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平
如今到梵蒂冈旅游,不管您是不是虔诚的基督徒,都一定会被这里的教皇讲道所吸引的。罗马教皇正是借此把自己的权威刻进了一代又一代罗马市民的心中。尽管时间流转了千年,就连广场四周巍然屹立的教堂都已几次变换风格——从罗马式到巴洛克式,再到最近的哥特式风格——可是讲道的仪式却很好地延续了下来。很多人一定会很好奇,在古罗马帝国覆亡之后,罗马教皇身上的光环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又是怎样变亮变强,最后照耀整个西方世界的呢?追寻历史的足迹,公元800年圣诞节这天查理曼大帝的加冕仪式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谜底。
圣诞节作为纪念基督诞生的节日,是基督教中的一个重大节日,基督徒们在这一天都要到教堂参加弥撒。在800年12月25日这一日,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日耳曼人来到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表情严肃又不失威严,迎接他的是一群贵族和僧侣,以及一位双目失明的老者——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当这位日耳曼人像其他教徒一样跪拜在圣坛面前虔诚地做完祈祷,起身站立起来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罗马教皇利奥三世迅速地将一顶金质皇冠戴在了这位蛮族人的头上。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众人的注意,片刻的骚动后大家忽然顿悟似的纷纷向这中年人欢呼致敬:“祝愿上帝加冕的这个伟大而爱好和平的皇帝奥古斯都查理万岁,永生!”原来他就是全盛时期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欢呼以后,罗马教皇按照古老的传统向查理曼致辞。这样,前一刻还是蛮族国王的查理曼被罗马教皇加冕,瞬间成为罗马的皇帝。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举行的这次加冕成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后来人赋予了它很多意义,认为它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建立的开端,是近代西欧国家的起源,奠定了西欧中世纪教俗双重统治的基础,揭开了此后七百年之久的罗马教廷与世俗政权既勾结利用又冲突斗争的历史序幕。800年的加冕仪式不仅标志着西罗马帝国以后近400年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顶点,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时候历史学家们热衷于探讨车轮开过后车辙的深浅曲直,但是对于那些置身历史事件中的人们在彼时彼刻是如何决策历史进程的分析往往更能引人深思。在这次影响深远的加冕仪式中,作为事件的主人公查理曼在罗马教皇为他戴上皇冠的一瞬间作何感想呢?他是否欣然接受了这次表面上看由罗马教皇安排的加冕呢?事实上,雄才大略的查理曼当时已经征服了大半个基督教世界,这位出身于落后文明的法兰克君主当然乐意获得“罗马皇帝”这个头衔的殊荣来为自己正名,强化对征服地区的统治。所以,成为罗马皇帝必定是查理曼个人的夙愿。令人费解的是,后人艾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记载此次加冕时却说:“查理曼非常不喜欢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肯定地说,假如他当初能够预见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 在艾因哈德的笔下,查理曼似乎不想被加冕为罗马皇帝。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举行的加冕更没有事先告诉查理曼本人。查理曼好像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加冕,登上了罗马皇帝的宝座。由于《查理大帝传》是保存至今的一部重要的传记,是认识和了解查理曼本人的重要史料,所以艾因哈德在这部传记中对查理曼心理活动的一段简短描写广为人知并被普遍接受。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后人一直认为,查理曼对“罗马皇帝”头衔是持嗤之以鼻的不屑态度,成为罗马皇帝是一件令他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
难道查理曼真如艾因哈德所记载的那样,并不是真心想要成为罗马皇帝的吗?如若不然,难道艾因哈德的说法不足为信吗?一直以来,这些问题令人困惑不解。近来学者们通过研究和比照保存下来的相关史料,发现写于801年的《洛尔什年代记》对查理曼的加冕这一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记载。800年12月23日在查理曼召开的一次集会中,与会的主教们、修道院长们、神父、执事、伯爵及其他基督徒提出,“由于此时在东部拜占庭帝国,女皇伊琳娜 (797年—802年在位)在797年废黜儿子君士坦丁六世皇帝,篡夺大权,皇位空悬,而查理曼不仅拥有罗马城,还统治了整个意大利、高卢和日耳曼等地区,所以应该将罗马皇帝的头衔赠予查理曼。”查理曼自己不愿意拒绝他们的请求,就接受了罗马皇帝的称号。因此,根据这部年代记的记载,加冕为罗马皇帝是经过查理曼同意的,查理曼也是事前知道此事的。同时,查理曼的加冕是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下发生的。它是一次蓄谋已久的事件,而非罗马教皇在查理曼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决定的事情。
公元800年查理曼在西欧大陆的统治达到顶峰。经过长达三十多年的征战,他建立了一个东抵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的大部分,西南至厄布罗河,北达北海的庞大帝国。帝国的疆域之大,可与昔日的西罗马帝国相媲美。在帝国势力范围迅速扩大的过程中,查理曼的权力欲也随之日益膨胀。他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于“法兰克国王”的称号,获得“罗马皇帝”的头衔必然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查理曼也自称是基督教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继承人。不用多说,他更需要借用“罗马皇帝”的头衔在整个帝国树立起最高权威。值得一提的是,查理曼身边以阿尔昆为代表的近臣们在此时主动提出了加冕查理曼为罗马皇帝的建议。阿尔昆在8世纪末提出了“基督教帝国(the Imperium Christianum)”的观念。他认为查理曼建立的丰功伟业是配得上“罗马皇帝”这个头衔的,查理曼的法兰克国家更称得上“帝国”。这是因为查理曼是包括罗马在内的几乎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统治者,是基督教信仰和教会的保护者。他曾使被征服的广大领土皈依基督教,并积极维护正统教义及保护罗马教皇。查理曼是“基督教帝国”的真正统治者。可以说,查理曼的加冕既符合查理曼个人的意愿,也是众望所归。
