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图传奇

2014-04-29 01:12:02野云
艺术品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杨师傅上品北苑

野云

我收藏绣品,已有20余年,数目也相当可观了。我常说,我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拾荒者”,收不起名贵的珍玩,便将旧绣当作宝贝。它们虽然不是高雅的文玩,但却带给我无限的回味和故事,尤其是收藏过程中感动过我的那些人、那些事,甚至会比藏品本身更珍贵、更有价值,是终其一生都不能忘怀的财富。

初识宝图

几年前的一个初夏。我的司机杨师傅告诉我,有一件十分精美的绣品,但人家不卖。而且也不知是什么物件,像条宽宽的裤腰带。于是,我跟着他来到天心阁下一条深深的巷子里。在一间光线暗淡的小屋里,迎接我的是一位瘦瘦的老者,约莫八十来岁。杨师傅说,这是曹大爹(长沙人称老者为大爹)。

曹大爹应该已知我的来意,说:“这位老板,东西可以给你看看,我不卖,不能卖。”我赶快说:“放心,大爹。我不买,能看看就很感谢您老了。”于是,老人打开灯,在床下拖出一个旧皮箱,从里面捧出一个长方形的镜框。我一看,镜框里是一幅十分精美的古代绣画,长约70厘米,宽约10厘米,真像杨师傅说的,像条宽宽的裤腰带。绣画的篇幅虽不大,却满满当当地绣了五组十七个人物。士绅官民、人生百态,尽入画中,好似一幅绣像的《清明上河图》。真是一幅绝妙的古代社会风情人物刺绣画卷!我的心一震,我知道,我深深地喜欢上它了。

曹大爹可能从我的眼光和神态中看出了点什么,他一边匆匆接过镜框往箱子里放,一边对我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是不能卖的。”我连连说:“我知道,我知道。是好东西,您老收好。”

在我起身与他握手准备离开时,心中突然被他脸上的皱纹和眼中的沧桑拨动了一下。我说:“您家里怎么就一个人呢?我常来看看您好吗?”老人嘴唇动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萍水相逢 隔世之交

回来后,说实话,我倒真没再想过买那幅绣品的事了,尽管我很喜欢它。可曹大爹眼中的那丝忧郁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他嘴唇动了一下,想说什么呢?

从此,我总抽时间到老人的小屋里坐坐。有时带点酒菜陪他小饮一杯。久而久之,我们成了忘年之交的好朋友。

我知道了他家祖上是做茶叶生意的,他的祖父常往返于长沙和北京两地。后来,他的父亲在长沙南门口开了一家不大的茶叶店。

他是家中的老三,哥哥姐姐和家中的茶叶店在长沙的文夕大火(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化为了灰烬。他父亲临死前留给他的全部家当就是这间小屋和那个旧皮箱。

我还知道了他的老伴很早就病死了。他一直和一个女儿相依为命。后来女儿嫁到了宁乡县,每年回来看他几次。他不愿住到女婿家,宁愿守着这间老屋。

当然,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那幅绣画。每次他拿出来给我看,眼睛就会放光,精神也来了,话也多了。他总是指指点点地给我讲画上的每一个人物、故事,可是不知为什么却从没把绣画从简陋的镜框里拿出来过。

就这样总有大半年吧。我们在一起很轻松、很随意,常去看他已成了我的生活习惯。一天,他身体有些不适,躺在床上,握着我的手说:“我觉得有些不行了,我知道你喜欢这幅绣画,我要把它送给你。”我说:“这话说的,您老把我当什么人了?您的身体没事。”

不想一语成谶。不到一个月,他真的走了。

他的丧事很简单。下葬时就他的女儿、女婿、杨师傅和我。我在他的坟前坐了很久,最后鞠躬告别时,他女儿突然捧着那幅绣画到我跟前:“先生,爸要我一定把这东西送给你,请收下它吧。”没等我反应过来,她撂下镜框转身走了。

那个冬天很冷,空旷的墓地里,风特别大。可是我的心里、眼眶里却很热很热……

宝图前世今生

结识曹大爹和他的绣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他的眼睛里不能只看见物品,心中必须有历史感、有人情味。尤其是收藏过程中感动过你的那些人、那些事,甚至会比藏品本身更珍贵、更有价值。

我拿出绣画,像面对故友一样,开始细细地品味和研究。

绣画上面共有五组十七个人物。

第一组“春风得意”

绣的是一位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的官员。两位仆从一个举着一顶华盖,一个挑着书箧和琴囊,真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朝看尽长安花。

第二组“岁月如烟”

一个秀才领着书童急急地赴京赶考,另一边一位老者带着童子在桥上悠闲地观鱼。这里说的是“忙者自忙,闲者自闲”。

少年骑白马,

皓首羡鱼情。

第三组“人面桃花”

绣楼之上,纱帘徐启,桃花映窗。公子侃侃而谈,小姐娇羞以对。

正是:

才子佳人情款款,

人面桃花相映红。

第四组 “慈母春晖”

家门外,古道边。家中的公子状元及弟,即将离家赴任。老夫人在丫环的搀扶下依依惜别,似有万语千言:

儿行千里母担忧,

寸草慈恩几春晖?

