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第八中化学研究型学习的体会

2014-04-29 18:00:11曾玉香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垃圾研究性学习实践

曾玉香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改草稿)》中规定的一门新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具有自主探究、实践多样。开放综合、重在过程的特点。自我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来,本人带领学生进行了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的实践活动,也开展了生活垃圾的现状和处理的调查研究。我在实践和学习中深切体会到:实施研究性学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生发展的一种需要;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兴趣,体会知识应用于生活,改变生活的真实体验。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创新 生活垃圾 实践

一、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记得刚开始启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时,在组织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后,有一个小组选择的课题是“环境污染”,笔者想起大学时有位同学写过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于是赶紧要同学把有关资料寄过来,一股脑儿交给学生参阅。结果过几天再询问这组同学研究课题进展如何时,有位学生说:“老师,您都已经做好了,我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听了学生的话,突然意识到我还没有把自己从当作学生的主宰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吃一堑、长一智,当指导黄琛祥,张啸龙和黄帅等同学研究时,笔者大胆放手让她们自己选择课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写总结报告,作为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其进行的程度,适当的提一些建议,作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参与一些讨论,结果他们干得有声有色。比如在学校各处调查,拍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自己设计调查问卷,从各个不同层次的家庭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自行组织向相关部门进行采访,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和报告等等。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应坚持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的原则,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再是传统的讲师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是社會中的一座“象牙塔”、与社会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引导和参与社会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及同学们采访了当地农民谈到生活垃圾对农作物的危害,采访了环卫处等有关负责人对学校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意见,为学校进行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源,同时又谈到学生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时让笔者强烈地意识到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一员,是整个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学校型的教师,拓展为开放型、社会型的教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和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这样的教师角色容易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本人在从教过程中曾与一学生交谈时问到她为什么不能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看待时,结果她的回答是:“我认为老师永远是老师,学生永远是学生。”当时笔者感到心情特别沉重,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呢?研究性学习为教师的这一角色转变提供了一块广阔的天地,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平等中的首席。”组织学生选题,参与小组课题研究的讨论,并作出一些建设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带有浓厚的兴趣不断地深入研究。伍锡红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来处理学校生活垃圾的现状呢?”这是没有现成答案的,笔者只是给他们提供了几种可以获取这方面资料的途径,结果他们根据其课题要求采取专家访问、网上查找等办法结合调查实际,提出了几种很好的处理意见。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真正实现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

二、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生发展的一种需要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而研究性学习是为还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而开设的,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真正将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将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学习观念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现行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信息爆炸的时代,死读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整个过程是一个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未来社会要求新时代的人才不仅关心自己,而且关心他人,关心自然,他们应作为社会的主人积极地参与生活,投入社会的各项事业中。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课题由学生自己选择,课题组由学生自愿组合,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那么群体的凝聚力直接关系到课题的进展速度以及研究成效。如果研究小组的凝聚力强,就会促使研究顺利进行,即使有困难也会迎刃而解。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课题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定的,一开始就具备了研究的原动力,但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一种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大多数学生生活在衣食无忧甚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平日在父母的庇护下没有任何吃苦的机会。但在此次活动中,由于自由时间少,他们有时需要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顶着烈日四处进行调查、拍照、访问,面对堆积如山,苍蝇如云,臭气熏天的垃圾,他们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猜你喜欢
生活垃圾研究性学习实践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艺和设备的选择
绿色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7 16:29:4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工艺研究
关于寿光弥河水污染问题的调研报告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19:56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37:24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4:07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1:36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