂中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故事进行分析,在与教师分享故事的过程中把握这首词。这样就能讲课堂氛围激活,把学生、课本、知识及教师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了,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最后,课堂教学的改变还要充分体现在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研究要从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入手,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研究学习的能力出发,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在研究分析课堂文本时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结合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解构文本,巧设悬念,进行问题式教学。就《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而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是应该围绕“兴趣”进行文本解构,以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谈论自己在面对喜欢的事情是有何表现,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分析为什么清兵卫会将人的头看成是葫芦,学生就能很容易的把握人物的情感。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来解读课本,传授学生解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自己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教师们要提高课堂教学开发展学生思维方式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学审美能力,语文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它肩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重任,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课堂上实现高效课堂 的目标,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应从课堂文本的研究入手,从作家书写的文章中精心的选择,适时的创新,讲民族传统的文化,将语文课本中的人文精神,及文章人物所展现的内在魅力,以情景重现、悬念设置、语言点拨等方式,在课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深入课堂,参与课堂,主动自觉的体味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丽华 创设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期刊2013(7)

[2]徐丽英 转型,让语文课堂绽放绚丽 教师期刊201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是刀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