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韵
在清代帝后宝玺中,除国宝以外,所占比重最大者当为皇帝们平日钤诸御笔书画上的各式各样的闲章。其中尤以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为盛。这些闲章内涵丰富,从各个侧面反映出清代皇帝们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情趣及文化修养。
国宝以外诸玺种类。清代国宝以外诸玺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单就玺文所显示的内容,可分为五类:
(一)年号玺。皇帝在登基以前为皇子时期的印章,引文中有名和爵号,但为数不多,亦附于此类。如雍正帝的“皇四子和硕雍亲王章”、乾隆帝的“宝亲王宝”等。皇子即帝位以后,都要刻制一套年号玺,一般包括“某某之宝”、“某某御览之宝”、“某某御笔之宝”、“某某鉴赏”、“某某宸翰”等。如康熙有“康熙御笔之宝”、“康熙宸翰”、“康熙御览”等,雍正有“雍正御览之宝”、“雍正御笔之宝”、“雍正宸翰”等;乾隆则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笔之宝”、“乾隆宸翰”、“乾隆鉴赏”等。当然,每一年号玺都有多方,用不同的质地,刻于不同的时期。皇帝即位以前,可用名字刻印,亦可在名字前冠以爵号,有的只用爵号刻印。如雍正帝的“胤禛之章”、“雍亲王宝”等,乾隆帝的“弘历图书”等。这类玺专为某位皇帝所独有,不能继续钤用。
(二)宫殿玺。刻宫、殿、楼、斋、馆、院等室名于玺上,是为宫殿玺。室名章相传始于唐代宰相李沁“端居室”玉印(沙孟海《印学史》)。后来士人仿效,多有斋、堂、馆、阁之印。但作为印文的室名并非都实有其室,而只是把它可在印章上赏玩而已。文徵明曾说“我的书屋多于印上起造”,代表了明清文人斋馆印之风尚。清代诸帝宫殿玺即这类性质。举凡宫内为重要场所,如代表一个区域之“避暑山庄宝”、“长春园宝”,指实具体宫殿之“五福五代堂宝”、“圆明园勤政殿之宝”等皆属此类。此类玺有的属某帝专用,有的亦诸帝沿用。
(三)鉴藏玺。钤于善本图书或书画名迹上,以为鉴赏或识别之标志。唐太宗时,曾自书“贞观”二字,刻子母连珠文印,用于御笔书画上,这是鉴藏印之始。清代诸帝鉴藏玺有三种情形:其一,宫中某些殿宇,多存放有古代图书或字画,皇帝亦经常临幸,或读书,或挥毫染翰,或玩赏字画。凡这些殿宇的收藏,都要钤盖各该殿宇的鉴藏玺。如“乾清宫鉴藏玺”、“养心殿鉴藏玺”、“三希堂鉴藏玺”、“乐寿堂鉴藏玺”、“重华宫鉴藏玺”、“御书房鉴藏玺”、“懋勤殿鉴定章”及“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等。其二,清代诸帝对古代艺术品之著录书目,如《石渠宝笈》初、重、三编,《秘殿珠林》初、续编,《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砚谱》等。经著录的作品,如善本书籍、书画碑拓,亦各钤盖相关之玺。如“石渠宝笈”、“宝笈重编”、“石渠宝笈所藏”、“秘殿珠林”、“珠林继鉴”等,作为著录的标志。其三,清帝撷取内府藏书之精华,别贮一地,成为大型丛书,冠以总名。凡收入之书籍,则钤以丛书名玺。如“天禄琳琅”、“天禄继鉴”、“摛藻堂全书粹要宝”、“味腴书室全书粹要宝”等。
(四)嘉言及诗词玺。此类玺文先秦已经有此一格。如取颂祷、辟邪之意的“善寿”、“长生”、“千秋”、“上吉”、“富贵”诸玺,取进德修身永志不忘之意的“正行无私”、“中仁”、“敬上”、“敬事”诸文。这些玺印多随身佩戴,取其吉利。后来文人用此类印文则钤于绢纸上,用以点缀字画,凭借诗词文句,表达其个人的胸襟怀抱。优美的诗文,通过篆刻家的巧妙雕琢,在方寸之间,呈现出典雅的意境。恰如高阜在《赖古堂印谱》序中所说:“夫斯邈之书,可以峙山岳者,难充几案之娱。李杜之篇,可以挥烟云者,难舒指掌之细。而约千言于数字,缩寻丈于半圭,不越径寸之中,而尽乎碑版铭勋、赋诗乐志之胜,则惟图章为然。”
