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利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交互过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来,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来实施“师”(教)和“生”学,形成一个完美的教学过程来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一个“小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会折射到课堂中来。数学课堂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得到初步建立,数学课堂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褒扬。数学史的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国际意识和爱国主义得到和谐统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情景交融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萌芽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我的课堂上我始终让学生学会的一件事情是——做完一道题,做一类题。如:这样的选择题: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两数为(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C.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 D.一个正数一个负数做了这一题,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两数相加和为正;两数相减差为正;两数相加和为负;两数相减差为负;两数相乘积为正;两数相乘积为负;两数相加和为正、积为正;两数相加和为负、积为正等等情况下这两个数的正负性情况。在课堂上我也及时让学生学生学会总结,哪怕是因为“粗心”做错的题也要总结一下,“粗心”的内容是什么,是因为不明白的具体含义,还是计算差错,都要把自己犯错的原因记下来。这样在教师精心的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二、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主动探索理解新知
课堂教学时,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社会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脱),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三、评价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意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在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时,也应注意“激励”要有度,评价要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學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并从中悟出一些对做人和生活有帮助的道理。归根结底,评价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整个局面,应让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准确而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我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48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 大船可坐5人,每人3元 ,小船 可坐3人,每人 2元 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 …… 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的热情和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展开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师就会“经常有惊喜”,“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进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广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习思考,对学习有了兴趣和积极性,成绩就会提高。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转换教师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