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会议传译技巧

2014-04-29 23:33苏冲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注:本文为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认知语义学的同声传译信息解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SB0265)的研究成果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交往的层次和规模不断跃升新的台阶。口译作为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事业在中外文化与思想的碰撞和砥砺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中会议传译领域更是在现代社会全方位促进世界各民族地区的交流、显著提高沟通效率的有力武器。除了具备广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双语转换能力,口译员也需要熟练运用一些技巧来达到令人满意的口译效果。 本文通过对美国国务卿赖斯在2008世界经济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的发言的口译实例分析,讨论了顺句驱动、重复、反译、省译、转译(词性转换、句式结构转化及句型转换)五项技巧在会议传译中的运用,探究在会议传译中如何做出正确,流畅,通顺合体的口译。

关键词:会议口译;口译技巧;顺句驱动;词性转化

作者简介:苏冲,1988年1月出生,女,四川人,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西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口译,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

一、引言

会议传译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于1927年由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的一次会议上首次使用。1946年,向联合国演示了会议同声传译的技术。后来,联合国安理会开始采用这一会议传译方式。会议传譯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不同技巧的恰当运用能有效帮助译员提升翻译质量,更好地为国际间交流合作服务。

二、会议口译技巧

1、顺句驱动

会议口译中,译员几乎是不可能有时间仔细斟酌,而中英两种语言在语序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若想真正实现“同步”的目标,译员就不得不根据所听到信息的先后顺序,采用断句、增补、切分、预测等技巧来尽可能完整地将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

简言之,顺句驱动作为会议传译中最重要最核心且运用最多的翻译技巧,指的是译员尽可能按照句中概念或者意群出现的先后顺序将源语整体意思译出,它可以大大减轻译员的短时记忆压力,从而提高口译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遗漏现象。

顺句驱动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的就是要知道如何断句,即把长句按相对独立的意群切成予以完整的短句,再配合其他各种技巧,将各个短句自然流畅地连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断句的“断”并非为断而断,合理、合适的断句是为了自然、流畅地承接,因此,如何迅速合理地断开信息,其后准确流畅地重新下接信息,就成为会议口译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

Different nations // will find ways to express democratic values // that reflect their own cultures and their own ways of life.

原译:不同国家的民主将会反映它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译:国家不同,民主的表现方式也各异,体现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议员在处理这句时总体意思表达正确,但若能顺应顺句驱动进一步雕琢一下会更好:“国家不同,民主的表现方式也各异,天线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这样的顺驱能够最大程度将主从复合句的意思如抽丝剥茧般用短句形式次第展现,又不影响意群间的 关联。

2、重复

汉语喜欢重复使用用词,为的是强调、对仗、增加节奏感,而英语忌讳重复引起的累赘,倾向使用逻辑连接成分或省略结构。因此,英汉会议翻译时,译员可以使用重复来增加汉语对称性、节奏感和流畅性,体现汉语重意合,主题突出的特点,例如:

Worse than when the Syrian army occupied Lebanon for nearly 30 years? Worse than when the Palestinian people could not hold their leaders accountable, and watched as a chance for peace was squandered and evaporated into the second intifada?

原译:难道会比叙利亚军在以色列占领将近30年,比巴勒斯坦人面对无能的领导浪费掉和平的机会,眼睁睁看着和平化为泡影,而第二次大规模暴动席卷而来更加糟糕吗?

改译:难道会比叙利亚军在黎巴嫩占领将近30年更加糟糕吗?难道会比巴勒斯坦人面对无能的领导浪费掉和平的机会,眼睁睁看着和平化为泡影,而第二次大规模暴动席卷而来更加糟糕吗?

