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育涛
摘 要:羡余是语言应用中一种常见现象,在结构形式上与省简成相反相配。现代汉语羡余现象大致可以分为广义羡余与狭义羡余两种,广义羡余可以理解为重复表意,狭义羡余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形式而不表意。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1
现代汉语羡余现象是指汉语中某些词汇成分或者句法成分只有语言形式而没有语义内容或者重复表达意义的现象,这种成分被称为羡余成分。简而言之,就是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的不对称现象,也就是说语言形式大于语义内容、语言形式没有语义内容或者是几个语言形式表达的是同一个语义内容。
现代汉语的羡余现象大量存在于词汇、句法、篇章、语用结构等各个方面。其大致可以分为广义羡余现象与狭义羡余现象。广义的羡余现象主要是指同一个语义内容可以对应多个语言形式,其表现形式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语言成分的重复表意。与此相对,狭义的羡余现象主要是指那些既没有概念意义,也不具备具体的语法意义,其实也就是某些词汇成分或者句法成分在语义结构中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狭义羡余其语言成分的语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枯竭或者丧失,只有语言形式而没有语义内容,其本质是语言形式上一种强制羡余成分,隐蔽性比较强,很难被发现。
双音节词中的羡余现象
一、双音单纯词不存在羡余成分。所谓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语,但其语音结构却不是单一的。其中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双音节的单个的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组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其记录的音节往往读音相似或者字形相近,比如鸳鸯、蝙蝠。由于双音单纯词具有的不可分离性也就决定了双音语素没有羡余成分,其所出现的羡余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合成词。
二、由两个并列实义语素构成的双音节词,整个词义的外延等于两个并列语素的外延之和,去掉一个语素后的词义外延不等于整个词义的外延,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存在羡余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个复合词的语义构成方式不是这两个语素的简单叠加之和。例如海洋中的洋其范围很广,本身就包括海在内。
三、两个相近的实义语素构成的双音节词,其整体意义不是两个语素词义的简单叠加或者不能单独从语表意中提取,这类词汇也不存在羡余现象,比如江山、头发等词汇。
四、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某些双音节词汇的羡余成分可以转化为非羡余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认为此类词汇存在羡余成分。例如是非这个词汇,其在搬弄是非中是为羡余成分,而在分清是非中不存在羡余成分。
多音节词中的羡余现象
一、虚词素中的羡余现象。一些词缀语素附加在其余实义语素后并不改变原先的语义,则会出现羡余现象。比如丫头片子儿,其与丫头片子是一个意思,并没有改变原意。
二、多音词组合中的双音节词存在羡余现象。在多音节组合词汇中经常至少还有一个双音节语素,并且多是成词语素的双音语素,多音词的羡余成分往往就出自此双音语素。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羡余现象其实就是双音节词在构成时的自然带入现象。比如手抓肉中的手抓就存在羡余成分,而这个也很容易理解。
三、一些特殊羡余现象。例如电影院我们通常会说成影院,条形码也经常会说成条码。
固定短语与类固定短语的羡余现象
固定短语与类固定短语相对于多音节词来说是羡余成分的能产格式,他们主要是以四字格为主,很容易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羡余现象,即前后两个音节为同义复现,也就是同指式复现羡余现象。固定短语与类固定短语的羡余现象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名词性结构的两个音节一般情况下不可以单独脱落使用,其他词性结构的脱落使用程度比较高,而且脱落的一般都是自由度相对来说比较低的部分。例如:由于太累了,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也可以说是不知地睡着了、不觉地睡着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脱落使用了。
外来词汇的羡余现象
汉字为表意文字,而汉语也不是表音语言,汉语是用汉字来记录的而不是字母,因此,音译而来的外来语难以做到表达非常准确。从汉语的历史考察来看,一个外来的新事物在进入时,由于没有相对应的汉语词汇来表达,加之人们缺乏对新事物足够、全面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音译的形式来表述出来。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熟悉和掌握,人们已经对以前所进的新事物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就会在汉语中寻找与其意义相近的词汇来代替,最终徹底取代外来语,使其本土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德先生、赛先生,现在已经完全被汉语的民主与科学所取代。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媒介,人们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和感情,从而顺利地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互换。为了达到信息的交流的准确性、有效性,这就要求交流的媒介必须达成共识,具备确定性。羡余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大多广为人们使用,可以称得上“名正言顺”与“合理合法”了。现代汉语中的羡余现象可以降低理解的难度,可以让语音音节节律变得更加和谐、押韵,而且可以让本来读起来不对称的音节变得朗朗上口、动听悦耳。和其他语言一样,汉语也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而羡余现象属于汉语变化、发展的一条线索,通过研究羡余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总结现代汉语的一些发展、变化规律,为汉语本体理论探讨以及完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现代汉语中的羡余现象,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潘先军,《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卫东,《现代汉语中的羡余现象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
[3]陈露,《论现代汉语中的羡余现象》[J].文教资料,2009.
[4]曹凤霞,《汉语羡余现象类型与语言演变理据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