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霞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物品,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的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农药在当前仍然是防治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保障农业丰收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农药使用量增加,因农药使用不当,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农药残留引起环境和农畜产品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摸清我县目前农药使用现状,提高农药使用者农药认知水平、改进用药技术、实施综防技术、强化农药安全使用对有效控制农药污染、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县农药安全使用的现状
主要存在六个方面问题:
1.1 农民购买农药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目前农药品种繁多尤其是农药厂家为了迎合农户使用新药,提高防治效果的心理,以及在利益的驱驶下,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复配剂,导致农户在农药的选用上无可适从,部分农民购买农药时存在从众心理,看见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什么,还有部分农民在购买农药时判断不准防治的对象,听从别的农户或农药经销商推荐购药。
1.2 存在乱施、滥用现象严重。一是施用药剂过量。有些农民存在农药施用越多,防效越好的观念,使用时不看说明不相信推荐剂量,往往成倍增加剂量造成药害;二是错用、误用农药。农民对农药保存不善,乱堆乱放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农药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使用时不注意认真仔细核对,错把除草剂当杀虫剂使用或所用的农药与防治对象不对症造成药害;三是用药次数多。因为农药品种多,相同成分的药剂使用频繁,造成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为了达到防治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四是盲目混配农药。有些农户缺乏农药基本知识,不了解农药性质和农药适用作物,有些不能混用的药剂盲目混用造成药害引起减产和损失;五是安全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或在瓜果、蔬菜、果树、中草药上还私自使用国家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1.3 农民购买农药时注重价格和效果。大部分农户能够做到只要效果好、毒性低、残留少,即使价格贵一些也不要紧。但也有少部分农户,在购买农药时,只注重效果,只要效果好,价格便宜,对农药毒性和残留是否高不重视。
1.4 施药方法不科学,农药浪费严重。农户多数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用的农药器械还是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这种喷雾器农药利用率低,大量的农药被浪费掉,流失到土壤中、水体和空气中;还有的农户在喷药时,不按风向走,喷杆左右扫,一部分药液漂浮在空气中,造成农药的浪费。
1.5 农药中毒现象时有发生。6~9月份是农药使用的高峰季节,生产性轻度到中度中毒情况时有发生。
2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2.1 农民科技知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相应的农业知识,用药存在盲目性,有时别人打药我就打药,别人用什么药自己就用什么药;缺乏预防知识,只有等到自己田里病虫害成灾了,才知道用药。
2.2 农药经营多为个体经营,经销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进货大多无正规手续,同时市场竞争大,利润空间小,为了利润经销商进一些普通农药,优质高效農药少。
2.3 农民安全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民还停留在片面地追求农业产量和眼前利益,还没有意识到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还不高。
3 对策和措施
3.1 认真选购农药
3.1.1 对症买药。要安全有效的使用农药,首先要选购适用的农药。买药前一定要明确防治的对象,弄清楚要防治什么虫、什么病、什么草,如果自己判断不准,可以请教当地技术人员或查阅技术资料来弄清楚要治什么,这是安全有效选用农药的前提。明确要防治的对象之后,买哪一种农药呢?如果自己诊断不清,同样要请教当地技术人员或查阅技术资料,作到目的明确,选用的农药对路。
3.1.2 注意识别假劣农药,购买合格的农药产品。购买农药时要注意不要购买和使用标签模糊不清、证号不全、没有中文通用名的农药,要购买“三证” (即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或生产批准证号、产品标准号)俱全的农药,国外直接进口农药只有农药登记证号。同时还应考虑到农药的持效期、毒性、残留和使用方便等问题,一般要买有一定持效期、毒性低、残留少而短、使用方便的农药。
3.2 安全配制农药
3.2.1 用药量要适宜。配制农药一定要根据植保部门要求或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使用,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将用药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免农药量过大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杀伤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外贸出口等严重不良后果。
3.2.2 采用“二次法”稀释农药。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稀释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3.3 科学使用农药
3.3.1 预防工作要做好。根据不同作物的易发病期特点,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病害的防治,一定要在病害发生前喷用防护剂,并且要连续用药几次,增强效果,把握先保护后治疗的原则。
3.3.2 掌握防治时期和施药时间。根据病虫测报或田间调查,适期施药,如害虫一般在低龄幼虫(若虫)盛发期施药,流行性病害一般在发病初期施药,这个时期用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宜的施药时间(一天中某一时段),如:瓜蓟马、豆荚螟应在上午8~10点花时施药,夜出性害虫或卷叶性害虫,应在傍晚或夜晚施药,防治效果好。
3.3.3 实行轮换用药,合理混用农药。连续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使药效减退,甚至无效,对此应当加强管理,以防为主,采用轮换用药、混合用药、间断用药等措施来防止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3.3.4 保护天敌 减少用药。田间瓢虫、草蛉、蜘蛛等天敌数量较大时,应选择合适农药品种,控制用药次数或改进施药方法,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充分利用其自然控制害虫的作用。
3.3.5 添加高效助剂。在配制农药时加入植物油助剂或有机硅助剂,可有效提高药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3.3.6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避免残留。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藥至作物收获时的间隔天数。施用农药前,必须了解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标。
3.4 增强安全防护
3.4.1 注意保管农药。应根据实际需要,尽量减少保管量和时间,避免积压和变质;不要与食品、饲料靠近或混放;存放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
3.4.2 选择性能好的施药器械。推广使用新型植保机械,不用滴漏的喷雾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
3.4.3 注意施药安全。下雨、大风、高温天气时不要施药,高温季节下午4时后温度下降时施药,以免影响效果和安全;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吸烟;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
3.4.4 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最近的医院就诊。
3.4.5 要正确清洗施药器械。施药药械每次用后要洗净,不要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农药废弃包装物严禁作为它用,不能乱丢,要集中存放,妥善处理。
3.5 加强科技培训,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组织科研、推广、生产等部门的力量,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关键技术,特别是高抗新品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和有毒物质降解剂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抓好对生产者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和从事农资产品经营和销售人员的素质,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管理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印发或免费赠送防治手册、科普读物、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植保培训班,全面向农民讲授科学种田、科学使用农资产品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农民安全和环保意识,使我县农药的管理和使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