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4-04-29 10:39:12于红霞
西江月·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子女中学生心理健康

于红霞

【摘 要】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在一定范围内,社会和学校对每个人的影响是相同或相似的,而家庭的影响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加强家庭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青少年学生的各类心理障碍的检出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等。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其主要原因是后天环境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

1、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并与之发生互动的第一个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1.1父母的人格素养。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举止等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人格素养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本身就行为偏激,小孩在学校犯事,不仅不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反而指责老师处事不公,学生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成长,学生行为偏激就不足为奇了。我班就出现一例,学生经常旷课、是住宿生晚上不回校住宿,发短消息侮辱老师,打电话给家长来校共同教育该生,家长以工作忙没空来,孩子他们也教育不了为由,拒不來校,校长拖熟人叫来有家长,家长看到短消息,当作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面,这样教育小孩“你要骂老师也不要给他留下把柄。”

1.2家庭互动模式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包括父母之间的交流、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家庭互动模式优良,成员之间的交流顺畅,沟通的效果明显,如果家庭关系扭曲,父母之间关系紧张,父母一方总想拉上孩子对付另一方,家庭氛围压抑,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1.3父母沟通方式。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建立在婚姻关系基础之上的,婚姻关系危机对双方影响很大。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相互理解、支持、互谅互让,孩子会感到轻松,反之亦相反。案例中,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的争吵长年不断,双方的沟通变成了冷战,特别是争吵后,父亲经常摔门而出,孩子在父母发生矛盾或遇到问题时,也选择了摔门而出或逃避的行为模式。

1.3.1亲子沟通方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特别大。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子女的交流平等、友好、态度积极,孩子以父母为榜样,积蓄着心理正能量。案例中,父母关系紧张,母亲总想拉上孩子对付父亲,孩子对父亲产生了敌意,实际上男孩失去了学习做男人的最亲近的榜样,咨询中通过亲子沟通,父子关系明显改善。

1.3.2教育方式的影响。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应有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让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呢?

1.3.3教育态度专断。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很少有家长对孩子是放任不管的,许多家长能够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平等对话跟孩子讲道理,但也有不少家长以专断的教育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1.3.4对子女期望过高至失望。家长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期望值,但以成绩论孩子的好坏是极其不科学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在他们心目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其价值。可是,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就会失望,采取消极的方式,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案例中,父亲对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就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即使是孩子外出不归、不上学,他都不理会。

二、如何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疏导

及时疏导、消除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然而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大部分来自家庭不良环境与不良教育的影响。“可怜天下父母心”,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是怎样的爱才是正确的,才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的呢?爱的目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孩子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其中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如何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呢?

2.1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不仅适用于年龄大的儿童,也适用于年幼的孩子。这里的榜样,可以是父母自身好的品质,也可以是父母做的一件小事,父母发表的某一点意见,或是一个好的思路,好的方案。

2.2注重沟通。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实际上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孩子的哭闹,孩子的微笑,都是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传递给父母关于她们自身的信息。良好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并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以及给孩子的建议要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反馈。让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去理解孩子。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2.3要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由于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受到溺爱多、保护多,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情操教育,使得孩子心理过于脆弱,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4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社会是个大课堂,家长应让子女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助残、向“希望工程”献爱心、郊游、军训、社会调查等。另外,家长还要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大自然能使人心胸开阔、情绪愉悦、精神振奋,这对优化心理品质和提高自身品位都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彭化杰.教师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子女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