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人民是怎么读书的

2014-04-29 19:36:57
世界文化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西兰书店韩国

美国:高中生的阅读生活

文 李颂

美国联邦政府不干涉各州、各学区、各学校的教科书内容,更不介入各年级学生的课外书阅读书目的编排 ,没有所谓全国统一标准。阅读书目随着英文课老师的兴趣而变。但不同州的高中生阅读书目中,以下经典书籍长居榜首:《杀死一只知更鸟》《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伟大的盖茨比》《蝇王》《麦田守望者》《人鼠之间》《红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也就是说,古典文学、英美文学占了重要地位。不过,全世界的青少年基本都不喜欢读古典名著,所以这些阅读书目里加进了很多当代书作为新鲜血液,包括:《霍比特人》《苏西的世界》《指环王》《追风筝的人》《天使与魔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饥饿游戏》《哈利·波特》《芒果街上的小屋》。

这些当代书没有生僻的词汇,读之前不需要查阅时代背景,学生就能迅速与自身生活结合,它们用第一人称自述,主人公自己就是读者的同龄人。另外由于当代文学涉及社会多元文化、多种族生活的主题,往往老师解释不清的,学生却可以理解得很好,并引发热烈的课堂讨论。

阅读书目的设置往往引起对于经典古籍所占比重的民间辩论。积极鼓吹典籍重要性的团体认为,典籍是西方文明的结晶,有助于民主制度下公民意识的形成。但美国学校老师的态度倒很开明—— “能让你的精神完成质的飞跃的,并不是哪一本书的功劳。”

老师在教授古典文学时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比如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老师会将它与美国入侵伊拉克联系起来,讨论权利、政治、领袖;从篡位夺权的情节探讨武装夺取首脑执政权。至于学生的反响如何,美国老师对此也想得开,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据美国公立图书馆统计,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是漫画、翻新的“戏说”古代作品情节。爱情故事和传记依然流行,新添的家族成员则是吸血鬼,学生们认为吸血鬼“有一点点帅,有一点点危险”。美国老师则认为读书不必拘泥题材,而在于书所传递的意义。

在电视、短信、iPad和电脑游戏盛行的今天,在公立图书馆借阅量最大的仍然是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书籍。加上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形式,美国青少年的阅读量或许并没有江河日下。

新西兰:长白云乡是书窝

文 深苔

人口堪过400万的新西兰小则小矣,国民读书的热情丝毫不比任何大国逊色。据说按人头比例,新西兰人均拥有的书店可荣列世界第一——平均每7500人即有一家书店。

读书在新西兰日常如呼吸。别号长白云之乡的新西兰是阅读的天然佳境——山间荫下、草边水滨,随处可以席地捧读消一永昼。国内知名大连锁书店有Whitcoulls与 Borders,但无需24小时开张,因为数量众多的街区二手书店、方便贴心的社区图书馆及普及率高的电子阅读器已够满足读书人的流连。我曾在奥克兰著名的二手书店 “难觅”(Hard to Find)消磨过时光,记得总能在它幽深窄小的木梯间找到难得一见的好书。朴素的牛皮纸书袋,淡到快消失的爵士乐,还有店家通知某种想要的书已经到货的邮件,是这家旧书店留给书虫的深刻印象。

新西兰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馆,工作日可开至晚8时,所有居民免费加入。各区图书馆设计均各有特色,共通处则是适宜不同年龄层次读者静读。社区图书馆类似于小型教育中心,活动多,甚至有午间音乐会。馆内分类清晰,寻书方便;而且市内各图书馆联网,只需网上预订,届时可去离住处最近的图书馆取书。图书馆里储备丰富的数字图书和杂志,更无需腿力。

民众对本土作家与作品的拥护颇令人动容。远有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奉为国民偶像,地位崇高;近有年轻的新西兰作家伊莲娜·卡顿,其800余页长篇《发光体》得到2013年布克奖,国内上至总理下至百姓一片雀跃,人们纷纷买书以示支持。我到社区图书馆预订《发光体》,发现自己竟已排在2000名候书者以后。尚记当年新西兰作家洛依德·琼斯的作品《皮普先生》得到布克奖,也是城中争阅。历史学者迈克尔·金的作品《新西兰史》更是常销与畅销书——上述作家作品硬性分类可归入纯文学或学术类,而普通读者们的热情与对这些作品的了解,未见得输给某些专业人士呢。

韩国:韩国4月读书忙

文 丁晨楠

每年樱花盛开的4月,可算是韩国咖啡店一年之中最人满为患的时节之一了。不过这时候去咖啡店的大学生们可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

当然不仅是这个时候,韩国年轻人平日里也确实喜欢在咖啡店读书,一来是因为咖啡店能提供适宜读书的环境,二来是因为韩国大学教授喜欢布置一些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另外学生自己也喜欢组织一些学习小组,那么在咖啡店和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经历了朝鲜王朝五百年儒教文化的浸润,暂且不论正确与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依然在韩国社会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笔者的韩国教授曾在课堂上论及这点时举例道:韩国祭祀的时候,古代的先人牌位上自然写着谥号官职等,没有功名的话,就在姓名后加上“学士”一词。有趣的是,就算是当代去世的家族男性,也往往在其牌位上加上“学士”一词。由此可见韩国对“学”的看重与推崇。

