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话语主观性强弱的因素

2014-04-29 19:32张珊珊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主观性话语

摘 要: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言中所表达的主观性这一问题。本文从语言表达主观性的重要因素——话语表达的主观性入手,分别从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文化背景的异同、所说之事为谁关心之事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话语表达主观性强弱的因素。

关键词:话语;强弱;主观性

作者简介:张珊珊,河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2

所谓“主观性”,是指语言中或多或少总是包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话语中会透露出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关于话语主观性这一问题学者们也有所涉及,但大多着重关注的是人们通过哪些途径来表达话语的主观性,而对于“话语主观性”的表达程度强弱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话题的关注尚少,现以这一视角为出发点,做具体阐述。

诚然,“话语主观性”与语音、词汇、句式等因素不无关系。但我们认为,它还与诸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人与人之间文化背景的异同、所说之事为谁关心之事有关,现试从这三个角度出发,论述影响话语表达主观性强弱的因素。

一、话语表达的主观性受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否亲疏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同的关系对话语意义的传达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人们在谈话中会带有程度不同的感情意义。“所谓感情意义,就是说话人由于个人情感的驱使,在表现言语行为时,对听话人或他们所谈论的事物表现某种克制、夸大,或加以讽刺、强调,从而使话语多少带上了感情色彩”[ ],若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情感关系非常亲密,则说话人的话语所表达的主观性就强;若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情感关系一般或者疏远,则说话人的话语表达的主观性就弱。所以也就毋庸置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会影响到说话人话语表达的主观性,即“主观性”的表达跟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亲疏关系有关。试看下例:

姐姐:“现在四六级考试改革了,听力播放结束马上就收答题卡,所以你要在听听力的同时涂答题卡”。

弟弟:“没事……”(语气敷衍)

姐姐:“别说没事,你可千万记着啊!”(叮嘱语气)

上例是姐姐在临近四六级考试时跟弟弟的对话。从姐姐话中的“你要在听听力的同时涂答题卡”和“千万记得”可看出她话语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突出了对这件事的强调作用。正是姐姐和弟弟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她的说话语气才会那样强烈。若姐姐说话的对象不是弟弟,而是跟她关系一般的同学,则说上述内容时只是作为一般的提醒,话语的主观性相对要弱很多。

二、话语表达的主观性受文化背景的制约

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与交际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特别是以中西方为代表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若说话人与听话人二者的文化背景相似,则二者很容易愉快地交谈,听话人会理解为对方对自己很亲切,认为对方话语表达的主观性是积极的;若说话人与听话人二者的文化背景相异,则二者很难进行愉快的交谈,听话人会理解为是对方对自己的不尊重,认为说话人表达出了消极的主观性,试看以下例子:

小王:“老乡,到哪儿去?”

小李:“上街去!”

上例为两个中国老乡在路上碰面时的谈话,中国人与熟人在路上相遇,常见的问候语就是“到哪儿去”、“吃了吗”等,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同时对方也能感觉到这种说话语气非常亲切,因此,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在中国经久不衰。由于这种方式为双方所熟知,故听话人认为说话人表达出的主观性就弱。然而若是一个中国人跟一个美国人在街上相遇,用这种方式打招呼,效果却全然不同:

小王:“汤姆,到哪儿去?”

汤姆:“……”(一脸茫然,表情由喜转为怒)

上例为一个中国人跟一个美国人在路上碰面时的谈话。二者都由于受本国文化背景的熏陶,很自然地以本国常见的打招呼方式和理解方式去跟对方交谈。小王用中国常见的经典的打招呼方式去问候汤姆,却遭到对方的误解。在汤姆看来,他到哪儿去是他的行动自由,小王如此问话就干涉了他的行动自由。如此,在小王看来很平常的话就被汤姆理解为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一句话,故他听到小王的问候之后不高兴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特别是与文化背景跟自己相异的人进行交流时,要注意文化背景对话语的制约作用。

三、话语表达的主观性受所说之事为谁关心之事的影响

“主观性”的表达跟说话人与听话人二者是谁所关心的事有关。若所说的事情是说话人所关心的,即使他话语里表达了很强的主观性,于听话人来说,则好像若无其事,主观性就弱了;若所说的事情是听话人所关心的,即使说话人所传达的意思是无意中说出的或客观的,于听话人来说,则主观性就很强。具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說话人的视角传达出的话语的主观性

以说话人的视角来表达话语的主观性,主要是指说话人在跟对方交谈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听话人却认为主观性较弱,甚至只把说话人所说之事看做一种客观事实,试看下例:

老李:“我们家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了,我这么多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说着,乐得合不拢嘴。

老王:“哦,恭喜。”(表情平静)

上例中,老李家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可想而知,老李的心情是何等高兴,所以,他说话时,难免就会在话语中流露出强烈的主观性,以示他心里的骄傲与满足。而在老王看来,老李家孩子考上大学跟他没关系,所以他只是简单的表示祝贺而已。甚至老王认为,老李只是向他传达了他家孩子考上重点大学这一客观信息,并没有察觉到老李话中的隐含意义,故老王以为老李说话的主观性就没那么强烈。

(二)以听话人的视角传达出的话语的主观性

以听话人的视角来表达话语的主观性,主要是指说话人无意中说出的话或客观叙述某件事,在听话人看来却表达了很强的主观性。试看下例:

小赵:“(热心地)该吃饭啦,咱们一起去吃饭吧。”

小田:“别管我。”(大吵)

上例为小田刚受气之后,小赵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二者的对话,此时小田的情绪必是消极的或不能自控的。当有人跟她说话时,她顺势把气撒到别人头上,根本顾不上对方是谁,她也许只是无意中脱口而出,说话的瞬间不会想这话会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而于小赵而言,就会感觉小田莫名其妙,以为自己是不是哪里对不住她了,不然她怎么会用这样的口气跟自己说话?小赵会认为小田话语中的主观性非常强烈,甚至以为小田在排斥她。其实这只是缘于小田当时的情绪低沉,绝无别的意图。

由此看来,话语表达的主观性与说话人当时的情绪有关,若说话人当时的情绪是积极高昂的或消极低沉的,则他说话中表达的主观性就强,若说话人当时的情绪波动较小,则其话语表达的主观性就弱。

另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习俗,而这些民族习俗又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它是民族心理的反映。“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崇尚什么,忌讳什么等等,这些都直接会反应到语言中来”[ ]。如果我们不懂得对方所在民族的习俗,在交流中难免会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对方认为我们话语中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性,甚至引起冲突。因此,民族传统与文化会对语言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我们在交际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交际之中,影响话语主观性强弱的因素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更加了解所生活的多元社会,在实际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无论作为说话人还是听话人,都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来推断对方的情感和态度。这里所涉及的只是冰山一角,关于这一问题还有待学者们进行更为深层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P144。

[2]王建华,周明强,盛爱萍:《现代汉语语境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310。

猜你喜欢
主观性话语
主持人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一句鼓励的话语让生活更美好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