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功夫熊猫》中的阐释与误读

2014-04-29 11:37:07徐秀玲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5期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文化

摘 要:美国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是西方对中国文化再次解读的产物。文章对中国文化在《功夫熊猫》的传递进行了剖析,认为其对于中国表层文化传达比较忠实, 而在深层文化传递中却带有着明显的美国价值观的痕迹,引发了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文化;功夫熊猫;阐释与误读

作者简介:徐秀玲(1991-),女,山东日照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1

一、引言

《功夫熊猫》是近年来热映的一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和平谷,主人公阿宝的造型取自中国的国宝熊猫,功夫则借鉴于中国武术。阿宝是一个面馆老板的儿子,他心底埋藏着一个梦想,即成为武侠大师。拯救村庄的使命使阿宝踏上成为真正大侠的艰辛之路,经过浣熊师傅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勤奋苦练,阿宝从一个庸人成长为一位美国式的英雄人物。

二、中国文化在《功夫熊猫》中的解读分析

(一)文化与文化误读

文化有表层和深层之分。作为人类行事方式,诸如饮食、起居等文化实践都处于同一层面,构成了“文化表层”的范畴。表层文化的后盾是深层文化。在深层文化中,文化实践是由广泛的信仰和价值生成的,它们本身部分地反映了整个世界观。

(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当两种文化接触时, 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上的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1]。中西方在表层和深层文化中存在很多不同,那么,美国人制作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功夫熊猫》在阐释中国文化过程中是否误读呢?下面笔者将从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三)对中国表层文化的正确阐释--中国元素

人类行事方式或行为模式,诸如饮食、起居、艺术创作等文化实践被我们称之为表层文化。《功夫熊猫》运用大量的中国元素,对中国的表层文化阐释地比较到位。

1.人物

从人物看,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代表了典型的中国形象。影片中的蛟虎、灵蛇、仙鹤、金猴、螳螂五大高手也是中国武术中五禽戏的卡通形象化。[2]《功夫熊猫》利用动画片拟人化手段,将中国功夫中的虎拳等武功招式的动物原型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服饰

影片中的人物穿着也蕴含着中国元素。阿宝穿的是经典的中国古代布鞋,而阿宝“父亲”身穿长袖大褂,一排扣子也是中国结。浣熊师傅的衣服风格与中国道教的服装很相像,袖口还绣上了云形花纹,极具中国特色。

3.生活场景

电影中人物的日常生活场景也具有中国元素。饮食主要是面条和包子,都是中国传统的食品。小推车、燃放的鞭炮等也是中国元素。此外,在配乐方面也有大量的中国民乐,如二胡、古筝。

4.生态环境

《功夫熊猫》展示了典型的中国生态环境,描绘了中国传统的山水风景,画面清新,宛如一幅幅中国山水墨画。影片还描绘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宫殿、寺庙、牌坊等等。这些画面立刻将西方观众带入典型的中国生态环境之中。

(四)对中国深层文化的误读——美国文化

深层文化一般很难得以让异族文化背景的人准确理解或传递。在《功夫熊猫》对中国深层文化存在误读。

1.颠覆传统的“熊猫符号”

文化符号是指那些带有文化属性和内涵的指称符号,能代表某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熊猫作为一种中国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是腼腆、温顺和憨厚的形象,体现了传统的中庸思想,似乎与刚柔相济的“功夫”毫无关系。而《功夫熊猫》阿宝的外形虽像中国熊猫,性格却迥异,他果断勇敢,身手矫捷。这些都是阿宝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完全颠覆了熊猫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

2.“个人主义”与“美国梦”

不像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熊猫中庸的性格,阿宝个性鲜明地体现了美国精神的核心,即“个人主义”。中美文化价值取向不同:美国文化重在“存异”,强调“竞争”,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中国文化重在“求同”,强调“合作”,主要表现为以集体为中心的集体主义。[3]

《功夫熊猫》强化了美国文化中非常推崇的“励志”主题。美国文化鼓励竞争,主张通过个人的奋斗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正是‘美国梦的精髓。[4] 影片中阿宝表面上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人物,骨子里却是一个美国文化所推崇的英雄,他相信人人都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梦想。阿宝的成长历程其实是对美国文化而非中国文化的一种折射。他向观众传递着美国是一个通过个人奋斗就能实现成功的理想地。

三、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笔者认为《功夫熊猫》在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中,对中国表层文化解读比较到位,对深层文化解读却有偏差。影片看似展示中国文化,实则宣传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即个人主义和美国梦。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用理智和宽容的态度审视《功夫熊猫》。与其指责和质疑,不如用清醒的眼光来审视和弘扬传统文化。《功夫熊猫》的成功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我们应扭转西方文化强势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从我们独特的民族视角叙说自己的“中国梦”,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深层文化,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文化。

参考文献:

[1]乐黛云. 跨文化之桥[M] .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2]华静.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的创造性价值[J].兰州学刊,2010(1).

[3]杨萌.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功夫熊猫》阿宝的文化身份解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4]黄海燕.“功夫熊猫”:中国人熟悉的陌生人——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同化[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6):64.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中国文化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电影评介(2016年22期)2016-12-23 11:08:07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16期)2016-12-13 02:58:30
从目的论看电影字幕汉译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浅析汉风壶与中国文化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测你是《功夫熊猫》里的谁?
人生十六七(2016年8期)2016-07-11 20:01:0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3: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