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摘 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中夏洛蒂以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通过描写简·爱勇于突破阶级观念,反抗命运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值得赞扬的女教师形象,展现了简·爱坚持经济独立,追求平等,选择真爱的独特爱情观。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话语;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2
19世纪的英国,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作家也逐渐在文学的历史舞台上绽放光芒,这打破了一直由男性作家统治文学的状态,并为女性在文学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供了条件。夏洛蒂·勃朗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一名杰出的小说家,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打造出简·爱一位穷困女家庭教师,不畏生活艰难和社会阶级限制,勇于抗争命运追求个人爱情的自强自立的女性形象,表达了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不甘心做男性的附属品,希望能追求自我价值和个人爱情的强烈心愿。美国批评家苏珊·S·兰瑟在他《简·爱的遗产:单一性的权利和危险》一文中也提出“《简·爱》这一小说在为女性个人叙述声音争取权利和权威方面具有开拓性。”本文拟通过对作品中简·爱的话语进行分析,试图发掘简·爱这一女性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爱情观。
E·M 福斯特曾对小说家关于塑造人物形象有这样的评述“作家可以大谈人物的性格,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听到人物的内心独白。它还能接触到人物的冥思默想,甚至进入到他们的潜意识”。而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让读者对作品人物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作家对人物话语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正如福斯特所说“如果维多利亚女皇没说‘我不愉快的话,跟她同桌的人就不会知道他不愉快,她的厌倦就永远不为外界知道。”因此,人物话语在反映人物性格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夏洛蒂·勃朗特正是凭借对简爱话语的精雕细琢将简·爱坚强独立、追求平等、寻求真爱的可贵爱情观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坚持经济独立:爱情的基石
女性要独立就必定首先在经济取得独立,这也是简·爱在个人爱情道路上一直奉行的原则之一。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中将这种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简·爱的脑中是因为:尽管维多利亚统治时期的英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运动催促着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断进步,但女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相同地位和待遇,女性的婚姻仍然掌握在父辈手中,门第、财产仍然是左右婚姻的主导因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样貌平平身材矮小的简·爱既无丰厚的财产又无高贵的姓氏,等待她的只能是一辈子的穷苦生活。在经历了里德舅母家的惨痛教训和在劳渥德学校的清贫生活后,残酷的现实一遍遍地告诫着简·爱,唯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博得他人的认可,才能让自己觉得有尊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所以在罗切斯特为简爱紧罗密布地准备两人的婚礼,畅想两人甜蜜的婚后生活时,简·爱的回答则是“我不愿意做你的英国的塞莉纳·瓦朗。我要继续做阿黛勒的家庭教师,用这个挣得我的膳宿费和外加的一年三十磅。我要用那些钱来填制衣服,你什么也不要给我。”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婚姻观念的女性在简·爱看来经济的独立是爱情的基石,没有各自独立经济的婚姻是不坚固的。因此,简·爱如此认真地拒绝了未婚夫的奢侈礼物,坚持要继续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并要求在两人婚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而不是依靠罗切斯特的金钱。这表明了简·爱不想成为依靠他人生活的决心,她渴望用诚实地劳动自食其力获得幸福,以保持自己在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而正是这样简单可贵的爱情观,却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心,让他看到了简·爱身上与其他女性不同的一面,也是珍贵的一面。
尽管在追求经济独立的道路上,简·爱的旅程是坎坷的,但当简·爱继承了叔叔的遗产后她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她是快乐并自信的。尽管这时她与罗切斯特相隔甚远,但她始终放心不下自己的爱人,所以当她听到罗切斯特的呼唤时,她毅然决然地回到桑菲尔德寻找自己的爱人。再次见到罗切斯特,她并没有被已经残疾了的爱人吓到,反倒是更加爱他。她说“我现在是个独立的人了。很有钱,先生。要是你不让我跟你住在一块儿,我可以在你家旁边建一所我自己的房子,你晚上要人陪伴的时候,可以过来我的客厅里。我不但有钱,而且还是独立的;我自己可以作主了。”面对经济的独立,简·爱的内心是快乐的,当她充满自信地说出这一番话后,她终于可以和自己的爱人真正的平等了。而这正是夏洛蒂想通过简·爱的故事传达给女性的信念,经济独立是爱情的基石,没有了男性经济的限制女性就可以自信地站在男性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身的爱意。
二、追求平等:爱情的保障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认为是情欲的象征,英雄男性身边不可缺少的附属品,金钱和上流社会奢侈生活的爱慕者,甚至是致使男性犯罪的诱惑品,因此女性尽管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也并不完全代表着其真正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因此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平等,就使得简·爱在当时看似离经叛道的爱情观更加难能可贵。