清代诸帝此类玺文多取经史之奥义宏纲,可谓集大成之作。它们有的为警句箴言,以告诫自己努力的方向,似座右铭之功用。如康熙之“戒之在得”、“惜寸阴”,雍正之“崇实政”、“亲贤爱民”,乾隆之“谨起居慎出令”等;有的玺文选自经史百氏,如康熙之“唯尧则之”,雍正之“为君难”、“兢兢业业”、“建中于民”、“万国咸宁”,乾隆之“自强不息”、“惟精惟一”、“所宝惟贤”,道光之“政贵有恒”、“恭俭惟德”等;有的则摘取诗文佳句,如“掬水月在手”、“心清闻妙香”、“众花胜处松千尺”、“大块假我以文章”等;有的取自皇帝自己的御制诗文中,其中以乾隆为最。凡他平日所得,认为可以传之久远的文句,多拟篆入石。如五言之“水月两澄明”、“吟咏春风里”、“静中观造化”、“几席有余香”等,七言之“入眼秋光尽是诗”、“书史研求遵古训”、“性根理窟资探源”、“敲诗月下周还久”等。这类玺文,皆能表现皇帝的心境与生活情趣,而不仅仅是篆法刀法的欣赏了。
(五)花押玺。即将花押式样刻为玺文,以代押字用,为中国印学的一个分体,始于五代时期。据载:“周广顺二年(952年),平章李毅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据此,则押字用印之始也”(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把花押印的历史上溯到五代时期。至元代,花押印空前繁盛,“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同前)元代的花押印,多用汉文楷书姓氏,其余则用花体书写,多不识其意。至清代,诸帝似乎皆喜花押玺,花押刻制成为风尚。但与元代花押印相比,清代诸帝之花押玺又自成一格,玺文多用皇帝亲自手书之汉文草书吉语,非常容易辨识,如康熙之“光被”、“太平”押,雍正之“无思”押,光绪之“敬天”押皆是。
考诸典籍文物,诸玺之钤用有如下几端:
其一,御笔书画上钤用。沈初《西清笔记》载:“每遇御笔书画发下用宝,诸臣择印章字句合用者,位置左右,以令工人。”一般用引首一,如“渊鉴斋”、“为君难”、“兢兢业业”、“奉三无私”等。压角二,一方为“某某宸翰”或“某某惟贤”、“惟精惟一”等,也有压角用三方的。如果为宫室书写牌匾、题额,则横向用玺,多为“某某御笔之宝”,偶或加钤其他闲玺。宫室楹联用玺大致如上。
其二,钤盖于宫中收藏、经过皇帝御览欣赏过的书画作品上。这是皇帝闲玺最重要的用途。其有明确规定者如:“乾隆甲子,诏编《石渠宝笈》四十四卷,内府所藏书画及款识题跋,与曾邀奎章宝玺者,一一胪载。辛亥,谕撰续编。前后品题甲乙,悉本睿裁,凡九年,入宝笈者皆用五玺。其上方之左曰‘乾隆鉴赏正圆白文;右曰‘乾隆御览之宝,椭圆朱文。左下曰‘石渠宝笈,长方朱文;右下曰“三希堂精鉴玺”,长方朱文。曰“宜子孙”,方白文。惟藏乾清宫者,则加‘乾清宫精鉴玺,养心殿、寿宁宫、御书房皆如之。其藏圆明园者,五玺而已。迨续编宝笈,乃加‘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二玺,间有用‘石渠继鉴者,则已入前书而复加题证者也”(徐珂《清稗类钞·石渠宝笈所钤之玺》)。以上各件书画“统纪八玺全,五处别贮者,则曰七玺全。”(《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凡例)又嘉庆时续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其凡例又定:“古今臣工书画则用‘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或曰‘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凡五玺。又加‘珠林二编或曰‘宝笈三编一玺,以示别于续编。”其他无明确规定者,则随时钤用,多为诗文词句玺和年号玺。有的内府书画上钤用诸玺多达几十方,为前代所未见。
