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域文化,增益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

2014-04-29 10:39吴玲娜
西江月·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义乌诚信大学生

吴玲娜

【摘 要】积极挖掘地域文化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义乌文化为例,对地方高校如何有效利用地域文化在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和路径进行探索,以期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新要求。

【关键词】地域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义乌市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我们的身边普遍存在,诸如历史故事、文化遗迹、地方名人等,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其思想内涵亦不可小觑,这对于我们今天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是很好的增益。

一、以义乌文化的“尚文好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自古以来,义乌以斯道自任者有之,著述立说者有之,致力于文教者有之,端风正俗者有之,孕育了许多对全国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人志士。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三国东吴名将骆统、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北宋抗金名将宗泽、南宋著名政治家徐侨;在近代更是有著名的文学家冯雪峰和历史学家吴晗等。此外,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望道,他在家乡分水塘的柴屋里首译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为中国革命点燃了圣火。正是义乌先贤身上的人文精神造就了义乌富有个性的尚文好学的传统。义乌学人不仅仅只是致力于学,更能学以致其用,义乌这座历史之城所涵养的人文精神对我们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现实社会中物欲膨胀,在拜金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断冲击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年纪轻,抵御非健康思潮诱惑的能力不强,但又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爱乡爱国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不够贴近现实,而家乡的名人贤士、嘉德懿行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的塑造。义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便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地方院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用真善美的理论和言行铸就学生的品质,开启高尚的人生境界。

笔者所在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工商学院)积极引进本土教育资源,在导游、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以及《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等课程教学中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把地方教育资源与学校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开展“乡土文化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拓展了课程教学的视野,丰富了学习资源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还激发了学生参与和探究的热情,强调了学生的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真正让传统文化和地方优秀文化走向课堂、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二、以义乌文化的“刚正勇为”来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

义乌地处浙中金衢盆地,一不靠海、二不沿边,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近几年来却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这成功的背后,得益于义乌所具有的“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和敢闯敢创的“拨浪鼓文化”。先期在义乌农村里,农民为了给贫瘠的土地增肥,在农闲时把当地特产蔗糖制成姜糖,手摇拨浪鼓,肩挑货担,走村串户,用糖换来的鸡毛堆积成肥施在田里,这就是最初的“鸡毛换糖”。后來,义乌人主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勇于走南闯北去寻找商机,无所畏惧地跨出国门去开拓国际市场,凭着自强不息、甘于吃苦的精神,硬是在一个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地方培育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如今在义乌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如星光饰品的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早先都是出身贫苦,就是凭着一股子不怕苦的精神,白天摆地摊、晚上赶夜路、风餐露宿,靠着一分一角的积攒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这样的经历也造就了现代义乌商人的很多特征:注重实效、勇于创新、勤俭好学,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得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义乌人。

现在大学生在实习和就业问题上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不少同学在求职时只瞄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知名外企,这使得众多急需人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优秀大学生。大学生内心非常期盼能有一份轻松、稳定、报酬又高的职业,但实际上又缺乏自力更生从基层做起的动力。所幸的是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但工商学院在社会创业氛围的带动下,比邻义乌这部活生生的教材,在创业教育上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将义乌精神与校园文化、本土企业文化水乳交融,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将创业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之中,注重实践性教学,充分发挥了文化交融的魅力。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了电子商务、实体店铺、模拟公司等创业实践活动,他们凭借着义乌丰富的小商品市场以及顺畅发达的物流和交通,从几百元、几千元起家,从卖几元钱的小商品做起,特别是电子商务创业如火如荼。高职学生在理论和专业功底上不及本科生,所以这就更要求他们从基层做起,踏实努力,艰苦创业,而义乌敢闯敢创敢拼的商业文化氛围对我们高职学生在创业实践素质的培养锻炼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与鼓劲作用。

三、以义乌文化的“诚信包容”来涵养学生的职业品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乌人身上更多地体现出诚信包容的精神。他们注重情义,也讲求信义。如今,义乌160多万人口中,其中占多半为外来者,仅外商就有八千多人来自100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已融合成了新义乌人。市场交易,信义为先。义乌从小小“货郎担”到打造全球最大超市,各大市场历久不衰,日益繁荣,靠的是不欺生、不排外、不仇富的信条,形成了薄利多销、义利并举、诚信为本、重商亲商的商业理念和商贸文化。“诚信包容”成就了义乌,这种精神亦是创造义乌奇迹的内在动力。

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愈演愈烈的诚信危机。各种机构、传媒、学校、商场、交通、运输、生活必需品,让我们真正信得过的,似乎越来越少。这样的诚信危机,破坏了经济社会的秩序和环境,腐蚀了正常的商业信用,侵害着老百姓的利益,也侵蚀着学生的心灵。诸如近年来学生的信用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在招聘会现场,学生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经常出现一个班级有多个班长,一个学院有多个学生会主席等简历内容虚假的现象。很多学生缺乏契约观念,择业时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由此看来,诚信教育显得具体而紧迫。

地方院校应积极利用社会环境新变化和义乌传统精神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正向引导,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德育环境,新闻媒体要坚决批判不诚实的错误行为,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风向标,形成有利于塑造其诚信品质的社会大环境。同时,还可以与兼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一切实践机会对其进行职业诚信品质教育。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发展中追求诚信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义乌市志编委会.义乌市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2).

[2]义乌发展的文化资源课题组.义乌传统文化发展的三大支柱[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8).

猜你喜欢
义乌诚信大学生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义乌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