平等的概念自简·爱幼时在里德太太家就已经生根发芽,面对自己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小简·爱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啊!”的呐喊。而从那时起追求平等已经成为简爱的人生信条,更是简爱爱情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观念在作品中自始至终都支配着简爱对自己的爱情进行选择。首先,在成功将罗切斯特先生从大火中救出后,简爱对罗切斯特的感谢有这样的回答“再说一次,晚安,先生。这件事上,没什么欠情、恩典、负担、恩惠可言。”面对自己主人一再表达出的感谢,简爱并没有表现出像其他仆人一样,认为保护主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得到主人的感谢也是应该的,相反她是站在人与人互相帮助的同一等级上对这份感谢进行回绝,在她眼中平等的互助是不需要回馈的。其次,在罗切斯特假意利用自己与英格拉姆小姐的婚事来试探简·爱对他的感情时,简·爱被激怒了。她大声抱怨“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从我杯子里面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教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一方面,此处的语言中简·爱用了一样的灵魂,一样的心,一样的具有诱惑力,三个“一样”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即相爱的两个人是平等的,爱情中是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也不论长相的优劣,真正的爱是两个平等的精神的对话,不掺杂任何肉体上的欲望。另一方面,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简·爱的话语中没有谦卑,更没有顺从,她不仅为自己也为所有长相平庸、出身贫困、没有财产,但却有一直怀有赤诚的憧憬愛情的所有女性呼唤平等。最后,简·爱在自己的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前妻的故事后,伤心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决意要离开桑菲尔德,任凭罗切斯特怎样劝说也无法挽回。“我得离开阿黛勒和桑菲尔德。我得一辈子离开你;我得在陌生的脸和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你的妻子还活着,这是你今天早上还承认的事实。要是我像你所希望的那样跟你住在一起,那我就成了你的情妇,不这样说就是诡辩,就是虚伪。”面对罗切斯特的一再挽留,简爱的回答是坚定的,尽管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是她不愿一辈子无名无分地做别人的情妇,更不愿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尽管她知道自己离开桑菲尔德就意味着失去现有的一切,舒适的生活、爱人的疼惜,但在简·爱眼中这样的以损害一方尊严为代价的爱情是不平等的,更是没有保障的,她无法忍受自己爱人的欺骗,所以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简·爱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尊贵和财富,放弃了曾经让她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样的举动无论在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还是现在,都是惊世骇俗的。因此,简·爱的离去更加深刻地展现了她不屈不挠的形象,不愿接受不平等婚姻的信念,和女性为了获得尊严放弃一切的魄力。
三、选择真爱:维护爱情的纯真
在简·爱可贵的爱情观中,不乞求虚假的愛情,执著地追求真爱这一婚姻原则也深刻地为妇女婚姻解放指明了方向。封建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婚姻多为父母双方包办,年轻的姑娘们因为羞涩更无法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她们建立在虚假爱情、攀高结贵的婚姻往往不幸福的。然而,简·爱追求的爱情确是真实的,高于一切物质享受和特权的。在她离开桑菲尔德无处可去又病痛缠身的艰难时刻,一位虔诚的牧师圣·约翰救了她,一直照顾到简·爱身体康复并且帮助她谋得了乡村教师的职务。简·爱在他的帮助下获得新的生活,她感激圣·约翰为她所做的一切,但却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她说“我蔑视你的爱情观。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是的,圣·约翰,你把它奉献出来的时候,我蔑视你。”在这里夏洛蒂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一方面,在圣·约翰看来,服务于上帝的工作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和爱情,而他与简·爱的婚姻也是遵从上帝的安排。虔诚的圣·约翰已经在工作中迷失了自己,放弃了自己追求爱情的权利,从这个角度上而言他对爱情是迷茫的毫无感情的,从而失去了掌握爱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他将简爱看作是他去印度传教的附属品,一个可以虔诚地服务上帝并可以同甘共苦的伙伴,这一点又表明他的爱情是自私的,不平等的。相反,为了维护爱情的纯真,简·爱的爱情中容不得半点的虚假的成分。在简·爱看来,屈辱的婚姻不是爱情,神的恩赐更不是爱情。夫妻间的结合应该以爱情为基础,双方感情必须是真实的,毫无虚伪;然而圣·约翰将自己视为他为上帝更好的服务的工具,这种建立在没有丝毫感情上的爱情是不坚固的毫无自由可言的,因此她宁愿放弃。又一次放弃爱情的简·爱是痛苦的,尽管她似乎再一次与金钱、地位擦肩而过,但是这时的简·爱是成熟并坚定的。她失去的一切正是夏洛蒂想借简·爱这一具有反抗形象所要抨击的诸多封建陈腐观念,她努力挣脱的正是限制女性追求真爱的封建枷锁。简·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寻求真爱的信念,也让世人深刻地感受到女性为了获取自身幸福所具有的巨大勇气和毅力。
夏洛蒂·勃朗通过描写父权制社会下简·爱这一贫苦女性的爱情抗争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悲惨的婚姻处境,表达了女性摆脱男性压迫追求幸福婚姻的宿愿。在简·爱具有抗争性的故事中处处都体现了她独特的爱情观,实际上她每次的抗争在思想上都是一次进步:从最初简·爱不顾门第观念,大胆与罗切斯特恋爱,到她为追求真爱主动拒绝圣·约翰的求婚,简·爱在追求个人幸福婚姻道路上所做的一切都让世人钦佩不已。她坚持女性经济独立,追求爱情平等,决绝虚假爱情的爱情观指导着她的选择,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瓦解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婚姻面前的永远是弱者和附属品的思想,验证了女性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甘为金钱奴隶的伟大信念和勇气。毫无疑问,简·爱富有抗争性的故事值得人们思考,她独特的爱情观不论在当时还是现代社会都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 [M]. Beijing: Yil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2
[2]夏洛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 简·爱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0
[3]E·M· 福斯特著,苏炳文译. 小说面面观 [M]. 广州: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12
[4]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瞿世镜译,论小说与小说家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5
[5]张首映.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6]邱运华.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2
[7]常耀信. 英国文学简史 [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1
[8]路甬祥. 简爱的性格分析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吴伟仁. 英国文学史及其选读2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