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学生,相信教师

2014-04-29 21:33:48王烁
世界文化 2014年6期
关键词:芬兰公平老师

王烁

芬兰教育水平世界领先,是世界公认的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而其基础教育水平更是可圈可点。教育是芬兰保持卓越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芬兰教育注重创造力和实践,是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典范。而国民喜爱阅读、注重教育公平、师资优良都是芬兰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芬兰,“活到老,学到老”经常被人挂在嘴边,人们也相信它的重要性。芬兰人倡导从摇篮到坟墓的学习模式,公共大学的教育讲座总是人满为患,不早去根本就找不到位置;在芬兰的各个图书馆里,永远充满了渴望学习和更新文化知识的人群。芬兰被称为全世界最爱看书的国家,芬兰人在家阅读的传统已传承400多年,是全世界最爱跟图书馆借书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17本书。根据调查,41%的芬兰中学生最常从事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而让芬兰拥有这样一笔他国难望其项背的幸运资产的原因就是,芬兰基础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相信学生,相信教师。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统筹学生能力的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PISA会在各个国家中抽取4500名到10000名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因此能深入检测学生的基础素养。经合组织之前公布了有40多个国家25万名中学生参加的PISA测试结果,芬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

也许另一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2011年8月,世界前三大新闻通讯社路透社转用俄罗斯电台影片,刊登两张俄罗斯潜艇在北极海底下插国旗的照片。住在芬兰北方小镇的13岁的芬兰中学生塞罗丁看到报纸后,觉得怪怪的,于是动手找资料,确认这张潜艇照片是翻拍自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的一个片段。路透社被迫认错道歉。小孩会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找答案,这就是芬兰教育连年惊羡全球的秘密,也是最近这些年,这个僻处北欧边界的极地国度,访客络绎不绝来求学取经的重要原因。

1970年代初期,芬兰教委会扛下芬兰独立建国后最大规模的改革重担,他们的使命是提供高质量的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训练出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下一代。 教委会决定采用“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的模式,让7岁到15岁的中小学生,不分年级,都待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在九年一贯义务教育中,学生课本、交通和午餐费用,全由政府负担,经费则由中央政府出资57%,地方政府分摊43%。这个决策延续40年至今,不因政党轮替而改变。这使芬兰社会拥有为所有7岁至17岁儿童提供义务教育的完善体系。

贯穿改革脉络、促使政策成功的教育核心价值,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当其他国家还在施行精英教育时,芬兰却反其道而行,绝不标榜精英,坚持每一个小孩公平受教。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从平等出发。60万中小学学生,分布在4000所综合学校,平均每校约150人,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于 “无一人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没有贵族和平民学校之分。翻开芬兰各种有关教育的宣传,从不强调“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了公平,快乐就不是问题。

人生究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芬兰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当的位置,拥有完整丰富的人生。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芬兰教育带给我们的,是发自内心的震撼、感动与认同。

芬兰教育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所以对于芬兰基础教育来说,学习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概念所启发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老师的教导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去相信学生,相信孩子。

信任,是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它起源于自我管理,这是芬兰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将事情交予孩子主动处理,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养成自我学习的意愿和动力,这是芬兰教育理念非常具有启发性的特色。在芬兰校内推行不分年级上课,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课表,有的人八点半上学,有的则是九点或九点半,大家放学的时间也不一样。班级老师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坐下来讨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评估不是根据和其他人的比较,而是看是否完成最初设定的学习目标。学生没有成绩单,只有学习报告。在芬兰,教育的目的是学习,而非竞争,芬兰绝对不会用竞争来刺激质量。芬兰人相信,日后这些长大了的孩子,将是芬兰的资产!而且还是已经准备好直接面对国际社会的芬兰中坚人才。

除了相信学生以外,芬兰教育如此出众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信教师。在芬兰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教师,不仅要拥有硕士学位,更要具备在其教育领域中研究、教学与思考的多种能力。师资教育从原本的三年延长为五年,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专门研究师资培育的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坎萨宁(Pertti Kansanen)指出,芬兰师范学校的唯一任务,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师,并发展必要的专业质量,以确保教师生涯能够持续进步。换句话说,在芬兰,老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而教师无疑也是芬兰中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职业。

在芬兰,基础教育的教师没有任何的考核和评比。教师会自行制定出一整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规划下一阶段或明年的教学计划要如何达成,总结去年之中最令自己满意的教学成绩是什么,为什么会让自己满意或不满意。校长和老师一起以每个人不同的条件与情况去评估,这就是一种对自我期许的鼓励。老师们从实际教学情况对现在与未来有所构思与规划,再加上回顾讨论过去教学的方式,让老师自己找到生涯规划的真谛,找到自我成长、策励的动力。

他们认为评比与评分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扭曲的竞争反而丧失了鼓励老师们自我充实、进修的本质与意义。那些乍看之下貌似公平的能力表现评审制度,仔细推敲其实处处有着明显的不公平。剔除起跑点上的不公平与评价制度的不平等,人性的尊严和自我实现才会自然浮现。唯分数的考核,扭曲了多少原先对这份工作与学习有热情、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和孩子们啊!因为制度、过程的规范、设计与执行,要远比一味地追逐短期成效或只求第一,对每个人的人生与整体社会,更显得重要而有意义。

对于芬兰教师,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尽其所能地去教导他们所知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如此而已。

这就是芬兰,就是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有对的策略,用了对的人;相信学生,相信教师,以信为根本,教育出优秀的人。

猜你喜欢
芬兰公平老师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6
在芬兰坐火车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0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中国自行车(2017年5期)2017-06-24 10:45:35
公平比较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