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我小,我也有烦恼

2014-04-29 07:04华清
心理与健康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人家庭心理

华清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父母应该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小小孩子,烦恼真不少

现在,儿童心理门诊的求治者绝大多数是学龄期儿童,实际上,他们在幼儿期或学龄前就已出现异常。例如,多动症的发病年龄多在6岁以前,而心理门诊的多动症兒童大多都在6岁以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时间差呢?原来,这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了,但是这些行为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直到孩子上学读书,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很宽的。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新闻故事以及我们的咨询案例中,有不少孩子因为想不开而寻短见,他们的父母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过激的行为?事实上,这些孩子的行为通常都不是一时的冲动,他们早就有了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却又得不到安慰、支持与宣泄,这才把他们逼出了问题。

父母也许会认为:“那么小的孩子会有什么烦恼,孩子不都是天真无忧的吗?”事实上,孩子的烦恼并不比大人少。儿童是一个发展的个体,发展性、多变性和可塑性是儿童心理的最大特点。所以,周围环境的种种变化,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近两年,国内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也提示,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等问题的发生率在明显增加。有10%—30%的青少年儿童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因心理障碍等问题而退学的青少年占退学总人数的30%—60%。特别是在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下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更高,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恰恰说明当前孩子的烦恼越来越严重了。

弦外之音,用心去倾听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父母帮助的事情不是辅导功课,而是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变成一个大人,也就是心理成熟的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大脑发育、语言发育、心理发育等多个关键期。任何一个时期没有处理好,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或者了解的方法不对,亲子双方都会感到痛苦,而且白白浪费许多精力与时间。

如果孩子在早期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赖的。反之,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仅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不被任何人欢迎。要知道,幼儿要求受到成人的关注,不仅是他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

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采用自我表现等积极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关注,他们迫切希望大人对他的行为作出认可和称赞,并从中获得自尊和自信。然而,一旦他们发现自己不受关注时,就可能产生自卑或微不足道等负面的感觉,进而发生一些在大人看来“怪诞”的举动,如假装生病、拒绝吃饭等。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干,只是想利用消极、隐蔽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要,目的是给大人发出这样的信号:“我不想受到冷落”—尽管大人并没有冷落他。

幼儿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说到底就是渴望受到大人的尊重。这一渴望能否得到满足,对孩子建立和发展自我、塑造完整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尚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因心智水平所限,这种微妙的心理渴望往往难以像其他生理渴望那样明白无误地向大人表示,于是,他们转而采用一种较为隐蔽的手段。对大人来说,悟出其言外之意,听出其弦外之音,识别其真情实意是十分重要的。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是离婚家庭中最大的受害者。父母要认识到家庭冲突以及离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懂得离异后如何与孩子相处。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离异家庭中,父母要定期带孩子去见心理治疗师。如父母离婚后分别建立家庭,两个家庭之间必须建立清晰、一致的界限,并经常保持沟通联系。父母不可以将孩子夹在中间,也不应该让孩子见到或听到父母之间的争吵。关键是父母双方要参与到互相合作的、尊重的、有耐心的、互相支持的共同养育中去。

了解孩子,妙招来帮助

那么,怎样做才能很好地了解孩子呢?很简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沟通。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兴冲冲地想跟父母谈些事情,但父母总是忙着做其他事,叫孩子等会儿再说,或者孩子诉说了一件委屈的事,没想到父母一听就发火,不等了解真正的缘由,就把孩子责骂一顿。这些情况,就是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疏远父母,也会发生一些父母无法预料的问题。

1父母应当学会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当孩子想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如果一时抽不出空,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一定要和孩子另约一个时间,一定要给他倾诉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的见解,孩子会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就愿意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感受。

2父母要学会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父母要积极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对他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获得自尊和赞扬是人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会使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父母要不断地鼓励孩子,并尝试着尽量不批评孩子。

只要父母耐心地这样去做了,了解、关心、接纳孩子,孩子就会很乐意和父母在一起。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使用民主激励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可在亲子关系中加入朋友的成分。由于子女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父母是当然的决策者,但父母应该给孩子发言的机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形成一种习惯。在亲子对话中,应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反面意见,反面意见往往是孩子的创造,这也是训练孩子自信个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一方面将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从而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容易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3父母要学会用心去和孩子交流。有些父母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强迫孩子服从自己,在作出决定之前不与孩子商量,不论孩子是否同意,都必须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一些父母很少和孩子有平等的沟通,父母与子女的谈话几乎都是对孩子的指责,甚至对子女采取严厉的言语攻击,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经常这样,那么亲子之间就很容易造成隔阂和对立,甚至是难以消除的敌对状态。身为父母,应该清醒地看到,“一切为了孩子好”是所有父母行动的出发点,但总是让孩子绝对地服从父母的“好意”,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份“承受不了的爱”。

注意孩子的心理求助信号

当然,尽管为人父母者已经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由于对儿童心理障碍知识的缺乏,使得有些父母仍然不能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孩子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在他的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早就出现了一系列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是儿童的心理求助信号。

情绪方面的表现如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产生敌意、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

行为方面的表现如离群独处、不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和强迫行为等。

生理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头部和腹部的不适感,如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入睡困难、早醒、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等。这些孩子常常会被带到综合性医院求治,但反复的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都未发现任何躯体疾病。

猜你喜欢
大人家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如果没有了大人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