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华电子“自杀”之谜

2014-04-29 04:39高天宇
董事会 2014年5期
关键词:自杀战略企业

高天宇

虽然现在谁会接盘厦华品牌和设备尚无定论,但厦华的倒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公司3月31日对外公告称,厦华电子决定对现有资产、负债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清理,以减轻经营负担,降低财务风险,从而尽快实现业务转型。其中,拟将持有的厦华新技术76.607%股权全部转让给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3204.29万元。此间有消息称,截至当日,已有99%以上员工按最初的补偿方案签订了劳动解除合同,厦华的人员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这意味着曾经在中国家電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这家企业正式宣告“寿命”终结。

作为国内最早的等离子电视生产企业,最早投身平板电视的彩电厂家,厦华缘何会“堕落”如此?其实,与其将其发展悲剧归结于市场竞争的结果,不如看作是自身运作失误带来的战略苦果,从战略决策、组织管理再到市场策略,厦华电子的种种错误押注,在赌注落定的那一刻已注定走向陨落的命运。

“不死鸟”命陨

把厦华电子封为电子业的“不死鸟”一点也不为过,看看其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在经过初期的辉煌后,公司便跌入了一个发展怪圈中:企业在有惊无险地渡过生死存亡危机后又必然地落入另一个危机,反反复复。

自1985年成立后,厦华电子的发展似乎顺风顺水,鼎盛时期曾拥有1家上市公司、22家合资企业及5个配套厂,是福建省最大的电子企业和中国最大的彩电出口企业之一,行销网络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厦华还是中国第一台等离子电视的制造者,也是中国第一家率先从CRT电视转型为平板电视的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顶着种种光环的企业,却突然间进入了发展怪圈,几乎在一夜间就从主流家电企业的行业掉队。2002年到2004年,厦华电子连续三年亏损,总亏损额约为18亿元左右,这对企业而言显然是毁灭性的。

2004年起,厦华开始剥离此前涉足的手机、计算机、显示器等业务,并于2005年开始从传统彩电业向平板电视转型,同年,中华映管受让其32.64%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使得公司整体市场表现稍有好转。然而从2006年起,厦华电子又跌入了亏损轨道,这一年亏损5.2亿元,2007年再亏3.89亿元。因连续两年亏损,2008年5月厦华电子戴上“*ST”的帽子,面临退市风险。

厦华不得不开始进入了一种靠卖地求生的尴尬处境。2007年厦华电子以9950万元出售厦门市湖里区长虹路33号的主厂房,获利2841.33万元,并计入公司2007年度损益,以此缓解财务压力。2008年,该公司以不低于人民币1.72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厦门市火炬高新区的厦华电子厂房。2012年12月17日,公司出售了南非两套房产和成都市一套房产,实现收益766.91万元;同年又将位于成都武侯区的一套房产以450万元出售;2013年,将位于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22号的工业房地产,作价8450万元,出售给联发集团有限公司。

连番套现地产项目后,厦华再也没有什么家当可以出售的了。这只“不死鸟”的好运气算走到了尽头。

衰落揭秘

市场萎缩、技术更新、新对手冲击,这或许是我们能想到的企业走向衰落的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原因都是外部的。内因对企业的伤害更不容忽视,厦华或许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的确,虽然厦华电子所在的电子行业属于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之一,但近年来总体市场发展形势大好,如果单纯是市场原因,厦华确实没有退出的必要。实际上,厦华电子当前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决策失误造成的,而这种失误体现在战略、市场和组织管理三个层面。

在战略上,厦华陷入了一般大型企业都会遇到的战略问题,那就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早期孕育并实现规模放大后,厦华快速开启了多元化布局,这些领域包括手机、计算机、显示器、传真机、系统集成、微波通信设备、电子商务等产业领域。但这些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并未带来期待中的收益,反而让厦华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以手机板块为例,2001年前后,厦华进入手机领域后投入资金多达2亿元,而年销量只有几十万台,投入收益无法弥补前期多元化投入。这一情况在其他产业板块中也存在,显然这让厦华在资金链上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有业内人士当时猜测,如果厦华有50亿元资金,或许这种战略布局才能更好地运作。

从市场层面上看,厦华的市场战略是具有很大投机性的,因为其在国内市场拓展受挫之时便全力投入海外市场。单纯从市场拓展层面看,这种决策本无可厚非,但这一市场策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海外市场建立自主的品牌和渠道。在市场拓展前期,厦华也谋求建立自主的品牌,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海外市场相对萎靡,其逐渐从一个自有品牌的出口商转变为一个OEM、ODM商,整个品牌资产逐步缩水,这对一个企业来讲是灾难性的,因为一旦海外订单骤然减少,企业便会陷入尴尬的经营困境。显然,厦华如今的困境便诠释了这一发展轨迹,市场战略的失败成为加快其走向衰退的重要砝码。

如果说发展战略与市场战略失误注定了厦华的悲惨结局,那么混乱的组织管理则让这个曾经的家电巨头加速“破败之路”。公开资料显示,从郭则理到王炎元再到临危受命的王玲玲,单是厦华电子董事长一职便在十年时间内几易其主,由此带来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落地上的冲击可想而知。另外有消息称,自从中华映管入驻厦华以来,其在经营理念上与厦华团队的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中华映管只是将厦华作为产品试验的一个平台,也许可以这样猜测,厦华从中华映管那里获得的支持也会相对有限。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成熟的企业也不会在一夜之间便会灰飞烟灭。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厦华的经营悲剧或许能够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做的不仅仅是应对来自市场外部竞争对手的冲击,更重要的还是要“修身”,通过战略修正确保自己始终处于正确的发展轨道之中,否则便会让企业经历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为商学院教材徒增一个案例而已。

猜你喜欢
自杀战略企业
企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战略
战略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自杀”的教授
阿根廷检察官“自杀”牵涉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