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运用

2014-04-29 23:17:14安红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探究语文教学

安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促使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情激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些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1、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入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使学习“变苦为乐”呢?我觉得必须要精心地设计好开课的导语,使学生在开课伊始便被吸引进去,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之心,产生迫切的探究欲望。如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说到玩可能没有人不感兴趣的。老师想大家平时不仅爱玩,肯定还非常会玩。说说你平时都玩些什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个朋友,这个人和同学们一样也很爱玩,但他却在玩中动脑思考,玩中动手试验,玩出了大名堂。”玩是所有孩子都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又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好奇心,使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爱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这一系列疑惑正说明他的脑子已“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然激发,学习热情已然调动,学习课文内容可谓水到渠成。

2、创设情境,使学生动情

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入情”到“动情”呢?儿童情感的产生、发展与他们的认识紧密相连。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本课主要通过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坏的情景,揭露外国侵略者贪婪、野蛮的侵略行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中,我利用教学挂图、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及配乐范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角度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辉煌,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部分,用一两句话赞美它。在学生充分感受它美妙无比,沉浸其中时,再出示圆明园被毁坏后的景象及当时的影片资料,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这国之瑰宝被侵略者无情践踏、毁坏的事实,在内心中产生对国宝被毁深深的痛惜之情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恨之情,激起学生爱国、强国的思想。

二、启思激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提问

启思激疑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课堂机制。它是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学生从教材的內在联系和特点方面去思考,去激活疑问,激发推想、预测,边读边思,由思促疑。因此,几哦按时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训练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的去引导“思”,发现“疑”。

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词、中心句或过渡句入手,启发思维,激发疑问。如教学《争吵》、《绝招》两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课题着手,质疑讨论;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小村庄以前的美丽和小村庄后来的消失进行提问,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在自主阅读合作讨论中学生找到了答案。此外针对文中最后一段的难点句子,学生质疑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理解意思,从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外,对学生的质疑还应充分肯定给予表扬,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乐于质疑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 的直接经验和感受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它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探究问题,体验感受生活,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1、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如果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就忽略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己去观察、体验,从而也就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课文都讲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在教学《孔子拜师》一文之前,请学生阅读介绍孔子的书籍或文章,在课堂上交流;学习《盘古开天辟地》一课,组织学生开展读中国神话故事,讲神话故事比赛活动;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请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询问家长,看电视等途径了解 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手工艺品、中国画、泥塑等许多知识。这些活动,不仅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2、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培养实践能力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在教学中,学生常常利用各种途径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知识。如教学《花钟》一文时,我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各种花什么时间开放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从报纸上剪下了图片,有的从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有的同学阅读了有关花卉养植的书籍。在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搜集的资料,课后还动手制作了自己心中的花钟,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展示评比。在搜集、展示、评比等活动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无疑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语文学习变为一种乐趣。

猜你喜欢
探究语文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