第五组 “将相同心”

驿道旁,古松下,文武挥别,将相同心。一位是奉朝廷之命、持节远征的文臣;一位是战袍未卸、恭身相送的武将:

待来日频传捷报,

且分手天各一方。

这五组人物,全部讲的是忠君、孝悌、欢乐和谐、男女相爱的故事,一派歌舞升平、吉瑞祥和的景象。因此,我将此绣画定名为《圣朝安乐图》。

这样的一幅宣扬王道,粉饰太平的绣画是作什么用途、给谁看的呢?我曾问过曹大爹,他摇头,笑而不答。我只好再从作品的装饰风格、刺绣工艺等方面来一探究竟。

绣画上下共用了三十四颗银质乳钉来进行装饰,除了豪华气派之外,画外之意似还流露出一种钟情鞍马生涯的游牧民族情结。红色的土布上,采用打籽绣、平针满绣、挑绣,又似乎传达了中国北方刺绣的粗犷豪情;长针粗线,布局严稳。画中的人物故事似乎重在追求意态精神而非精雕细刻,这体现的又是一种浓墨重彩的京绣意韵和宫庭绣坊的大家风范。凡此种种,我觉得可以初步断定;这幅作品决非一般民间绣女所能为,也非平民百姓所能用。那么,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又出自何方神圣之手呢?

我突然想,为什么不把镜框打开看看呢?这是一个普通的镜框,没什么特殊的。年代也不太久,应该是曹家为了保护绣画而后配的。我很轻易地打开了它。只见绣品的背面,赫然写着“坑头茶”三个庄重流畅的行书大字。

正是这三个字,为我揭开了这幅古老绣画的前世今生之迷。

“坑头茶”是怎么回事呢?清乾隆年间,纪晓岚主持编撰了著名的《四库全书》。其中录有宋代朱子安著的《东溪试茶录》。该文对“坑头茶”有详尽的描述:

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建溪北苑佛岭之东北,有张坑、李坑、石坑、曾坑……岁贡有曾坑上品一斤,率出于此……上品龙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采茶以惊蛰为佳,惟北苑上品以过惊蛰最为第一。五、十日内所采之茶曰头茶。采茶必以清晨,带露采之,不宜日出。日出露稀,则茶气味不佳。

哦,原来“坑头茶”在宋代就是专供皇上御用的上品贡茶啊!我如梦初醒。斗转星移,现在福建建溪仍盛产铁观音茶,然北苑贡茶已不复见矣。“坑头茶”到底什么模样?口味如何?有何特点?现在的人恐怕都是一头雾水。幸好当年陆游有一首诗记录了下来。陆游,号放翁。宋代著名爱国诗人,他曾在福建建溪做过十年茶官,有幸品尝过坑头贡茶的滋味。陆放翁曾有诗赞道: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茶香挽梦回。

绿地豪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

建溪宫茶天下绝。“坑头茶”更是作为上品龙茶,是专供皇帝享用或恩赐的御茶。但此事跟曹大爹的这件绣品又有什么关系呢?看官稍安勿躁,听我细细道来。

建溪“坑头茶”作为御用贡茶,敬献给皇帝,是有严格的规程和精美合体的包装的。据宋朝《北苑别录》载:

建茶之入贡,裹以箬叶,内以黄斗,盛似花箱。护以重箧,配以银匙。花箱内外又有黄缎锦绣幕之,可谓什袭之珍矣。

意思是说:“建溪坑头茶作为贡品进呈,要先用黄色锦缎作的斗盒装好,再用大叶竹(箬叶)包着放到花箱(一种专盛贡茶的雕花木箱)里,然后用贵重的皮箱来保护。皮箱里放有银匙。在花箱的内外还要用明黄锦缎和精美的绣画来进行装饰,真是无比的珍贵和奢华”。

不言而喻,这幅背面写有“坑头茶”字样的珍贵绣画就是用来装饰贡茶用的。它有幸和贡茶一起,出入皇宫,进呈给皇上御用,御览。当然,何年何月,进呈给哪位皇上,目前已无从考证了。但从绣画的布料、绣线、绣法、装饰等方面来看,作为清代中期(1840年前后)的宫廷用品应是确凿无疑的。这也说明为什么这幅作品会绣得如此精美,做工如此精细;为什么绣画中要专门选用这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故事了。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曹大爹家几代人把它视为传家之宝,而且从不将镜框打开。想到这里,我的心中更加深了对曹大爹的怀念和敬重之情。这正是:

歌舞升平意未消,坑头茶香一梦遥。

人品更比藏品重,旧绣悠悠话前朝。

猜你喜欢
杨师傅上品北苑
宋代福建北苑茶盛行的历史动因及影响探论
中国茶叶(2022年10期)2022-12-06 16:36:14
流传千年的养生“上品”
有趣的颜色
魏晋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演变与起家官制度
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3-11 07:34:06
上品海参“上品堂”
空调越修越坏,谁来赔?
空调越修越坏,谁来赔?
空调越修越坏,谁来赔?
风车(短篇小说)
当代小说(2017年8期)2018-03-09 19:17:16
文人大宅的礼赞——海航·豪庭北苑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