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娟
摘 要:小学生校园暴力问题指的是小学生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暴力矛盾。小学生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如何预防和处理这种校园暴力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预防小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的有效途径,期望能对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供些许启发。
关键词:校园暴力;小学生;成因;对策
一、小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因
小学生一般是6岁至12岁的少年儿童,他们天真无邪、心理发育不成熟、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爱刺激,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他们有时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难免会对同学拳脚相向。究其原因,大致来说,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身心发展不够成熟
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正处于活泼调皮,好动好奇、寻求刺激的阶段,他们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眼光,对好坏缺乏准确的辨别,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于错误没有强烈的认知,所以家庭和学校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结合小学生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给予耐心的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反还会让问题更加凸显。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调查表明,不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在思想行为上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形成了蛮横、暴力、冷漠的性格,甚至相信拳头可以解决一切。在案例中曹晓虎暴力问题的形成很大原因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他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没有与孩子贴心交流而是直接棍棒相加,这种打骂教育很容易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行为方式的养成造成不利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疏忽照顾,或者很少考虑到孩子心理的变化,因此家庭教育呈现出两个极端化,那就是溺爱和缺爱。溺爱和缺爱都是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溺爱会使孩子目中无人,任性妄为,心理承受能力低,以自我为中心,缺爱会使孩子性格怪异,内心阴暗,易暴易怒,甚至会憎恨社会,形成不良性格。
(三)教师沟通和处理方式欠妥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通常的处理办法便是批评、请家长等。这些手段看起来合情合理,且对部分犯错学生行之有效,然而却存在严重的消极影响。案例中我对曹晓虎进行多次教导批评,多次请家长,然而积极效果甚微,他依旧惹事生非,欺负弱小,显然这样单纯的沟通处理方式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性格活跃,调皮打闹看似正常,很多教师也不管不问,放任自由,结果很可能会让学生性格定型塑造,到时候再来纠正为时已晚。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防微杜渐,积极预防。学校要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孩子给予更多关注,在发现问题之前,校方及班主任应该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方案来积极应对,以预防为主。教师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透过表面看内在,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四)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意识形态方面也发生变化,各种信息肆意传播,暴力文化也于无形中渗透到校园,影响小学生稚嫩的心灵。社会中的文化传播缺乏严格的制约和规范,使得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暴力文化的影响。诸如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电子游戏等都充斥着各种暴力信息。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容易模仿学习,暴力信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让分辨能力低和自我控制力差的小学生受到负面的影响。在一些不正规网吧里经常可以见到很多稚气未脱的小学生们背着书包玩网络游戏,游戏大多暴力、刺激,拿刀拿枪随意厮杀。时间长了,小学生们很可能会接纳这种暴力的行为,并从虚拟世界延伸到现实社会中,容易暴躁,欺凌弱小,凡事都想依靠武力来解决。
二、小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的正确引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的正确引导就要父母与孩子进行全面的沟通和了解,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对孩子的阶段想法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纠正。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大多性格孤僻,冷漠,这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其次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可过于简单粗暴,坚信打骂教育是不利于孩子性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当然,家长也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处事方式,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遇见暴力行为要懂得保护自己,不可以暴制暴,也不可屈服暴力。
(二)教师适时心理辅导
“教书育人”是师德规范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备素质。教师在学生心里有崇高的地位,受到尊敬和爱戴,可以说,没有不想得到教师关爱的学生。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与学生朝夕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的问题,防微杜渐,不能放过任何看似普通的暴力事件。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一般在心理上都存在小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在根源上帮助学生杜绝暴力,认识暴力行为的错误。心理辅导的方式可以是谈话,且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不能给学生压力,倘若是家庭问题应该联系学生家长,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对问题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其他正确的排解情绪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内外活动,同班同学要给予包容和谅解,让问题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他在心理上卸下冷漠无情的盾牌,塑造温暖和谐的人格。
(三)建立健康良好的信息传播体系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多而乱,很多不健康、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肆意传播。这就要求相关的职能部门严格把关,建立相应的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制法规,规范网络、电视、书籍和音像制品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要进行社会教育,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其次,合理规划整顿,为学生打造健康良好的绿色网络平台,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相关部门要不定时的在社会进行访问调查,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惩,绝不姑息。同时还要在社会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弘扬社会正能量。
(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
开展校园安全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校园暴力的危害,例如邀请民警或司法人员来学校进行现场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懂得自我安全防护,面对暴力突发事件懂得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其次,每个班级也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交流学习一些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2] 张美英.象牙塔里的阴影——透视国内校园暴力[J].科学中国人,2003(2).
[3] 周秀荣、周险锋.加强师德建设 重构教师权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9).
[4] 杨颖秀.教育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王蕓等.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