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于城堡内外的青年

2014-04-29 00:44韩玉頔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悲剧

摘 要:方鸿渐所处社会关系复杂,所接受的历史传统和所受的教育多样,实践活动丰富,就决定了方鸿渐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方鸿渐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关键词:方鸿渐;性格;悲剧;围城

作者简介:韩玉頔(1990-),女,辽宁沈阳人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号:13506010。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1

谈起《围城》,就不能不提起男一号方鸿渐。这位海归“博士”在婚姻城堡内外的彷徨踌躇经历着实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甚至出现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①中提到的:由于钱钟书把方鸿渐作为故事中心,常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理感受。不经意的读者会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二为一的冲动。一代大家钱钟书刻画方鸿渐的复杂性格,确实值得我们品味一番。

一、中国封建思想与西方思想碰撞的牺牲品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建立了所谓的民主共和国。但是,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虽有一定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依旧占主导地位。加之清朝思想禁锢和闭关锁国的烙印,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当时国民的思想不可能完全接受革命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相反,封建思想依旧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控制力,国民的思想依旧停留在封建礼教的蒙昧状态,没有彻底解放,特别是在恋爱与婚姻方面,时代青年的个人幸福依旧束缚在封建礼教之中。

留学西洋给了时代青年接受新思想的机遇,当他们目睹西方恋爱与婚姻自由后,渴望效仿。可悲的是中国的封建土壤种不了恋爱与婚姻自由的种子,即使强迫种植,结出的也是苦果。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他们一方面痛恨封建思想对人性的压抑,渴望自由的恋爱与婚姻。而另一方面,被封建思想禁锢多年的他们没有勇气与封建决裂,自幼的封建伦理教育和父母之言像两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从而上演了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中寻找恋爱与婚姻的闹剧,来自社会和父母的压力和个性解放的渴望,特别是没有全面理解西方自由思想的恋爱与婚姻真谛,使得他们在城堡内外彷徨奔波,最终形成城外的人想沖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奇怪景象。

方鸿渐游学西洋,受到西方恋爱与婚姻自由思想的熏染,顿时感觉国内的婚约有如泰山压顶,束缚着他的个性自由。此时的他在不成熟的片面西方思想支持下向封建思想发出挑战,当他婉言写信劝父亲解除婚约后得到的却是言辞严厉的警告之后,那敢于挑战封建思想的勇气犹如决堤的江水顷刻崩溃,封建思想依旧占据上风,禁锢于灵魂的封建思想迫使他不得不妥协。即使后来未婚妻去世后,依旧在丈人的公司服务,听从丈母的折亲标准。如此强烈的反差说明当时青年在东西方思想的碰撞下,内心的航向只能随着东西方的思想风向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在忽东忽西的摇摆中迷失自我,在一见钟情的爱情和随遇而安的婚约中彷徨迷失,浪费自己的青春,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二、参不透恋爱与婚姻之禅在婚约城堡内外彷徨碰壁的可怜虫

留学西洋的青年在接触到西方思想之后感觉到自己身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阴霾中,渴望通过自主的恋爱与婚姻冲出阴霾。因此,婚姻城堡似乎有着无限的魅力吸引着青年男女携手步入城堡。然而,被封建思想毒害多年的他们是可怜的。他们在西方思想的挑逗之下,对封建婚姻产生绝对的反叛,有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处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还未成熟的他们面对着恋爱婚姻这本经是完全陌生的,对于二者关系是完全空白的,他们更不懂得婚姻需要钱作为物质基础,夫妻二人需要相互包容与理解。因此,当他们带着种种幻想匆匆携手步入婚姻这座城堡后,原本眼中风景如画的城堡成为没有自由的监狱,昔日携手步入城堡的恋人成为仇敌,最终双双逃离城堡。

方鸿渐的恋爱与婚姻经历恰恰正是中国当时青年的一个缩影。未婚妻的去世使他欣喜万分,顿时决定寻找“个性解放之路”。与西洋人打情骂俏自不必提,甚至在乘船回国途中也要与鲍小姐发生临时的爱恋。随之将注意力转向苏文纨,甚至引发苏文纨发出真正的爱情火花。唐晓芙的出现,又使方鸿渐有了新的目标,甚至将她确定为携手入主城堡的盟友。最终在唐晓芙亦真亦假的拒绝中幻想破灭。随后在南下任教期间找到了新的盟友——孙柔嘉。在未参透爱情与婚姻之禅的混沌状态下,与孙柔嘉闪电般结婚,婚后二人昔日伪装的个人缺陷暴露无遗,引发相互厌恶,特别是在金钱这个物质基础不牢固的尴尬情景下双双逃离城堡。

应当指出的是方鸿渐对于鲍苏二人的恋情完全是处于刚刚脱离封建束缚苦海而迫切寻求个性解放的工具,对唐晓芙的爱恋也仅仅停留在一见钟情的低级层面,与孙柔嘉的婚姻更仅仅是在治疗失恋伤痛而婚姻城堡猛烈诱惑下促成的。方鸿渐在与四个女人的感情纠葛中始终没有悟到爱情与婚姻的真谛,因而到处碰壁。就其个人而言,他是一个令人怜悯之人,但探其深层原因,是他没有找到在城堡永久居住权,因此也不值得同情。我们扩大视野,站在历史层面来看,造成方鸿渐悲剧婚姻又完全是他个人的责任,是那个时代的罪恶,在东西方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青年找不到正确的指导思想,只能在黑暗中碰壁,彷徨迷茫……

三、渴望自主而又懒惰无能,不得以寄人篱下的窝囊废

清朝的科举制度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真才实学,只会空谈仁义礼智信,好逸恶劳。这不仅仅坑害了清朝的读书人,也深深影响了国民的知识分子。这些留洋归来的学子依旧只会空谈享乐,毫无实际生存能力,留洋归来不禁没有为推动祖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相反成为社会寄生虫,阻碍社会的向前发展。

钱钟书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青年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未婚妻去世,仍旧寄居丈人家中,靠丈人生活。甚至连妻子都嘲笑他“浪荡在上海,没有事,跟着赵辛楣到内地,内地事丢了,靠赵辛楣的提拔到上海,上海的事又丢了,再到内地投奔赵辛楣。”其实在不断的辗转中,方鸿渐无时无刻不想独立,不想任人摆布,但他自身的懒惰无能好逸恶劳使他又不得不向命运低头,满腹牢骚无人倾诉,无限辛酸泪硬往下咽!在无限的惆怅中碌碌无为!

总之,《围城》这部旷世奇书是不朽的,永远闪烁在文学史灿烂的星空!

注释:

[1]记钱钟书与《围城》.杨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版。

参考文献:

[1]《围城》.钱钟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第2版

[2]《钱钟书研究》第三辑,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2年5月第1版。

[3]冯之祥.《钱钟书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三连书店.2000年。

[4]张泉编译.《钱钟书和他的〈围城〉》.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5]周锦.《围城面面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方鸿渐围城悲剧
伟大的悲剧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年少莫学方鸿渐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