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颖
【摘 要】外事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生活习惯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公安工作国际化趋势的日渐加深,公安机关对外交流与合作规模日益扩大,形式日益繁多,内容也日益丰富。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外事礼仪原则?在涉外工作中如何运用外事礼仪?警务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外事礼仪素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公安机关外事礼仪的涵义和基本原则,并对公安机关外事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安;外事礼仪;民警素质
一、引言
公安外事是在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下公安领域开展的外事活动,是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服务,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专门工作。主要从事国际警务交流与合作,引进智力资源,组织境外培训,打击跨国犯罪,追抓境外逃犯及参与国际维和等业务工作。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公安工作国际化趋势的日渐加深,公安机关对外交流与合作规模日益扩大,形式日益繁多,内容也日益丰富。但是,在国际间校际合作与交往中,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外事礼仪问题。外事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生活习惯的反映。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外事礼仪原则?在涉外工作中如何运用外事礼仪?警务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外事礼仪素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二、公安机关外事礼仪的涵义和基本原则
(一)涵义
所谓公安机关外事礼仪,是指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中所必须遵守的、用以维护自我形象,同时用来对外国友人表示尊重友好的一系列的惯例和形式。公安机关外事礼仪是各国在长期对外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涉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或环节,与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紧密相连。
(二)原则
1.注重个人形象,举止文明
在对外交往中,每一名警员的一言一行,不僅仅代表着个人,还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如果对自己的个人形象不加修饰,不但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而且是失礼的行为。
2.不必过谦、不卑不亢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尊人卑己是处事待人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在对外交往中涉及个人评价时,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此外,同外国人交往是关系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热情、好客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对外活动中,对他人过分关心,或者是干预过多,则侵犯了他人尊严,会令对方反感。为了表示友好,把自己部门的内部情况,甚至秘密的东西告诉外国人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同外国人交往中,我们既要热情友好,又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3.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中国古时候就有“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之说,意思就是说要充分了解交往对象的相关风俗。没有了解,就无所谓尊重。
4.诚实守信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交往中也是重要的基本原则。
三、公安机关外事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1.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外事无小事”凸显了外事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外事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坚持“政治第一、立场第一”始终是做好外事工作的根本前提。
2.良好的协调、组织、沟通能力
外事工作是一项既要严肃又要友善,既要讲原则又要不失礼节的活动。外事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双方或多方沟通的桥梁。因此,外事工作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统筹兼顾,将各项日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3.细致的工作作风
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圆满完成外事管理任务的重要保障。外事管理部门是公安机关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汇点,各国人员往来频繁,事事无小事,工作上任何的疏漏都有
可能给公安机关乃至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外事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必须依法、遵纪、按章办事,将法规、制度及纪律约束落到实处。
4.专业的外事交往技能
外事工作的复杂性对外事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首先,警员必须具备出色的外语水平,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外语能力是外事工作人员的基本功。其次,警员应当具备广泛的外事知识,熟悉涉外人文、社会、心理等,了解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历史及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此类原因造成沟通交流障碍甚至是误会。
5.广阔的国际视野
外事管理人员站在国际前沿,直面国际风云变换,迎接各种新思潮。因此,警员应当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不但了解国情,而且了解世界,摆脱本国传统文化的束缚,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如此方能真正为公安机关的对外交往提供有效服务。同时,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工作创新,外事管理人员必须发扬开拓创新精神,自觉地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新问题,提高新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礼仪,是外事交往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和环节。它关系到个人及外交主体的发展,影响到外交主体国家形象的树立。做好国际警务交流与合作工作,必须有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纪律严明、机智灵活的公安外事民警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