当然,时代在变,阅读内容也在发生变化。随着韩国社会的日益西化及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在公车地铁上,随处可见拿着圣经仔细阅读的韩国大妈。不过传统的汉文知识和中国古典书籍在韩国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千字文》仍然是韩国人学习汉字的经典教材,甚至被做成挂历大小,类似于英语字母表的挂图,以方便给孩童汉字启蒙。而《三国演义》也仍然是最受韩国各年龄层喜爱的古典小说。

遗憾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公车地铁上已经越来越少见捧书阅读的年轻人了。借用微博上流传的一句话,“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的力量推动着你往前走”。

法国:图书馆在巴黎

文 赵洺

巴黎人爱读书,即使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地铁里仍能见到许多埋头读书的乘客,或站或坐,旁若无人地沉浸在文字世界里。在巴黎,萨特、左拉、福柯的书皆可作为地铁读物跳入你的视线,这些,大家似乎都已经知晓。那么,今天,我想谈谈巴黎的图书馆。

巴黎有77间市属借阅图书馆,杂志、图书可在馆内浏览,如需借阅须办理年卡,除音像资料外,借阅全部免费。其中包括16间专业图书馆,涉及装饰艺术、园艺、历史、侦探小说、社会运动等。图书馆分成人部和少儿部,开放时间有所不同。在每一层的入口处,每周都会摆放新书,即使刚刚出版的作品,也可以在图书馆里找到。为了方便读者,图书馆的藏书在网站上悉数登记,可以在网上快速查找图书的位置及借阅的可能性。十三区的梅尔维尔图书馆首层有亚洲语言图书区,这里有中文、越南语书籍,如果发现金庸和张爱玲的名字,你可千万不要错愕,下面一排就是毕飞宇和韩寒。位于意大利广场边上的图书馆,里面有长长一排意大利书籍,意大利文或者法文译本,导演安东尼奥尼的手记就在起始处第三排。图书馆里常常坐满了人,有学生在这里自习,但还有很多读者在这里翻阅杂志,然后借两本书离开。

说到巴黎的图书馆,不得不提以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的姓名命名的国家图书馆,它是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主要馆址,位于塞纳河河畔,内藏1100多万册的藏书,及100多万种音像资料。这里不可借阅,但可以复印所需的材料。所以,国家图书馆是学者、教授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它的外观像四本打开的巨型书,耸立在塞纳河岸边,这里是巴黎的另一个标志:与其说巴黎人爱读书,不如说巴黎是座阅读的城市。

英国:消失的二手书店

文 渥丹

2006年,我初抵英国求学。那一年的10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切斯特(Chester)的旅行。切斯特位于英格兰的西北,在罗马帝国时期曾是军事要塞,至今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城墙。第一次到访的我沿着城墙四处乱走,又随意下了城墙,逛进了一间二手书店。

在英国,二手书店随处可见,有些哪怕很小的镇子,都有闻名全国的书店。因为时间已久,我不再记得那间书店的名字,但是至今依然清楚记得,书店的主人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太太,听说我要买《魔戒》,专门从上锁的橱窗里拿出一本印度纸印刷、三本合一的硬皮限量装给我看。

那本书的价格绝非当初的我可以问津,然而难忘的,是上好的印度纸在指尖滑过的那种笔挺又光滑的手感,又薄又韧,三本书的内容印在一本里,竟然比普通版的一本还要薄。我赞叹再三,终于还是没有买下,店主太太转而推荐了另一套成色很好的普通版。

这次回国之前,陪着妈妈又去了一次切斯特,带着她在城墙上乱走时,想起那本失之交臂的《魔戒》,不免抱着万一的心态,想再找到那家书店。可是走过几个路口,都没有看见书店的踪影,直到发现城墙上的另一家旧书店,挑了几本书结账时,终于忍不住好奇,问店主,城里是不是还有一家旧书店,在内城,当街的一楼。

“去年已经关门了,因为附近没办法停车。你过来的时候看见隔壁那家了吧?也关了,现在整个城里,旧书店只剩下我们一家。也许过段时间,我们也要把书店全部转成网络店了。”

店主太太一边仔细地为我包好Folio1957年首版的《莎乐美》和企鹅出版的《独家新闻》,一边平静地说。

猜你喜欢
新西兰书店韩国
新西兰兔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韩国“第一步”
环球时报(2022-08-06)2022-08-06 15:16:03
聚焦韩国大选
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 06:10:06
在韩国走马观花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出版人(2019年4期)2019-04-16 00:53:40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出版人(2019年2期)2019-03-16 04:31:34
游新西兰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最美书店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