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洛丽塔》讲述了一个热烈而哀伤的爱情故事。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不仅使其富于韵律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婚爱观。笔者试从话语时长与故事时长的关系入手,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读亨伯特的婚爱观。
关键词:亨伯特;叙事节奏;婚爱观
作者简介:侯晓囡,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叙事学和文体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作为一部饱受争议的小说,《洛丽塔》自出版以来就被贴上了“色情小说”的标签,然而读罢此书,读者会发现它出奇的干凈。正如著名的批评家莱昂纳尔·特里林所说,“《洛丽塔》不是关于性,而是关于爱情,即使它的每一页都有清楚的情欲的痕迹或某种明显的性感描写。”[1]叙事学中用故事时长与文本长度之间的关系来规定叙事节奏。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指出,故事时长与话语时长的关系主要包括停顿、场景、概要和省略四种类型。[2](P60)
一、亨伯特的“性”观
亨伯特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始于幼年时期的安娜贝尔。在他第一次发现情感表达的紧要关头,叙述以场景形式再现了两次青涩而紧张的性经历。“她的一只手半埋在沙里,总悄悄伸向我,纤细的褐色手指梦游般地越移越近,接着,她乳白色的膝盖便开始小心翼翼地长途跋涉。”[3](P216)如此的轻描淡写竟像两个孩子调皮地玩耍。在安娜贝尔死后的十年中,亨伯特与年纪相仿的女子约会,在与她们的相处时光,叙事运动以概要而非场景的形式进行。通过概要和省略,叙事不仅得以加快速度,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心灵感受。
终于,命运让亨伯特与他的洛丽塔相遇了。这个性感的小仙女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我们来搬演亨伯特与洛丽塔的沙发嬉戏这一经典场景。“两条腿横搁在我的充满活力的膝盖上面,微微抽动。我抚摸着她的腿……在我掠过的手指尖下面,我感到那些细小的汗毛顺着她的小腿非常轻微地竖了起来。”[3](P91)这便是让他心潮澎湃的“亲密接触”的全部,然而,亨伯特的心中却发生着惊涛骇浪般的变化,“我们意想不到地、神奇的单独呆在一起……我已经脱离了被人嘲笑的磨难……就像一个人在睡梦中说说笑笑。”[3](P91-92)在这里,叙事停顿彰显了其非凡的魅力。实际上,小说中露骨的场景描写寥寥无几,主人公白日梦似的臆想占据了小说大部分的内容。纳博科夫对于叙事时间的巧妙运用,与故事时间相比,话语时间具有决定性的地位。[4](P103)亨伯特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唯我地存在,拼命地攫取现实所无法给予的生命养料。性于他不过是从生物学方面证明着自己的存在,无法带来爱、欢乐、尊重、悲悯、慰藉。洛丽塔存在的意义乃是让他充分意识到了心灵的自由,正如亨伯特所说,“我疯狂占有的并不是她,而是我自己的创造物。”[3](P95)
二、亨伯特的“婚姻”观
亨伯特也做过开始新生活的努力,娶了瓦莱丽亚为妻,建立了家庭,然而却很快感到厌烦,婚后的百无聊赖“从一九三五年一直持续到一九三九年” [3](P42)。小说5页的篇幅匆匆走过了四年的婚姻生活。接着,50页概述了他与夏洛特五十天无情而荒谬的婚姻。从叙事时距可以看出,亨伯特对于这段并非基于爱情的婚姻未做多少努力,他对于婚姻是极轻率与不负责任的,视婚姻如儿戏。他利用了两个女人的爱情,一手造就了她们悲惨的人生。
三、亨伯特的“爱情”观
“从某种魔法和宿命的观点而言,洛丽塔是从安娜贝尔开始的”。 [3](P19) 当亨伯特第一次望见这个孩子,他便看见了爱情,那是“同一个孩子——同样娇弱的、蜜黄色的肩膀,同样柔软光滑、袒露着的脊背,同样的一头栗色头发”。[3](P60)失却的爱、未完成的梦想,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永远烙在了他的身上。从此,作品中的时间滞涩了,与洛丽塔2年的相处时光铺设了250页,场景与停顿构成了话语的主要形式。每一次洛丽塔出场几乎都伴随着外貌和举止的描写。“她穿着方格布衬衫、蓝布牛仔裤,脚下一双帆布胶底运动鞋。”[3](P64)即使是多年后重新见到她早已不是小仙女的样子,“高了两三英寸。一副粉红色框架的眼镜。新做的高高堆在头顶上的发式,显得变了样的耳朵。”[3](P431)他仍愿意承担她的一切,只要她能与他在一起。热奈特在分析《追忆似水年华》的描写片段时指出,“物品之所以有勾魂摄魄的威力,是因为存在一个未曾泄露的秘密。”[2](P64)对于亨伯特来说,洛丽塔是安娜贝尔,是梦想,是欲望,是信仰,甚至是整个世界。这便是他的爱的全部秘密。亨伯特的人生始于性而终于爱,并最终通过爱表白了自己。他如此深情而绝望地感叹道,“我知道我已经永远爱上洛丽塔了。”[3](P100)
参考文献:
[1]Trilling, Lionel. The Last Lover: Vladimir Nabokovs ‘Lolita, Encounter (London),11, 1958,p.9-19.
[2][法]热拉尔·热奈特.1990.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2005.洛丽塔[M].主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王小玲.2008.纳博科夫小说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