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愿
【摘要】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其又包含了社会科学等等领域,其覆盖的学科面比较广,综合性很强。汉语言文学主要学习的是我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同时也会学习现代和当代的小说、散文、戏剧等,不仅仅要学习我国的古典文化,同时也要研究西方的文学和文艺思潮。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泛,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革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的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内容非常地广泛,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的内容涉及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专业,但是,此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继续以新的教学理念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专业,历史悠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我国古典文化的精神风貌,继续发扬我国的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们都能受到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比较宽泛,包括古典的诗词歌赋,也包括现代和当代的小说,也包括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形式,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可以不断地感受到人文知识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同样能够对历史的风貌进行鉴赏,对历史事件进行评判,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当下的社会事件作出反应,对社会上的现象作出理智的判断。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道理,提高对事物辨别的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同样,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的基础,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人们进入了现代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化,导致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市场需要更加高端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创新能够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上受到重用,才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所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将古典的诗词歌赋或者现代小说让学生鉴赏,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而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创新的能力,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只是着重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罗列出来,即使是已经接受了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不能适应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被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对问题思考,也不能与老师产生互动,老师没有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也没有学会探究问题的办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能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身的看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不能充分地挖掘出来,时间长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也不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写作时,内容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写作中不能挖掘出自己的东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学生每每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比较头疼。所以,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离开了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就失去了灵魂,文字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汉语言文学的老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运用创新的思维创作出佳作,在赏析小说和诗歌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分析作品的感情色彩,从而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直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学生的思维受到课堂的制约,学生不能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欣赏文学作品,即使学生有想法,也是转瞬即逝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老师讲课的干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老师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思维定势,学生不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不会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联成一个体系,并且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以板書的形式呈现,学生在高度紧张的课堂氛围中十分地疲劳,只是机械地记录知识点,而不去思考。在下课后,学生还是会沉浸在单调而紧张的课堂分钟钟,不会主动地拿出记录的笔记去思考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也不多,仅仅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交流,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了解,在讲课的过程中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完成授课,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被磨灭。
二、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创新方法探究
(一)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授课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老师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讲课,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由于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与老师平等地对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老师在课堂上就是主宰,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传统的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单向传授的模式,没有形成双向的互动,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能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上还会感觉到疲劳。因此,在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勤于思考,让学生喜欢与老师沟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
(二)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该采取以探究和合作为主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会讲授很多理论,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所以,在新时期,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学生们的合作,得出结论,然后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在课堂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先在课下查找各类资料,以丰富自己的论点,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与课外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得出结论,老师在最后可以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论点是否是全面的,将学生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答案,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也开动了大脑,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这门学科主要是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这门专业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提高文学素养,但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只是着重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罗列出来,即使是已经接受了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不能适应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被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对问题思考,也不能与老师产生互动。在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勤于思考,让学生喜欢与老师沟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志勇.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122.
[2]王广利.浅谈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J].科技与企业,2013,16:279.
[3]关会明.浅谈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