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 何树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城市的建设,很多人对生态城市并不陌生,生态城市反映了人们对低碳生活和绿色经济的理解,它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环境、技术、资源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赢。生态城市的建设必然会涉及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治理及其承载力,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水资源,水资源也有其承载力,鉴于此,本文对生态城市建设与水资源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
我国的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过去,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摆脱落后的面貌,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我国开发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各种资源及污染源也向城市聚集,城市本身区域资源减少的同时,外来污染源的增加,超过该区域环境容量,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质。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与我国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因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探索人与自然能够互惠互生的文明发展的方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必然的选择,是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也是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一、生态城市的涵义
生态城市与人们传统观念上的现代化城市有很大的不同,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全面、综合、复杂的包含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人类等诸多要素的概念,它的具体表现是人口密度适中、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科学合理、生态环境质量高、与居民生活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备、自然保护的水平高等。简言之,生态城市就是生态可以良性循环的城市,各种资源在其中可以发挥最大价值。
二、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
目前有些地区对生态城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有的人认为生态城市就是绿色城市或者花园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就是增加绿化,大规模的建设草坪却忽视树木在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导作用使得城市的综合生态效益得不到发挥;又如生态城市的建设必然关注水资源的利用,有的城市的河流只是在城市防洪的时候起作用,在植被保护方面几乎没有起到作用。另外,城市在开发建设之时,在城市中及城市周边预留一部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人们在闲暇之时能有一个休闲放松的去处,暂时告别城市的喧嚣,回归大自然,保持身心健康。生态城市的建设规模发展适中,要考虑城市水环境的承载力。
生态城市概念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城市各种能源的意义,寻找有效的方法减少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保持自然生态环境,以此推动社会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建设生态城市:
(一)建立生态工业园,实现清洁生产
一般而言,工业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所以,建立生态工业园,在工业园中实现清洁生产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生态工业园可以实现低消耗、高效率的效益,政府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应当规划生态工业园,并且协调其各个部分,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重复使用工业用水,一方面能够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所以,城市处理污水应达到水循环再利用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污染的排放。
(二)美化城市环境
遵循点线面相互结合,分周期进行建设的要求,对城市各个街道、公共绿地、公园、居住区、旧城改造地区进行景观建设;建设江滨公园;保持水土;建设污水处理厂,治理居民生活污水和公园污水,保证生态的平衡;妥善处理生产生活中的垃圾,科学管理市容环境卫生。
为了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的绿化面积应达到一定的比例。
另外,将污水变废为宝,建设城市污水用于灌溉城市周边农田的设施,这样既减少了污水排放,污染河流,又减少农田使用化肥量,保护水环境。
(三)保留自然生态环境
一切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持身心健康。城市建设保留一部分自然生态环境,在闲暇之时,能有一个休闲放松的地方,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让紧张的工作之心,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为更好的工作做准备,这样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三、保护治理水资源水环境的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城市能够长久发展的根本保证,水资源能否实现合理配置,稳定安全的供给关系到城市的正常发展。水资源不仅能够构成城市的景观,而且对于污染物的传输和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水资源和水环境是生态城市关键的组成部分,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治理水资源水环境。
(一)政府应进行统筹规划
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要优化配置给水和排水系统,对中水回用、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污水资源化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保证城市的实际建设与规划相吻合。
因此政府应当协调好区域之间的关系,全面规划,最好不要把行政界线作为水污染扩散的衡量标准,可以建立绿色GDP考核方式代替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考核方式,特别是对于水环境脆弱的下游城市,要实行财政补贴。
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倡导建设节水型社会,保护水源地,政府要制定颁布严格的节水措施,明确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使用水资源的权限,确定用水的额度,控制好用水的标准。调整经济结构体系,建立节水工程,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二)增强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认识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因而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觀念能够有效的指导人们节约水源的行动。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城市蔓延和污染行为对城市造成的危害,要构建市民可以参与的环境教育体系,维护市民的知情权,鼓励市民参与节水护水的活动,比如保护母亲河、世界水日等。
(三)提高城市森林的覆盖率
城市森林可以降低城市暴雨、暴雪对城市带来的灾害,也可以涵养城市水源,但城市森林的建设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可以为此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植树、护树的活动中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多方的积极性以此增加城市森林的覆盖率。
(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现如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水资源的保护并非一项简单的工程,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相关部门应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地位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利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清楚的了解当前水资源的现状,还能帮助政府的管理部门作出科学的决策,推动各项保护水资源措施的顺利实施。
结语:
生态城市的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相辅相成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因此,“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建设是最科学合理的。
参考文献:
[1]蔡书凯,胡应得.美丽中国视阈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03)
[2]戈锋.构筑水生态治理与水安全保障体系[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02)
[3]王一文,李伟,张海涛,陈博.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