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徐志摩的诗歌思想独特,意境优美,结合了我国古典诗歌艺术风格,令人回想,引领这当代诗歌的变革,本文以此为依托,对其的诗歌表征以及意象手法进行了阐述,共同诠释其诗歌中蕴含的艺术情怀。
关键词:诗歌思想;徐志摩;诗歌艺术
作者简介:孙荣(1974-),女,羌族,四川省汶川县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1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之一,但是让人们钟情于他写的诗的原因更是因为他是理想的化身,是天真的化身,是浪漫的化身。徐志摩诗歌的成功除了符合“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三项标准外,更在于他将中国诗歌古典主义与西方诗歌的结构相结合这一因素上。作为新旧转型时期的文人,徐志摩深受中国古典主义影响,在中西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古典风范,古典情节。
一、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
“志摩”取自“志在摩诘”,“摩诘”指的是唐朝田园诗人王维,王维崇尚禅学,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和空灵的境界。无疑,徐志摩是一个大自然的崇拜者,对大自然的描写占据了他的诗的很大比重。徐志摩的浪漫掩盖不了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徐志摩继承了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追求一种逍遥、无我的境界。如在《沪杭车中》“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徐志摩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烟雨图,与自然合二为一,浑然一体。先创造一个空靈的无我之境作为铺垫,再对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抒发感情。
徐志摩的诗往往“哀而不伤”,感情如流水般汩汩而出,温和绵长。徐志摩说自己的来源与“性灵”,即诗歌要表达内心情感,缘情而作,但可以看到的是徐志摩的诗虽有情却不似郭沫若般奔放而带有一种传统儒家中庸的中和之美。以著名的《再别康桥》为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所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但是徐志摩的诗有一种儒家的中和美,虽让人感到浓浓的不舍之情,但是总体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对感情的把握,失落但不消沉,留恋却不悲伤。
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运用
徐志摩的诗歌中有很多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沙扬娜拉》),“手剥一层层莲衣”(《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是睡着了》)等诗歌中广泛出现的“莲”的形象。俗话说“荷为人而生,文因荷为贵”,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高洁,无暇之意。徐志摩对“莲”这一意象赋予的含义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特有之文化,徐志摩常将这一意象比作佳人的手法有传承屈原“香草美人”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上善若水”,水有洗涤、承载之意。中国尚水的传统使得水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出现重未间断过。在中国哲学中,道家以水象征道,儒家以水象征道德。在文学作品中水常常用来象征爱慕如《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达愁思之绵长如“抽刀断水水更流”,比作君子之品性如孔子所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抒发离别之愁如“请君试问东流水”等等,可以说水是最能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象了。徐志摩的诗歌中不乏对水这一意象的运用。如“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沪杭车中》),“涧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她是睡着了》),“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云游》)……水时常出现在他的诗里,水的意象早在徐志摩从小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了。此外,徐志摩的诗中还有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出现的“柳”,“梦”,“云”,“杜鹃”“月”等意象,不胜枚举。
三、古典诗歌传统表现手法的运用
“起兴”是我国最早流行的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曾广泛应用于《诗经》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徐志摩将比兴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如他的《乡村里的音濑》中的第一节“小舟在垂柳荫间缓泛/一阵阵初秋的凉风/吹生了水面的涟漪/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这一段用起兴引进一幅夏日的乡村图景,随着镜头的推进,慢慢将画卷展开,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身处自然中的那种逍遥,忘忧的状态和对童真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坚持了中国古典诗歌抑扬的特点,以《再别康桥》为例,一共七节,每节四句,坚持了古典诗歌中每节二、四句押韵的传统,如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二、四句押“iang”韵。并且平仄相对,出句仄声,对句平声,整首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作为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等人借鉴的主要是西方诗歌的结构,但是他能将这种新的格律与中国传统古诗的完美结合,达到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的要求“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中“音乐美”的审美要求。
四、结束语
徐志摩是中国诗歌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借鉴西方结构创造新格律的同时融入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将中西结合,新旧结合,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徐志摩能有这样的成就是与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自己本身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热爱是分不开的。蔡元培评价徐志摩“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但是在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中所写的诗都是和中国古典诗歌分不开的,徐志摩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免于被时间泯灭的命运,给了它新的土壤,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于新的环境下存活下来,并且蓬勃发展,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王铁力. 月亮: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徐志摩诗歌意象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年04期
[2]毛国宁,刘静安. 徐志摩爱情诗的骑士精神与绅士风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03期
[3]王凡. 论徐志摩的浪漫主义诗风[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01期
[4]陈东海. 论新月诗派主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J]. 青年文学家 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