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爱家广播《毛毛狗的故事口袋》的主持人小群,小朋友们都叫我小群姐姐。6年来,我乐此不疲地从毛毛狗的口袋里掏出各种各样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不知不觉也快从小群姐姐变成小群阿姨了。不过,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的人可不会老呢,因为儿童文学需要的就是一颗干净而纯粹的心。在每天给小朋友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感到自己变成了个大朋友,一种简单的快乐充斥着生活。11年的广播人生涯,我十分有幸在点歌节目、美食节目、老年节目、读书节目后偶遇《毛毛狗的故事口袋》这个节目,“毛毛狗”伴随和引领了我的成长,我的成长又丰盈了节目。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在成长,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混在天鹅群中的丑小鸭
很多女孩小时候过家家时都会扮演妈妈,很多女孩上中学时看见谁家baby闪现就会惊呼:好可爱啊!我就完全不是这样的女生。有些朋友好奇:“那你怎么做儿童节目呢?”我觉得恰巧是这样一个心态让我能够把儿童节目驾驭好,因为我可以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
大人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应该管教,所以很难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交谈。不过你知道么?孩子有时不喜欢仰视你,他们也渴望被平等对待。有时候我的心态就特别像小孩儿,我和孩子接触时真的会想:我为什么一定要哄着你宠着你?我跟你一样,我只是姐姐。我也会提要求,也会告诉小朋友我不喜欢这样或那样。
以前我在节目里还会说:不能欺负小朋友,我们要做团结友爱的孩子。但在现在我不这样说了。因为这样命令式的方式收效甚微,孩子们也不爱听;再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所以我会换一种方式,比如我会说:小群姐姐晚上也特别不想刷牙,但是长了虫牙真的会很疼,所以还是刷吧;或者: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瓶子,下一次一定要小心,不然那个花瓶会很疼。我会试图用小朋友的方式跟他们沟通,他们自然会喜欢。
“小朋友自动转换”模式,启动!
听“毛毛狗”的很多小朋友会问:真的只有你一个人在讲么?难道不是有好几个人在演么?
播音主持专业训练的是基本功,而工作就是用这些基本功跳舞。我觉得自己的进步是看不见但实实在在发生的,我在听自己6年前的作品时就会觉得:播的好烂。但当时专家也会说:播得不错啊!这说明这几年我确实在进步,这进步是没察觉的。
能够把儿童故事讲得让小朋友肯定,我认为一方面是我的天赋,另一方面是熟能生巧。我讲故事时会看着稿子,但是不会完全照着念。有些朋友很惊诧:你怎么讲的和稿子完全不一样?我觉得所有节目都是相同的,特别重要的就是“对象感”,就是你在对谁说。我们主持人做节目不是关起门来做,你必须想到是谁来听,他们是不是听得懂,愿意听。对孩子说你就要考虑到孩子们有限的认知水平,作家可以顺笔写“一叶落而知秋”,但这种词孩子是听不懂的。这种情况我就会改成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
我在平时说话也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把复杂的句子拆成简单的,把难的词换成简单的。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是强制自己做,《毛毛狗的故事口袋》我做了6年,聽前3年的录音时还会发现有成语和复杂的语句,但现在就不会了。现在我看到稿子就会启动“自动简化程序”,不管输入什么样的稿子,输出的都是小朋友的语言。
审视童年是个幸福的开始
《毛毛狗的故事口袋》的理念也经历过改变。节目初期的几年,我们一直在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孩子爱哭怎么办?挑食怎么办?随着节目的推进,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家长出了问题。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所以我们现在就从技术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你希望和孩子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就从关注“孩子今天开不开心”到关注“妈妈今天开不开心”。
妈妈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放松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妈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这里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幼儿教育折射的是父母的人生。做了这个节目后,我跟我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我发现我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可能源于童年时他们对待我的某个方式,于是现在我就不断地纠正自己,当然纠正的目的不是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让我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妈妈听过我的话曾经特别难过,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失败的妈妈,她说:我当初很多做法是错的,所以导致你的性格中会有一些我们彼此都不喜欢的东西,我觉得很抱歉。我就跟她说:妈妈没关系,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身不由已的。特别在那个年代,人们受到的是同样的教育,没有育儿的书和相关的节目。只不过我现在意识到了,所以需要调整,要调整到一个父母与子女互相尊重、共同成长的模式。