这句要译好着实不易,一来需要足够的国际关系背景知识作后盾,比如intifada是个阿拉伯语单词,特指“巴勒斯坦人为反抗以色列占领并为建立巴勒斯坦国而进行的起义”。口译员平时应提前认真收集和整理口译将会涉及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以及主题知识。比如嘉宾的名字和头衔、某些机构组织的缩写。二来发言者为了加强语气,连用反问句式,且通过较快语速传递过于密集的信息,译员完全可采用重复的技巧来强调其外交发言语气的强度。

3、反译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思维和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在会议翻译时,源语言本来是正面表达的,目标语常常需要从反面来译,或者源语言本来是用肯定语气,为了更精确的阐释讲话者的立场和态度,译员需采用否定语气,反之亦然。正话反说其实是一种会议翻译中经常用到的表达方法,当按源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遇到障碍时,译员可考虑从反译入手。例如:

The main problem for democracy in the Middle East has not been that people are not ready for it.The problem is that there are violent forces of reaction that cannot be allowed to triumph.

原译:那么中东所面临的民主问题并不是说人们没有准备好,而是因为在该地区存在着一些暴力,这些力量不能允许被取得胜利。

改译:那么中东所面临的民主问题并不是说人们没有准备好,而是因为在该地区存在着一些暴力。对此,必须加以严厉打击。

该句中下划线部分若按源语顺序和字面意思翻译成“(这些力量)不能允许被取得胜利”,欧式句的翻译痕迹过重,并没有完美体现源语中发言人表明的与不法组织抗争的决心,就汉语表达习惯来看,也较生硬机械且不自然,这样的句子最适合运用正话反说的方法来处理,会议传译时若正话反译成“对此,必须加以严厉打击”。既道出了原文意思,又向听众准确传达了发言者立场的强度和力度。

4、省译

口译过程是译员透过源语语言形式,摄取源语意义,再用目标语形式对其进行表达的过程在会议口译过程中,将源语翻译为目标语言,由于文化差异及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翻译出来反而显得绕口不舒服,甚至是不知所云。摄取意义过程中,由于会议口译的时间有限,译员常会舍弃一些源语语言形式,一些描写性的修饰成分可被省略。例如:

Or worse perhaps than the false stability which masked a freedom gap, spawned hopelessness, and fed hatreds so deep that 19 men found cause to fly airplanes into American cities on a fine September morning?

原譯: 难道是在那个晴空万里无云,平静得出奇的9月早上, 这掩盖了自由的痕迹,催生了无望的虚假的稳定使9名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驾驶着飞机撞击美国更糟糕吗?

改译: 难道会比19名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在9月的一个美好清晨驾驶着飞机撞击美国更糟糕吗?

因为下划线部分行文文学性偏强,修辞色彩浓重,且使用的确词汇和搭配均属于不是很容易就能给出对应汉语表达的类型,给临场翻译的确带来很大的困扰,这里运用的策略就是translation by omission(省译)。因为这些描述性成分如果去掉并不影响句子整体意思的完整, 译员在摄取意义时,鉴于其前后信息有重叠的部分,删减了冗余的语言成分并取其精华的省译技巧是行之有效的。

5、转译

转译是会议口译中经常采用的方法。由于顺句驱动的需要,口译是就要适当地进行转换,以保证译文通顺自然。转译有多种方法,以词性转化为例:

The process will take decades, and it will be driven, as it should be, and as it only can be, by courageous leaders and citizens of the region.

原译: 这个民主过程将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而它只能由那个地区有勇气的领导和民众共同完成。

改译:这个民主过程将耗时数十载,其推动者来自于,也只能来自于那个地区有勇气的领导和民众。

译者将“it will be driven”处理为“由……共同完成”,稍显指代模糊啰嗦,完全可以将其活用于名词性表达“其推动者来自于/驱动力量来自于……”以解译员无法预测之围;在听到only这样的强调结构时,译员若能顺势补上“也只能来自于”就更为锦上添花。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赖斯在2008世界经济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发言的会议传译实例进行分析,基于会议传译的交际特点,传播属性,语言理解的即时性特点等因素,探究了顺句驱动、重复、反译、省译、转译(词性转换、句式结构转化及句型转换)共五种会议传译技巧。优秀的会议口译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勤于练习日积月累,促使自身会议传译能力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Setton R.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A Cognitive-Pragmatics Analysis.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ne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3]蔡小红:《口译新探》, 香港: 开益出版社,2002.

[4]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仲伟合:“英汉同声传译技巧训练”,《中国翻译》, 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