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支撑音乐的骨骼。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中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和身体动作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握机会,更好的进行节奏教学,提高幼儿的节奏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通过一些方法来完成的。
【关键词】节奏 节奏感 节奏图谱 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支撑音乐的骨骼。我们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而幼儿园的孩子因受其年龄及生理特点的限制,大脑及身体动作对音乐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在幼儿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这是一个经常被老师们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就以中班四岁幼儿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的。
一、用游戏化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和理解节奏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节奏。如:流水的哗哗声、唱歌的啦啦声、小鸡的叽叽声……在游戏中我告诉幼儿,节奏就是身边出现的声音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并鼓励他们找一找自己身边的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发现了压门铃时的叮咚声、妈妈切菜时的蹬蹬声、下小雨时的沙沙声、小朋友拍球时的咚咚声、……这些节奏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去主动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发现节奏。他们发现像火车慢慢开动起来的节奏是渐快的;而像火车慢慢停下来的节奏是渐慢的;火车发出的轰隆声越来越大叫做渐强;声音越来越小叫做渐弱......从而在玩中学、学中玩,轻轻松松形成节奏意识。
二、用语言来表现节奏
幼儿园语言活动是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能力的教育活动。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着密切 的联系,而幼儿利用说儿歌、短句、图片讲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等形式掌握一定的节奏型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刚开始练习时,可以老师做示范,幼儿模仿,然后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变换节奏,试着打节奏说儿歌。在练习时,老师可以用响板打节奏速度,使幼儿在一定速度下协调一致进行练习,每一个节奏让幼儿反复倾听和理解,加深对节奏型的认识和感知。
三、用动作来表现节奏
动作节奏强调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从而训练幼儿的运动神经的感觉反应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在音乐中让幼儿把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舞蹈动作等,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想像。
在听音乐时,用拍手、拍腿、跺腳等方法来进行节奏练习,手脚配合打出节奏。我发现幼儿最容易掌握的是2/4拍。它有着非常明显的强弱拍,一重一轻容易接受。接着是3/4拍,在练习时,我让幼儿强拍用拍手表示,后面的弱拍跺两下脚,形成明显的对比,幼儿很快便掌握了。而4/4拍是强弱次强弱,拍手的声音要能充分体现拍子的强弱规律,这个中班的幼儿掌握起来有一点难度,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到了大班会好一些。例如:我们在游戏时可以玩一些声势练习,将火车分为特快、快车、慢车等几类,并且用声音和动作将它表示出来。(充分运用到头、肩、手、腿、脚等部分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欣赏乐曲《打莲香》时可以将幼儿分成三大组,分别用拍手、拍腿、跺脚来表现节奏,在幼儿熟练掌握后可将动作予以调换,反复练习。把声势练习加入到音乐游戏中是一个很好地训练方法,使幼儿既学会了拍节奏又欣赏了音乐,寓教于乐。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
感知音高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我们根据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的特点,用游戏化的方法来表现音高,幼儿学的时候兴趣浓厚,唱唱、跳跳、动动、玩玩,轻轻松松掌握了七个基本音阶,懂得了简单的音乐知识。让幼儿乐在“动”中、乐在“奇”中、节奏的核心是“动“,幼儿听音乐要多,老师讲解要少:自由创造要多,老师引导要少。幼儿在认识音高的时候,用做游戏的方法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参与到其中来。幼儿对这一形式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积极性。从而可以更好的去亲身体验节奏,提高节奏感。
四、使用节奏图谱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把握节奏
在有的歌曲中,歌词含义比较深刻,或者不是幼儿经常使用的语言,所以比较难以理解,而图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幼儿提供很多的帮助。在使用节奏图谱时,我们一般会配上语言和动作,再配上动作符号、图形符号、实物形象....来帮助幼儿理解节奏、掌握节奏。如《吹泡泡》,老师出示了炸开了的泡泡,有效解决了节奏活动中的停顿问题,使幼儿知道了看到这个炸开的泡泡要停一下。对于歌曲中有的地方需要拖长,有的地方需要停顿,只需看着节奏图谱留意些就做得到。节奏图谱确实能帮助音乐教学更快更好地把握节奏,理解音乐歌曲的旋律。
五、运用物体的不同音色来进行节奏训练
音色是指不同人声,不同乐器以及在不同组合时音响上的变化特色,运用物体的各种音色来进行节奏训练就是让幼儿自由地探索乐器。幼儿在玩乐器的时候会发现它们会发出各种好听的声音。例如:小鼓咚咚、咚咚;小铃叮叮、叮叮;沙锤沙沙、沙沙;小锣铛铛、铛铛……他们会自己拿着乐器先敲打起来,这时会特别的乱,很容易失去控制。我会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篮子,让他们把小乐器放在里面,看老师的手势再准备拿乐器开始,也就是学会看指挥。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鲜明,幼儿感兴趣的音乐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合作中去,让幼儿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歌唱,为自己伴奏。
或者用各种乐器合作完成一首歌,采用轮流当小指挥,换拿乐器的方法,运用乐器搭配敲击出不同的音色进行节奏训练,然后合作完成节奏乐,使幼儿感受自己的演奏与其他的声音协调一致的关系,体验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