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峻峰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既是社会对校长和学校的一种期待,也是教育本体对决定办学水准高低因素的坦诚直白,一所具有久远社会声誉影响的学校,是校长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的外化,校长的素养与学校管理戚戚相关。
一、专业素养与学校管理
校长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作过精辟的的陈述。他说:“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它给教育者提供的唯一机会就是服务,即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校长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积累,才有可能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他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措施、目标和方法,才有可能依循教育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和科学性。“教育就是服务”的宗旨才会变为现实。
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措施,浸染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智慧。办学思想和智慧只能从教育实践中来,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落实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便是尽可能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让管理的客体更多地体验到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
学校的管理目标和方法的确立,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这外层面上讲,要求校长是教育实践的行家理手:一个精业务的校长对教育现象不仅能敏锐洞察,而且会有深刻的认识,这样使得他的管理方略更能切合教育教学实际;一个精业务的校长,更容易深入教学第一线,认识和认可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使管理决策容易做到科学化和合理化;一个精业务的校长,容易把教师的需求纳入自己的成长经验中思考,并构建教师更容易成才的平台。
二、文化素养与学校管理
学校是文化中各要素的集合,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有强而有力的校园文化,未来学校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辐射的竞争,打造、烘托校园文化,校长应是首席。学校的管理除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语言激励人,用行动引领、感染人,情感管理比行政管理更为重要。
1.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校长,。使他具有强烈的文化追求的基础,在追求的过程中,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课程式结构、质量保障体系等体现事事、处处育人的校园环境。
2.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校长,使他对教育学史认识得更清晰,对教育心理学领悟的更透辟。这样能使得学校的制度决策,更容易符合教育规律,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哪怕匡范制度也能折射出人性,渗透出人文关怀,否则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上惟惟是诺,对下飞扬跋扈;或者违背教育规律,以摧残师生心智来保全校长地位;或者安于现状,按部就班,毫无进取之志。
3.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校长,秉有渊深的学识、澄明的头脑、通达的性情、宽广的胸襟。这样使得学校的制度、决策科学、合理并浸润着人文精神成为可能。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要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之健壮挺拔,要强化教师精神、心性修养,校长必须具有以上的文化和精神品质。一个知识宽泛、文化深厚、心胸宽广的校长容易接纳时代前沿的信息,容易全方位听取意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准则,使之谦听则明、不致固执己见,偏听则暗,决策失准,意志失效;也不致于心胸狭隘,随心所欲,信马由僵,混淆视听,人心思散,失去重心,制约学校的发展。
三、能力素养与学校管理
学校并不是独立的,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是联系家庭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要面对纷繁的社会,复杂的人心,除了要有非凡的智慧外,还有超凡的能力。
校长要实现领导功能成为学校管理中的有效影响者。
1.首先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看准的人大胆的培养,看准的事大胆的去做,刚毅果断是一个校长应有的优良品质,但决不能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2.要有负“重”能力,一方面要有忍辱负重的良好心态,校长涉及面广,与人之间产生摩擦的机会多,被冤枉、受委屈是常有的事,校长应以宽容的心态待人,决不能以权压人,以事整人;另一方面,要有敢于为班子成员和教师扛“担子”的品质,为班子成员和教师搭建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但决不是袒护、姑息和怂恿。
3.校长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配置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化群体组合,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校长要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所学校好比一个家庭,“家和万事兴”,一个学校兴旺发达,必定有一个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领导集体,校长要协调部门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心往一去想,劲往一处使,要营造这种氛围,校长除讲原则、讲民主、讲策略外,还应宽以待人、容人,否则就会在班子内部产生“内耗”的现象,势必削弱领导力量、集体智慧。
总之,学校要提升办学水准,校长必须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加强积累,全方位多途径地提升其专业、文化和能力素养,以期适应教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