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服饰文化

2014-04-29 19:32陈河奔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服饰汉字文化

摘 要:古语有云:“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服饰文化伴随历史的发展而几度变迁。服饰文化饰一定时期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体现。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有助于我们探究历史。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的服饰文化也是十分深厚。本文将通过探究古文字这块活化石的字形和结构来追溯中华民族古代服饰的式样和用途。虽然探究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希望可以揭示汉字和服饰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服饰;文化;汉字

作者简介:陈河奔(1992-),男,汉,广东江门人,大学本科,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衣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知廉耻”。中华民族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自然在服饰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汉字是作为记录汉语这一汉文化载体的文字,它和汉民族服饰的关系也是相当的密切。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仅记录着造字时代存在过的某些事物,而且记录着当时人们如何透过这些事物去表达某种含义的思维方式[1]。因此,通过研究汉语古文字,我们可以探究汉字与汉民族服饰的关系。研究汉字与汉民族服饰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现代服饰古为今用,促进现代服饰的发展,唤醒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思考。

一、“衣”和“裳”

“衣”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它写作 ,其字形是酷似古代的上衣。其外形上面是衣领,左右是衣袖,中间是交合在一起的衣襟。在金文和小篆中,“衣”字的外形变化并不大,在金文当中,“衣”字写作 。在小篆当中,“衣”字写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古代,汉族的服饰已经有了衣领和衣袖。

图一:古代汉民族衣服设想图

在现代,我们常常把衣服统称作“衣裳”。其实,在古代,“衣”和“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到:“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象覆二人之形。”[2]在段玉裁先生的《说文解字注》中载:“常,下裙也。”[3]“常”即“裳”。古文字中,“裳”写作,从衣从巾,尚声。由此可见,在古代“常”字代表的是下裙或下衣。“常”本来是由劳动保护作用中发展而来的,属于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有舞蹈文饰,一群女子穿长裙牵手而舞,距今约四五千年了。[4]

所以,“衣”和“裳”其实是有区别的。我们应该对这两个字加以区分。

根据《说文解字》的介绍,表示上衣的字有如下几个:衫、袄、裘和袍等字;同样表示下裙的有一下几个字:裙、裤和褌等字。据考证,古人的衣服足够长,能够挡住裆部,所以他们的裆部往往没有遮挡。真正的裤子有可能出现在汉代。

二、古文中从“衣”的字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从“衣”的字。它们都很好地表现了当时的服饰式样,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一)“袍”字

出自《诗经﹒秦风》中的《无衣》一文很好地体现了当时秦地的服装式样,同时也表达了秦国人慷慨从军的激情。

无衣(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文中的“衣”统指的是衣和裳。“泽”字虽然不是从衣,但是它表示的是汗衣。从衣的字有两个,一个是“袍”字和“裳”字。“裳”字在上文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所以我将对“袍”字进行探究。

“袍”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载道:“袍,襺也。从衣,包聲。《论语》曰:衣弊緼袍。”[5]因此,我们可知,在古代,袍指的是夹层里夹藏绵絮的保暖长衣,其中夹着的都是一些破烂的旧丝袍子。由此可以推论,在古代只有穷人才穿得起袍这种服饰。因此,《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的袍一方面指的是战袍,另一方面更指的是穷人穿得袍。“袍”一字突出了秦国军民勇猛无畏和穷苦的特点。

从字形方面来看,在篆书当中,“袍”字写作。我们可以看出是(衣)和(包)字两个字的融合体。因此,我们可以猜测,袍在古代是一种包裹全身的连体衣服。

综上所述,袍在古代是一种用一些破烂的旧丝袍子作为夹层的,包裹全身的连体保暖长衣,一般为穷人所穿。

(二)“袖”字

听张立本女吟

高適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袖”字:袖,古字又作“褎”、“褏”,袖又叫“袂”。在古代服饰中,礼服一般都制成宽袖、大袖,这种宽袖大袖可以充分展示人的雍容大度的风范,在重视礼节规范的封建社会,适用于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而在普通的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大袖的款式很不适合人们生活起居,甚至一些官吏在日常生活中也主要是穿着窄袖服。至于士兵在战场上更是主要穿着窄袖铠甲。[5]

因此,高适在这里用“广”字来形容袖子就最贴切不过了。“广袖”生动传神地体现了高适独上高楼的闲适与飘逸。

(三)“裙”字

《如意娘》

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裙”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载道:“帬,下裳也。从巾,君聲。裠,帬或从衣。”[6]在篆文当中,“裙”字写作,上面是一个(君),下面是一个(衣)。在古代,“君”是对男子的尊称。所以,裙子在古代一开始是男子穿得长衫。后来裙子才慢慢变为女装。

参考文献:

[1]张桂光.汉字学简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

[2][5][6]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388

[4][5]刘洁.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A].刘洁.中华文化论坛.四川: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115—118

猜你喜欢
服饰汉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谁远谁近?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