其三,钤于内府收藏之善本图书。多在每册首尾页。如:“乾隆壬寅,谕文渊阁新藏《四库全书》,自四月四始,每册用御宝二,前曰‘文渊阁宝,后曰‘乾隆御览之宝”。又“大内(指圆明园———引者)文源阁藏书六万卷,装潢经、史、子、集,以异色别之,访隋唐旧制也。每卷首各钤‘文源阁宝,上加‘古稀天子圆玺”。(徐珂《清稗类钞·鉴赏类》)。宫中图书用玺最典型者当属“天禄琳琅”藏书。其初编乃清圣祖撷取内府部分藏书,特储诸昭仁殿,高宗敕臣重编。续编为高宗逊位以后敕编。初编藏书每册首尾皆钤以“天禄琳琅”、“乾隆御览之宝”,续编每册首页钤宝玺同前。末页钤“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若干帙每册前后空白垫纸又各依次钤用“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或稍大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均一式三玺,上下排列,多有文相同而玺不同者。其有皇帝御题者,则钤玺同御笔书画部分。其中以“天禄琳琅”玺贯穿全书,即钤有此玺之内府图书始能称为天禄琳琅藏书,反之,即使是内府旧藏亦不可以天禄琳琅藏书称之。此乃鉴定之标志。
另有一种情况,如:“文宗临崩,以印章二赐孝贞及帝。后曰‘御赏,帝曰‘同道堂,凡发谕旨,分钤起讫处。”(《列朝后妃传搞》)规定“御赏”和“同道堂”二玺为辅政期间下达圣谕之信符。使用方法为:“本王、大臣拟旨缮递后,请皇太后、皇上钤用图章发下。上系‘御赏二字,下系‘同道堂三字,以为符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军机处上谕档)可知咸丰遗留“御赏”、“同道堂”二玺,其使用与朱批有同样之效用,是临时特殊性的情况。
乾清宫宝
青玉质,交龙钮方形玺。篆书。11.6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钮高4.4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清宫是皇帝读书、批阅奏章,召见大臣、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之地。顺治、康熙时曾为寝宫。殿中“正大光明”匾,是顺治皇帝御笔。自雍正年始,定秘密建储制,建储匣即高置于此匾后。其制,由皇帝一式二份写定皇位继承人名,一份放在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密置于此匾后。皇帝大行由指定大臣取下“建储匣”,和皇帝身边一份密谕一同启封验看,宣布皇位继承者姓名。
武英殿宝
檀香木质,异兽钮方形玺。篆书。面15.7厘米见方,通高15.5厘米,钮高9.3厘米。附系黄色绶带。清前期宝玺。武英殿位于西华门内,规制如东华门内的文华殿。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多尔衮进朝阳门,乘辇入武英殿升座。李自成称帝,亦曾坐武英殿门槛受贺。康熙十九年(1680年),设立武英殿修书处于浴德堂。武英殿修书处成为清内府刊刻书籍时专门机构。乾隆在位六十年,各种书籍的篆修从未停止。
懋勤殿宝
玉质,交龙钮方形玺。篆书。面11.3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钮高5.3厘米。懋勤殿位于乾清宫西庑,明代取懋学勤政之义,藏贮书史。清代为翰林侍值处,凡图书笔墨之具都储藏在此。凡文房四宝,由各处呈进赏收者,预备上用颁赐各件,皆收贮懋勤殿库,本殿监典守之,以备应用。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御懋勤殿亲讲《易经》,噬嗑卦辞。雍正时,殿试后三日,曾御懋勤殿阅卷。乾隆时查阅懋勤殿旧物,见宋文天祥所藏端砚“玉带生”,如获至宝。嘉庆时,内府书画鉴定之后,皆交到懋勤殿钤宝。《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均在懋勤殿完成。
