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希望老人改变

2014-04-29 07:57
女报seaside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孩婆婆陪伴

王崇

记者、编辑;

上海新闻晨报“儿童中心”主持人;

家庭治疗师

邮箱:studylove@woman.org.cn

王崇老师:

我的孩子今年四岁多一点。一直以来都是奶奶带着,我和孩子的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会加班。所以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多。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老师和我反映说我儿子性格特别娇气,受挫能力很差,一点点事情做错了或者不会做,就会产生畏难的情绪,然后就会很暴躁或者哭闹。如果受到委屈更是大哭大闹,要好一会才会平息下来。对这个问题,我其实一直都明白,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另一个事情就是,因为奶奶每天在家都喜欢看电视,我家电视基本全年无休,只要人在家电视就开着的状态。现在导致的状况是,小孩放学一回家就会抢遥控器看卡通片,一看就很长时间不罢休。尽管我一直在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可是因为我上班的缘故,其实这个时间限制是无意义的。到近段时间,出现的状况是,小孩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电视遥控器,要看一会电视才去上学,而奶奶竟然也是纵容的。我和奶奶沟通过,希望不要养成这种坏习惯,奶奶表面是答应的,可是前天早上我去上班刚走出家门到走廊上等电梯。我就听到儿子在关门,然后奶奶说等你妈妈走了以后再开电视。我当时真的是有无力感,除了养成坏习惯,还教小孩撒谎掩饰问题,这样下去状况只会越来越糟糕。老人不觉得是问题,而且会觉得小题大做。这件事情最近已经是变成我很焦虑的问题了。

焦虑的妈妈

你好:

无助或者无力的时候,我也会非常焦虑,所以很能理解你的感受。

之前我在女报写过一篇《孩子需要独立的父母》:一个健康、独立的孩子,或者一个孩子能够长大成为健康、独立的成年人,需要她他的父母首先独立起来一或者为争取独立而努力起来。我相信,这是我们中国的年轻父母们需要通过的最重要的第—课。

就算不是为了年轻父母们自己,想一想你们的独立将带给孩子的巨大收益。反之亦然,你们在生活中和人际关系中的不独立或无力感也将丝毫不差地复制到你们的孩子身上,复制到她/他未来的生活中。

父母的“独立”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人格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独立。“人格独立”是其核心。一个人的人格独立了,就意味着你成为你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是真正的“成人”。一个独立的人,她他的生活就像一个房子,如果你想要进入、提供建议或者是善意帮忙,你都需要敲门,问主人是否需要和同意。

“思考独立”是指你的头脑通过锻炼能够清晰地对事物和问题做出理性的分辨和判断。马克思的信条之一是“怀疑一切”,指的就是,在听到别人的观点时,不管听起来多么可以理解和理所当然,首先打个问号:真的是这样吗?你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而不是马上就相信这个观点是真的。

“行动独立”就是通过不断在生活中学习和练习,一点点实现自己的独立,也就是慢慢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你的邮件中的描述为例来说明。

首先,幼儿园老师反映你的孩子“性格特别娇气,受挫能力很差,一点点事情做错了或者不会做,就会产生畏难的情绪,然后就会很暴躁或者哭闹。如果受到委屈更是大哭大闹,要很—会才会平息下来”。

这是一次非常好的练习“思考独立”的机会。老师的评价是真的吗?我的孩子是这样的孩子吗?

首先,老师使用了大量“价值判断”的概念——表示这个孩子好或者不好,但是到底客观上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老师这么评价,我还不知道。所以,在知道理由和客观事实之前,我不会相信和接受老师对孩子的上述评价。我会先把“评价”放在一边,去询问老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孩子身上。

孩子“受了什么委屈”,谁对你的孩子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和说的?“受了什么挫”?孩子“不会做”某件事时,能否得到老师的帮助?“做错了”是什么意思?“做错了以后”孩子会遭遇怎样的对待?对一个六岁以下的孩子,“做对”很重要吗?等等。

不过,基于你的描述,我觉得你和孩子的父亲以及老师(如有可能)都需要首先学习如何陪伴孩子的情绪。不要害怕情绪。不要去否定和赶走所谓“负面”的情绪。孩子和成人的所有情绪都在身心健康上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负面”情绪传递出重要的信息:此刻,这个人的内心正在需要着什么?

陪伴情绪只要学三句话。

如果孩子哭了,你们把他抱起来,或者蹲下来抱着他,平视他的眼睛说。

第一句,“我知道你很难过。”为他的情绪命名。“我猜你一定很……”,除了“难过”,孩子还会有生气、害怕、委屈、尴尬、害羞……的情绪,和我们一样。

第二句,“你那么难过一定有你的道理”。允许孩子有情绪。欢迎孩子的情绪。

第三句,“我很爱你”。在孩子有脆弱情绪的时候,表达成年人的爱和关心。你也可以说“我很心疼你”等等。

你可以试试看,当你这样对孩子说完三句话后,他的反应。以我的经验,无论对方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很快平静下来,甚至与你建立起很深的联结。

