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推进综合扶贫

2014-04-29 00:44马华
中国西部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村

马华

广元是集老、山、穷于一体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市7县/区整体被纳入国家和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范围,贫困程度深,贫困覆盖面大。2013年底,全市贫困人口达到43.4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8%。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元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综合扶贫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助农增收为核心,以集中连片贫困区域、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为主体,坚持“五个着力”“五个强化”的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效果。

五大“着力点”:以扶贫实效来赢得群众信赖

发展之本,在于厚民生;民生之要,关键在增收。近年来,广元把扶贫开发作为民生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以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扶贫工程”,实现了扶贫工作大突破。2013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0%,增收6442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万余人。

1.着力推进基础扶贫,农村发展条件全面改善。针对农村落后的自然条件,加大了对路、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和城镇设施配套。新建通乡油路300公里、通村公路1654公里,新建乘渡改人行桥18座、小码头28个,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7166公里,有效解决了运输难、行路难问题;建成亭子口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新开工3座中型水库,建设各类饮水工程1400余处,解决全市15万人口饮水问题,新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个,新增有效灌面积4.8万亩;新改造10千伏造输线路100公里、低压线路62公里;新建沼气池16527口。通过基础设施改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着力推进产业扶贫,特色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发展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长远支撑。为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广元市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和六大特色种植业。三大主导产业是畜牧、林业、果蔬,六大特色种植业是猕猴桃、黑木耳、核桃、茶叶、烤烟、油橄榄。新建成了15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经作产业基地达到200万亩,全市累计建成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61个;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新建农业专合组织341个,“广元七绝”被建成区域知名品牌。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为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全市仅种植业实现人均增收345元。其中,特色产业达到288元,贡献率达到83.5%。

3.着力推进新村扶贫,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按照“统筹规划、确立主导、整合资源、组装配套、成片成带、梯次推进”的思路,推进新村建设步伐。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县6个示范片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建设聚居点87个、改造提升80个,新建新农村综合体7个,新建民居2.92万户、改(扩)建3.8万户,风貌改造1.84万户。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类生态小康新村1787个、幸福美丽新村11个、聚居点320个、新农村综合体34个、“1+6”公共服务活动中心349个。完成农村户用清洁能源改造13357户,自来水饮用率达70%,农户“五改”率达90%。

4.着力推进能力扶贫,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素质和能力是根本的治贫之策。广元市优先发展各类教育,发挥出了教育事业对扶贫攻坚的基础性战略作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全市所有村小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新建幼儿园64所、改扩建183所,新增附属幼儿园107个。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组织各类技能培训2.05万人次,转移和输出农民工96.98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23.96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百千”工程快速推进,全市102个乡镇卫生院、1100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农合参合率达98.89%。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安装“村村通”广播电视20463户,通讯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建成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村级组织活动室2713个。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加各类保险总人数达到265.29万人次。

5.着力推进生态扶贫,持续发展后劲得到加强。充分利用广元的生态资源优势,树立“生态立市”理念,坚持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和生态建设相互促进。深入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等生态工程。退耕还林面积达到82.5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经济成为农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新建核桃基地20万亩,新栽油橄榄1.8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85亿元。实施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群众进行异地搬迁,新搬迁3000人,兑现移民后扶人口直发直补资金2860.31万元。

五个“强化”:在帮扶行动中贯穿群众视角

广元在确立帮扶思路、制定帮扶措施时,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在帮扶行动中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

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科学扶贫。把扶贫移民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坚持先论证、后决策,先规划、后实施,深入调研摸排,科学研判形势,高点谋划布局。一是编制完成了《秦巴山片区(广元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和《广元市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意见(2011-2020年)》;二是围绕农民增收1000元以上、减少5万贫困人口的目标,出台了《2013年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扶贫减困实施方案》;三是精心编制一批扶贫移民工作规划和扶贫移民项目实施年度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强化项目整合,注重集约扶贫。一是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县区财政投入机制。2013年共争取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亿元,市县区财政投入0.33亿元;二是建立扶贫开发与其他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发改、财政、扶贫、农业、水利、交通、林业、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扶贫开发;三是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实行扶贫资金公开、公告、公示制,强化审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确保资金安全。

强化定点帮扶,注重对口扶贫。把“挂包帮”、“走基层”、计划生育“三结合”和定点扶贫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人口素质、农业产业等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共协调3个中央单位、16个省级机关定点帮扶广元,到位资金达1.3亿元;统筹安排127个市级部门定点帮扶全市118个乡镇、195个贫困村,市、县(区)部门落实项目983个、投入资金2.03亿元。

强化制度创新,注重机制扶贫。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深入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就业和社保制度、户籍管理及金融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工作取得新进展。二是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建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保制度,完善了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取消户口迁移逐级审批制度,放宽城镇入户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四是大力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强化基层建设,注重合力扶贫。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把扶贫作为衡量贫困地区各级干部政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强化工作职能职责,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实行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逗硬奖惩。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培养带领致富和带头致富的“双带型”干部。市级机关选派41名机关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1700多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委员,负责驻村扶贫。

综合扶贫:在努力进取中满足群众期望

农村的繁荣稳定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广元市提升扶贫工作水平的内在动力和出发点。

坚持三个统筹,促进扶贫资源有效集聚。贫困地区在要素集聚中处于劣势,唯有依托政策扶持,加强政府统筹,集聚资金、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才能创造特色优势。一是要统筹资金。要建立和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和以绩效为基础的资金分配机制,健全扶贫项目立项、实施、管理、验收等制度,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统筹政策。统筹用好财税、金融、产业、土地、生态、人才等政策,坚持普惠和特惠相结合,对连片特困地区采取特殊政策,给予特殊扶持、重点倾斜,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三是要统筹力量。坚持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扶贫,建立起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主帮、社会主动的大扶贫格局。

加强“三个推广”和“五把抓手”,发展壮大特色富农产业。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强化产业助农增收的基础作用,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广元市将按照强化“三个推广”和突出“五个抓手”的要求,大力发展壮大特色富农产业。“三个推广”是指推广增收潜力大的林产业、水产业,发展林果、林菜和林下种养业,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广种养业结合模式,走出种养业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低碳高效农业发展路子;推广一三产业结合模式,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带动农村餐饮、物流、娱乐等服务业互动发展。“五抓”是指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抓好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抓好农村市场体系完善、抓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

突出四个创新,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创新是综合扶贫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要以改革的勇气和魄力破除影响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要创新土地经营机制,要在激活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上下功夫,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支持业主流转适量土地,带动农户发展现代种养业;二是要创新财政性资金向“三农”倾斜的投入机制。落实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倾斜、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加大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方面的投入;三是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建立现代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逐步解决贷款难问题;四是要创新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尤其要在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强化行政手段,增加政府储备,落实最低保护价收购措施,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实施三大工程,提升扶贫新村发展水平。新村建设是扶贫开发的综合载体,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切入点。一是要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积极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建设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加快通乡、通村道路建设,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实现100%村硬化公路目标;三是要实施清洁能源开发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

强化三个保障,夯实扶贫开发工作基础。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以坚强的组织来保障确保各项部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增强农村社保服务能力,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返贫;二是要加强人才保障。组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任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三是要强化组织保障。深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选好配强乡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立起以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