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洪星 刘秀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是在不同的教育改革时期对教师的提出的要求有所不同。无论进行怎样教育改革,教师都是生力军,都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要不断经历新旧观念的碰撞,不断的完善自己,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在生本教育的情境下,教师该怎样转变自己的角色呢?
一、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成为课堂的“信息平台”
“生本教育”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但是,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一直以一神圣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处在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清醒的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被极大地拓宽了,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已超过老师。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要走下“知识的权威”的宝座,成为学生信息交流的平台;学生要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可见,教学活动并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双方都受益的双向互动过程。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二、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转变,成为课堂的创造者
在“生本课堂”里,教师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学生本人,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道:“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有实验的教学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但是还有一大部分是枯燥原理、概念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研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变难为易。例如,《化学式的书写》。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这部分知识转化成四句顺口溜“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角码相交叉,角码数字相约简,得到式子再检查。”课前将这四句口诀写在黑板正中间,课上以P2O5 和CO2的书写为例按步骤介绍书写方法,简洁明了。这样枯燥无味的知识就变得很有趣味,仅靠“排序、标价、交叉、约简、检查”十个字就突破了一个教学难点。
三、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的组织者
“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教师要通过创设有利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让每位师生都头疼的知识。从表面看只是设(设未知量)、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标(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列比利式)、解(求算答案)、答(完整写出答语)六个字,但是在历年的中考试卷中却是失分率最高的一道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说清每一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给出4—6道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行自由组合,一般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一组中必须有两人学习较好,其中两名学生同时做一道题,成绩较好的学生以例题和老师的讲解为依据对所做的题进行检查、提示、更正和讲解,教师只是来回巡视,解决个别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郁。由于学生之间没有隔阂,语言相通,交流起来非常容易被对方接受,学生愉悦的心情使学习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满堂灌”。
教育改革是循序渐进地进行的,因此,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也会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始终处于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新的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状态之中。教师正是在这样一个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螺旋渐进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和成长,最终实现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