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信 帮孤儿寻找迷失的家

2014-04-29 00:44
音乐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北京站福利院铁路

2000年3月,当时我所在的《时代杂志》节目主持人邢云提出了一个策划,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确定下来,准备推出系列报道《我想有个家——来自儿童福利院的故事》,报道的目的是希望全社会关注福利院的孩子这个特殊的群体,并通过节目动员听友奉献爱心,把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带回家,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按照分工,我和邢云、旭厹分头开始了采访。

在位于顺义的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的几次采访中,我注意到11岁的辛凤阳和10岁的彭德会是1993年被送到福利院的,两个孩子没有任何残疾。他们是怎么来到福利院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查看了他们的档案,档案资料非常简单,证明是一名姓王的联防队临时工在北京站发现了这两名走失的儿童,经过多方查找和等待没有任何结果后,将两个孩子送到了铁路公安段,并辗转送到了福利院。福利院的同志分析两个孩子是外地来京时走失或被遗弃的,查找他们的籍贯和家庭如大海里捞针。面对这样的分析和结论,我既失望又心有不甘。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两个孩子那天,小哥俩正在操场踢球,老师说有记者叔叔来采访,他们有些紧张,我就和他们先秀了几下脚法,然后才和他们聊了起来。两个孩子对当初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毕竟当时一个3岁、一个4岁,但其中一个孩子说“我爸爱带我到天安门”。通过这个线索,我判断孩子的家当时应该在北京,于是一篇带着音响的节目播出了。节目播出后一周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反馈,等待就是煎熬,因为孩子曾经问我:“张叔叔,你真能找到我妈吗?”我向台长汇报了节目播出后的情况及我的判断,希望能重播这期节目再试试,两位台长表示同意。有价值的信息反馈正是在节目重播之后出现的。

一天,一位女士把电话打到台里,说北京站附近的铁路旅馆一带7年前丢过两个孩子,情况和节目中提到的孩子很相像,并提供了大致的地址。按照线索,我马上来到位于广渠门的铁路旅馆附近探寻和采访,一番周折后找到了7年前的居委会主任苏大爷和热心肠的阎大妈,他们证明当年这里确实同时丢过两个孩子,孩子的父母都是外地来京做小买卖的,老家在安徽,其中一家姓潘,阎大妈正是潘家的房东,她说孩子走失后家长非常难过,搬走后回来找过两次,听说已返回老家了。而据当地的片警讲,7年前临时来京人员的资料已销毁,潘家的信息无从查找。转机出现后线索又断了,台领导决定,继续播出新制作的系列节目,同时登报寻找新的线索,两个孩子的照片和相关报道马上刊登在了报纸上,还做好把节目拿到安徽电台播出的准备。

时间一晃已进入5月,一位中年男子打来电话,说他是其中一位孩子的亲戚,目前在京工作,他和朋友吃饭时听有人聊到电台正在给孩子寻找父母的报道,其中一位就是他的冯姓亲戚,他已经通知孩子的家长,家长马上到京。

2000年6月1日,两位孩子的家长来到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下午4点10分两个离家7年的孩子出现在众人面前,两位母亲扑了过去,双膝跪地紧紧把自己的孩子搂到怀里。那一刻,在场的许多人都流下了热泪。之后,经过亲子鉴定,两个孩子跟随家长回到了安徽的家。

事后我们推断,当年两个孩子一起在胡同里玩,北京站向东的铁路线和居民区之间有一墙相隔,但墙被人拆出一个缺口,孩子是从缺口处走到铁路上,又顺铁路向西一直走到了北京站,三四岁的孩子因为有口音,连自己的名字都讲不清,就被送到了铁路公安段。其间孩子家长疯狂寻人,报案到派出所、分局和市局,而铁路公安和市局公安又是两个系统,这方面的信息并不联网,始终没有音讯,最终家长认为孩子已被拐卖而万念俱灰,他们绝然不会想到7年后竟会有如此绝处逢生的戏剧性场景,一个7年骨肉分离最终大团圆的结局。

幾个月一波三折的采访报道经历,有太多的情感纠缠,有太多的人性冲击,有太多的团队合作,有太多的良知光芒,有太多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大爱。1年后,我和记者范援生带着学习用具回访,当我们在那个被水环绕的贫穷的村落见到两家人幸福团聚的笑脸时,当几十位纯朴的村民在我们面前跪下时,当一碗碗白酒被挥泪畅饮时,那情感的冲击、那场景的震撼、那滋味的深厚,又怎是“难忘”两个字了得!

猜你喜欢
北京站福利院铁路
2021CEDIA/CIT培训(北京站)顺利开启
2021未来全宅论坛(北京站)隆重举行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保重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BABY,COME BACK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