御赐朗吟阁宝
白寿山石质,随形钮方形玺。篆书。面9.9厘米见方,通高16.4厘米。朗吟阁位于圆明园中路“天然图画”,是康熙赐予胤禛的书屋。《乾隆御制诗》卷四十四敬题朗吟阁:“此阁名为皇考潜邸时所题,其时予尚在幼龄,每于此仰承圣训。”
雍正尊亲之宝
白寿山石质,卧象钮方形玺。篆书。面9.8厘米见方,通高9.7厘米,钮高6.2厘米。卧象雕刻细腻,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象侧置宝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
为君难
寿山石质,螭钮长方形玺。篆书。面椭圆形,宽5厘米,长8.5厘米,体宽5.2厘米,长8.6厘米,通高4.5厘米,钮高0.2厘米。《论语·子路》“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雍正在位十三年终,屡言为君之难曰:“科道所奏,朕若不加采纳,则以朕为不能受谏。若所言谬妄而稍为惩戒,则谓苛待言官,以杜忠谏之路。此为君之所以难也。”(《清世宗实录》五年十月乙酉)故而继统之后,御书“为君难”匾额悬于勤政殿之后楣上,并命人刻治多方“为君难”小玺,钤于御笔书迹,古书画上,以激励自己时刻莫忘国君之职责。乾隆对此曾申而论之曰:“夫为君难之言,孔子道人之言耳。而吾直以为皇考之言者何?”“且孔子非为君者,其云难,亦不过思其理而度其势,究未身历其境,而心亲其劳也。皇考禀内圣之姿,行外王之道,质诸心得,验以躬行,故取孔子之言而铭之?端。所以自警君所以训予小子也,所以诏世世孙曾常凛此志以迓天庥,而基命宥密,永永无极也。”(《清高宗御制文初集》卷十三)
福绪祥源
寿山石质,佛手茎蔓钮方形玺。篆书。面4厘米见方,通高9.3厘米,钮高3.5厘米。
政贵有恒
寿山石质,通体云龙纹方形玺。篆书。面4.6厘米见方,通高9.9厘米。语出《尚书·毕命》周康王向毕公语:“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克敬居
田黄石质,瑞兽钮长方形玺。篆书。面宽2.8厘米,长4厘米,通高4.8厘米,钮高2.8厘米。语出《尚书·太甲中》:“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意云天于人无亲疏,惟敬能亲。
光绪御笔之宝
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9.3厘米,钮高4.5厘米。
文华殿宝
青玉质,交龙钮方形玺。篆书。面12.8厘米见方,通高10.6厘米,钮高5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文华殿,东西后殿各五楹。为举经筵之地。经筵之礼,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学士、詹事皆由翰林出身者,充经筵讲官,满汉各八人。乾隆甲寅五十九年(1794年)《春仲经筵》诗注:每遇经筵,先期简派满汉讲官二员,是日以次进讲。朕亦将四书题御论用汉文读之,继将经题御论用清文读之。盖满洲读书人久习汉文,于清文转多生疏,渐至忘本,是深可虑。讲筵并用清汉文,职事之由。又乙卯六十年(1795年)《春仲经筵》诗附识:综计六十年中,御讲筵者四十九次,得谕凡九十八篇,向无手录之本。乙巳五十年1985年秋,山庄几暇,因将戊午三年(1738年)至癸卯四十八年(1783年)以前之论汇书一通,厘为五册。其丙午五十一年(1786年)近十年以来之论,则每岁经筵后,于养心殿续书之,自为一册。因命将此六册陈之文华殿。自光绪二十年(1894年)讫二十四年(1898年)接见各国使臣俱在文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