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娜 金玉忠 李志民 谭克 马艺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南瓜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记录、品种选择、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藏、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设施及露地的绿色南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B16715.5-2010瓜菜作物种子。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6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5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NY/T391规定的要求。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贫瘠的土地也能栽培,但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产量高
4 生产记录
准确、及时、清晰、完整的记录;生产单位、生产地点、种植面积、品种、采用标准,有机肥使用量、化肥使用量、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情况,收获日期等。
5 生产技术
5.1 栽培方式
吉林省地区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设施栽培,一般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苗,适期定植,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收。露地直播栽培5月上中旬播种,7~9月采收。
5.2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味香、商品形状好、耐贮运的早熟南瓜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5规定的要求。
5.3 保护地栽培
早春提早栽培一般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苗床等提早保温育苗。用种量每667平方米育苗移栽用种量200克左右。
5.3.1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配比为草炭(或马粪)∶腐熟鸡粪∶田土比例为4∶3∶3,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400~600克磷酸氢二铵和800~1000克硫酸钾。配置好混匀待用。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5.3.2 浸种催芽:种子催芽用100℃热水烫种5秒钟,立即对凉水降温至30℃搅拌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浸种8~12小时,其间用30℃温水淘洗种子2~3次,除去种子表面的黏液。种子捞出后晾2小时,待种子表面干爽后催芽。催芽时温度保持28~30℃,36小时后,待芽长0.2~0.5厘米时,种子胚根显露,俗称露白,即可播种。
5.3.3 播种:将配置好的营养土装入育苗钵,营养面积为6厘米×6厘米,浇足底水,为了抑制土传性病害发生,快速均匀喷洒一遍50%多菌灵500倍水溶液,水渗后播种,将已发芽的种子平播于土上或芽尖朝下每个育苗杯中播1粒种子。播后覆土2~3厘米。撒施一层草木灰,草木灰具有防寒、杀菌消毒、抑制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5.3.4 苗期管理:出苗前温度保持在25~30℃,待到80%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保持在15℃左右;苗齐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夜间不低于12℃。定植前5天进行低温炼苗,主要采取适当控制水分、加大通风量的方法,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苗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雌花形成。一般在播种前浇足底水,其它时间根据情况,如出现叶片萎蔫酌情浇水。炼苗期间不浇水。在入秋前要深翻整地,使土中的病菌、害虫翻到地表,经阳光烤晒起到杀死病菌的作用。春季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肥料的用量依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一般每667平方米需优质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配合施入30千克磷酸氢二铵,施肥方法采用开沟深施,避免污染环境,1/3深施,2/3撒施。将肥料与田土充分混合后起垄。上覆地膜,有条件的可铺设滴灌带,通过膜下灌水和滴灌系统降低空气湿度。当10厘米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定植。
5.3.5 田间管理:南瓜保护地栽培都是早熟品种,采用单蔓整枝,人工辅助授粉。
生长前期管理:此期以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为主,缓苗期白天保持温度在28~30℃,夜间不低于18℃。定植后1周浇缓苗水并随水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左右。从定植到根瓜坐住,采取不旱不浇水的原则,在根瓜坐住后结合松土每667平方米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然后开始灌水促秧、促果。浇水后及时绑蔓,发生侧枝要及时摘除。
5.4 南瓜露地直播栽培
5.4.1 播种:5月上旬播种,刨坑干粒直播,播深3厘米左右,行株距140厘米×50厘米。每穴2粒,播后镇压,防止透风保湿,有利于种子发芽和种皮脱落。667平方米用种量250克左右。南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通透性强的壤土为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不要施氮肥,防止秧子长势过旺推迟坐瓜时间。
5.4.2 中耕除草:出苗后到封垄前,结合间苗除草,抓紧进行中耕,2铲2趟,在2~3片时定苗,每埯选留1株,注意培土。
5.4.3 肥水管理:南瓜定植后,如果墒情好,一般不浇水。靠自然降水。春季干旱,抓紧铲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以利壮秧。南瓜生育期间原则上不追肥,如基肥不足,茎蔓生长势弱,可进行追肥,也可根外追肥。
5.4.4 整枝与压蔓:整枝有两种方法。单蔓式:母蔓任其生长,其余侧枝全部出去,不必摘心。第一果摘去,以免影响植株生长,每株留2~3个瓜。多蔓式:一般中晚熟品种采用此法。当主蔓长出5~7片叶时摘心,而后发生的侧蔓留2~3条,待整株坐住2~3果后,侧蔓留2叶摘心。压蔓,主要是为了提高植株对养分的吸收。
5.4.5 植株调整:南瓜分枝力强,尤其是氮肥较充足的地块。如任其生长,枝叶过分繁茂出现旺长易推迟结瓜。调整的目的是使蔓叶在田间有一个合理的分布,让叶片之间减少遮挡,功能叶都能充分见光,达到结果与长叶平衡的目的。
5.4.6 垫草:瓜下垫草防止果实腐烂。
5.4.7 授粉:若是在设施中栽培南瓜或露地栽培南瓜(花期遇雨天),为提高南瓜座瓜率和产量,可以进行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授粉。授粉要在早晨9∶00以前完成。
5.5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利用化学防治技术。严格按照NY/T393-2000执行。
南瓜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和病毒病。
5.5.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通过放风、增强覆盖、辅助加温等措施,控制各生育期温湿度,避免低温和高温伤害;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减少化肥用量;及时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基数;及时摘除病叶、病株,集中销毁。
5.5.2 物理防治:日光温室及大棚内通风口处增设40目的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设置(悬挂)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每667平方米设30~40块。发病初期,用27%高脂膜乳剂喷雾防治。
5.5.3 生物防治:发病初期,用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防治白粉病。可用0.6%苦参碱水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5.5.4 化学药剂防治: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在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控制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收获前7天严禁使用化学杀虫剂,产品应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白粉病,喷施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喷退菌特1500倍液。病毒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植病灵、病毒A等。蚜虫是病毒病传播的媒介,可用50%抗蚜威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等对水喷雾防治。
6 采收
贮藏或远销的南瓜应取老熟果。采收标准为果皮坚硬、显现出固有的色泽,果面布有蜡粉。采收时要保留2~3厘米长果柄。
7 包装、贮藏及运输
7.1 包装:采用整洁、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异味的包装容器,单收单放,包装外标明标识、品名、产地、生产者、规格、毛重、净重、采收日期等。
7.2 贮藏:贮藏时要求环境相对湿度为70%~75%,适宜的贮藏温度为8~10℃。农户可以选择在湿度较低的空房子或窖内进行贮藏,其方法有以下几种:堆藏,架藏,通风库贮藏。
预冷遮光贮藏于3~4℃,相对湿度90%~95%,贮藏库保证气流流通,温度均匀,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7.3 运输:进行预冷,运输过程中应通风散热、注意防冻、防雨淋、防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