当时只有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才能称为罗马皇帝,加冕为罗马皇帝是否会招来拜占庭皇帝的拒绝和敌视是查理曼顾虑的一个问题。拜占庭帝国统治集团内发生的政变为查理曼加冕的成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时机。797年在东部拜占庭帝国,女皇伊琳娜在废黜了君士坦丁六世皇帝以后,独掌大权。她的统治遭致一些权臣的不满和反对。他们认为伊琳娜女皇的统治是不合法的,并在798年派使者到法兰克国家提出想要把帝国交到查理曼手中。重新恢复罗马皇帝的权威是这些拜占庭贵族们力挺查理曼的重要原因。可谓是,拜占庭帝国出现的皇位空悬为查理曼的称帝消除了后顾之忧。
查理曼与罗马教皇之间达成的同盟关系也是查理曼加冕成功的重要因素。从8世纪中期开始,查理曼的父亲矮子丕平与罗马教皇就结成了一种联盟关系。当时的教皇斯蒂芬授予矮子丕平罗马行政长官的职位。查理曼登基以后继续履行着保护教皇的重任。799年罗马贵族发生叛乱废黜罗马教皇利奥三世时,查理曼挺身而出,为罗马教皇提供保护。这一年,一些反叛的罗马贵族弄瞎了教皇利奥三世的眼睛,割掉了他的舌头,并把他囚禁起来。教皇连夜逃跑,赶到法兰克国家寻求查理曼的帮助。查理曼派人护送教皇利奥三世回到罗马,恢复他的教皇职位并抓捕那些犯上作乱的罗马贵族。至800年11月,查理曼到罗马想要审问那些意图废黜罗马教皇的贵族们。据记载,查理曼驾临罗马当天,教皇利奥三世亲自出城相迎,大批罗马市民和朝圣者更是列队欢迎并向查理曼欢呼。查理曼后来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举行集会,审理了罗马贵族指控教皇利奥三世的罪行。结果是罗马教皇通过宣誓无罪为自己开脱了罪行。之后,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举行了加冕仪式。在罗马,教皇是真正的统治者。罗马教皇作为教会的最高首领及上帝的代理人,在精神领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代表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因此,罗马教皇的这次加冕无疑为查理曼以罗马皇帝的身份进行统治增添了一定的合法性和神圣性。这种合法性和神圣性正是查理曼由蛮族国王蜕变为“罗马人皇帝”所必需的。与此同时,查理曼的加冕也标志着法兰克国家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同盟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查理曼在西欧大部分地区取得的霸权统治是查理曼加冕成功的根本原因。伊琳娜女皇篡夺王位造成的皇位空缺及罗马贵族的叛乱为查理曼名正言顺地接受加冕仪式铺平了道路。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我们可以发现,查理曼没有缘由不想要戴上罗马皇帝的皇冠。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罗马皇帝”的头衔毕竟是权威和尊严的一种象征。查理曼的加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查理曼既然渴望拥有那顶皇冠,却为何被艾因哈德说成是“非常不喜欢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 而想要拒绝呢?在学者罗伯特·福尔兹(Robert Folz)看来,艾因哈德之所以会这样记载是因为受到了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艾因哈德是根据苏埃托尼乌斯的《十二凯撒传》写成的《查理大帝传》。在古罗马时期,皇帝传记中记载的好皇帝对于授予的尊贵荣誉最先都是拒绝,这是因为谦让是一个理想君王的必要品质。教会领域也是如此,一个新选任的主教对于他的头衔同样也是先拒绝。因此,艾因哈德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意在将查理曼刻画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形象。至于艾因哈德所说的,查理曼如果能“预见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通常的看法是,查理曼所认为的“教皇的意图”是想要通过为查理曼加冕来表明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主张“教权至上”的人更是引用800年的加冕事件证明教权高于皇权或者王权。这也是查理曼对罗马教皇的加冕感到不满的重要原因。同时学者福尔兹经研究也指出,查理曼对罗马教皇的不满之处在于教皇利奥三世没有按照既定的顺序举行加冕仪式。因为利奥三世教皇是依照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拜占庭皇帝的加冕仪式来为查理曼加冕的。加冕仪式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全体民众向皇帝欢呼,第二步是加冕,第三步是全体向皇帝敬拜。这样的顺序意味着皇帝的加冕首先得到了所有民众的同意和支持,牧首然后顺应民意进行加冕。这说明,皇帝的权力来自普通大众而非牧首。但是利奥三世教皇却没有这么做,而是抢先一步为查理曼加冕,然后再让罗马人及在场的法兰克人为查理曼的加冕欢呼。教皇对加冕仪式顺序的刻意颠倒传递了很不和谐的信号——罗马教皇想借此表明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皇帝的合法性来自教皇授权的意图。这一点是查理曼无论如何难以接受的,要知道他的权力是靠自己和父祖辈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得来的,跟教皇可没有太大关系;反倒是教皇乃至基督教世界曾多次在危难中得到加洛林家族的帮助——查理曼的祖父在普瓦提埃击退了穆斯林的征服,父亲通过“丕平献土”使教皇得到长达千年的世俗权力,他自己更是帮助逃亡的利奥三世教皇复位,恩如再造。或许是因为教皇的这次擅作主张,813年查理曼在加冕儿子虔诚者路易为罗马皇帝时则亲自出马,并没有邀请罗马教皇。罗马教皇为皇帝举行加冕在这时并没有形成一种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