后来有一次我跟一位专家聊天,他就针对我的做法说:你做的很好,其实你是在自我治疗。现在很多人的婚姻家庭都有很大的矛盾,但他们从不反省自己的问题,只会纠结在矛盾之中。看似幸福的家庭,也有可能出现:夫妻不断地吵架,与孩子不断地争执,孩子得不到温暖,妻子一肚子的委屈。其实这种局面是可以改变的,首先要清楚自己有问题;第二要面对;最后要清楚问题怎么解决。
很多人说做父母是第二次投胎,因为做父母会让你在看到孩子的同时也看到童年时的自己。遥望当年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你可能会更理解你的父母并尝试与他们和解,最后用一种新的理念重新对待你的孩子,这种理念不再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式的单向教育。
也许80后为人父母的家长是痛苦的家长,因为他们既要活在单向教育的影响下,又要极力在下一代的教育中摒除这种影响,克制自己不要传承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过,如果家长们能有所觉悟和改变,那么下一代的成长真的会不一样。
《毛毛狗的故事口袋》带给我很多思考,我真的在这个节目中得到了很多,我很感谢与嘉宾的每一次探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审视自己的童年,了解在物质之外,我们还应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让别人舒服的人。
做一只善良的蝴蝶
早教专家蔡景昆说过:“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环境。”
我特别相信蝴蝶效应,比如一个开发商昧着良心盖了一个质量低劣的楼,赚了钱;但开发商到饭馆吃饭时又遇到了黑心老板,吃进了地沟油;而黑心老板去理发店染发的时候又用到了含有致癌物质的染发膏,伤害了头发;理发店老板在一次购房时恰巧买了第一个开发商的危楼。在这个世界上,能量是循环的,有恶性循环自然也有良性循环。有时你做一件好事看似对自己无益,但你的善意会进入良性循环中,最后受益的人还是你。所以,我争取做一个对别人好的人——遵守交规,爱护环境;在家里把废弃的纸制品码整齐放在楼下,旧衣服洗干净放在袋子里,其实这些事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最终我整理好的东西总有人拿去用,与人方便何乐而不为。
我特别感谢当年在我们节目名不见经传的时候,有一些出版社和专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愿意与着节目共同成长。有他们一路陪伴我觉得特别幸运和幸福。现在我们与合作方都在彼此成全,这种感觉特别好,是个良性的循环。
作为一个儿童节目主持人,我相信我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会反馈在我的节目中,给孩子带来影响。所以我会特别想修正自己每一个不足,尽量带给孩子好的影响。过去讲“做艺如做人”,现在还是可以讲,我希望我能做好,虽然也许还差得太远。能确定的是:我一直会在“努力做得更好”的路上,也许永远在路上,不过也满足。
你所不知道的小群姐姐:修马桶的女汉子
我性格其实蛮“小孩儿”的,比如特别爱问“为什么”。当我出去旅游看到新奇事物时,就很兴奋,想去探寻。我会对世界持续保持一种新鲜感,这样很好,可以不无聊,充分享有热情——这点我还蛮喜欢自己的。
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除了爬树什么都干,上房、翻墙啊,在院子里生火啊(这就是点了房子的熊孩子的典型啊!)。此外,我还抓虫子、抓鸟,各种淘,我妈妈就说我投错胎了应该是个男孩,我爸爸觉得野点好,孩子不能娇惯。我继承了爸爸某方面的优点,比如动手能力强,除了力气外,绝大多数男人能干的活我都能干。比如装柜子,在宜家买的柜子,我三下五除二就装上了;又比如修马桶,我们大学宿舍里的马桶都是我修的,电话线断了也是我接的。
不过,生活中有些“女汉子”的我在交際上多少有点羞涩,少了点与人称兄道弟的豪爽劲儿。虽然与陌生人打交道完全无障碍,也会建立很好的关系,但我自认为那是一种职业的需要和习惯,作为主持人我需要在别人不说话的时候巴拉巴拉说不停,害怕冷场,因为做直播1秒钟的空都不能有。但其实呢,我更愿意跟熟的朋友泡在一起,不太愿意出去认识一些新朋友。这本没有什么,但也会带来一些苦恼。比如人家做财经的认识青年才俊,人家做体育的认识些运动健将,而我做育儿节目的,就只能认识些孩儿他爸孩儿他妈……
妈妈预科班的优等生
经常和很多朋友聊育儿,他们看我这么懂孩子,总是认为我已经结婚了~特别是某些嘉宾与我愉快地聊了几个小时之后都会问:你家宝宝几岁了?我说:不好意思,我还没找到孩儿他爸呢。确实,这几年我除了讲故事以外,节目很大一部分就是育儿。我在与专家不断地取经不断地沟通中提前懂了好多育儿的知识。以前有个朋友就开玩笑跟我说:我觉得我应该跟你生个孩子,因为你肯定是一个特别好的妈妈。不过,理论终究是理论。我实在不能想象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好妈妈,老话讲的好“老师带不好自己的孩子”“医者不能自医”。理论遇到现实,大多时候是苍白无力的,日常生活会不断地消磨你的耐心,对孩子的爱也有可能泛滥到临界点。我只能说比别的妈妈在有娃之前理论知识更丰富了一点,所谓做好了“预习”吧。
极限运动爱好者
不是说了我比较野么,所以我也喜欢比较野的运动,比如攀岩和单板。2007年和2008年是我玩单板和攀岩最如火如荼的岁月,报学习班学啊,非常着迷。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的时候玩单板时摔了,大腿跟韧带撕裂,拄拐三个月,歇菜。腿伤的原因我之后3到4年都没碰这两项运动,等于荒废了。不过去年我又捡起来了,我还是喜欢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做一个自由的运动,这样的运动不枯燥。不过,5年后又捡起来重新学的我已经背弃了之前所有学过的基础,作为一只菜鸟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