如果老师对于新知识比较开放,愿意学习。你们可以与对方分享你们学到的,比如陪伴孩子情绪的方法。切记,是你们为孩子的成长负全部责任,不是老师。

你和你的爱人可以阅读一些书籍来滋养你们的“思考独立”的能力。我一如既往地首先推荐孙瑞雪老师写的《爱和自由》和《完整的成长》两本书。

而当你们开始尝试陪伴孩子的脆弱情绪,开始尝试穿越他人言语的帷幕去探寻真正对你们重要的、有关孩子的真相时,你们已经在行动上“独立”了。

老人每天或者每年带孩子的时间再长,她他也只是你们的协助者。父母为孩子的养育承担全部的责任,拥有全部的权利。如果你作为母亲感觉到放任孩子看电视的痛苦,那么由你首先开始承担责任和做出努力是非常明智的。

你和父亲对于养育孩子,是互相独立的合作者和责任人。所以,首先,你需要和你的爱人沟通关于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商量出建设性的方案。如果达成共识,那么你们两个人一起或者你的爱人需要与奶奶正式地(而不是闲聊而开玩笑式地)谈一谈。根据奶奶的反应和接受能力,你们再商量你们可以做的事情。

其中切记两点:

第一,老人需要感谢,但要不要寄希望于他们改变。她他已经养活养大了自己的孩子,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他们老了,不能苛求他们改变。

第二,也许你的爱人不能和你达成共识,或者不愿和你一起或者单独去与奶奶沟通。这时你需要思考你能为你的孩子和自己的生活做什么:自己与奶奶沟通;或者尝试父母自己早些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并且在幼儿园晚托的可能等等。做你能做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独立起来的。

王崇

王崇老师:

我一直很尊敬公公婆婆,从来没发生过争执。

我的公婆带孩子在家就是放动画片给我小孩看,或者他们看电视不怎么理小孩,要不就是带到楼下坐摇摇车。孩子已经控制了老人的情绪,比如他一闹,他们就会答应买东西给他。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他们就骂,没有效果就揪孩子手背,痛得他哭。每次听到他哭就好心痛,不知怎样不伤和气又可以教育婆婆不要乱打骂小孩。

有时闲聊说起来,婆婆会说不打怎么行,你不知道你儿子多牛。我很担心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

现在他性格还是挺开朗的,已经到了一天问很多问题的年龄。我想去图书馆借些怎样教育小孩的书给婆婆看。她不感兴趣不愿意接受的样子。公公更加是不懂又不愿意学的人。我由于工作原因和孩子玩的时间比较少。不过准备换一份不用加班那么多的工作,以后多些时间陪孩子。在此请教孩子交给婆婆带的妈妈们怎样处理这些事?

赵小姐

赵小姐,你好。

我很赞成你的打算,换一份工作,让自己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期待公婆做的事情由自己来完成。

老人和年轻父母的观念不同是普遍和自然的事情。此事真正的挑战在于,你是否想要过你想要过的生活?你是否想要按照你的想法来养育你自己的孩子?正如你婆婆说的,这是你的儿子。所以该由你和孩子的父亲来决定,把他交给怎样的环境和人对孩子更好些。—个孩子被打骂控制,同时用情绪来控制大人,看比较多的电视或者电子媒体,当然也能长大。不过,如果你真的希望给他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你需要有决心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并做好努力的准备。因为,一个更美好的环境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尊敬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和对方没有矛盾和冲突。尊敬他人的前提是尊敬自己,否则你无法知道真正被尊敬的感觉。没有真相就没有真实的关系,好的关系或者尊敬就更谈不上了。也许你可以得到表面上的或者名誉上的“尊敬老人”,你可以选择满足于此名誉,只是你需要知道你的生活和你孩子的成长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

你可以努力平静、郑重地和公公婆婆沟通此事。可以准备一点小礼物或好吃的。感谢他们对你们的帮助。告诉他们你重视的问题和你真实的想法。提出你对他们的期待。同时询问他们真实的想法。最后感谢他们听你表达你真实的想法——无论他们能否接受,无论他们听着听着会不会很生气。在表达你最重要的意思时一定要郑重,“郑重”的语气表达了你在精神上对你自己和对方的尊重。你可参考我上述回复的内容,先与你的爱人沟通,沟通后再与老人谈。

孩子交给老人带,只是请老人帮忙。你和孩子的父亲才是孩子的责任人,是唯一可以寄托希望去学习和改变的两个人。年轻的父母不需要,更没有权利期待老人“又心平气和又接受教育”变得和你们的想法一样。

如果你有点害怕别人生气或者难过,请记住,你不是要为难别人,你只是想过自己的生活,你只是想按自己的想法养育自己的孩子。你就带着你的害怕一起努力。当你感觉无力的时候,就休息和陪伴自己一下,然后想一想,你的孩子值得拥有一个比现在好一点点的环境吗?你值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带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在很多邮件里,我都找不到爸爸在哪里。母亲们不能剥夺父亲养育孩子的权利,父亲们更没有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

王崇

猜你喜欢
小孩婆婆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云小孩(上)
懒小孩
别把婆婆当成妈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献给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