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4-04-29 21:19周立新戴建新王高红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工学校企

周立新 戴建新 王高红

【内容提要】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以下简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实施教学,构建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1+1+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工学交替 “1+1+1”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周立新,中学高级教师,红安县职教中心教务处主任;戴建新,中学高级教师,红安县职教中心教务处副主任;王高红,中学一级教师,红安县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组副组长。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6-0052-02

数控设备数量和数控化率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数控人才匮乏却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需要职业教育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将培养数控人才与培养普通机床人才明确分开,真正实现梯级式人才培养。基于此,我校做出了实践探索。

一、“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背景

1. 数控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近年来,湖北省红安县被确定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地方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有红安金凯进光电有限公司、湖北永金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湖北捷强重工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大量机械类企业落户红安,需要大量懂技术、会操作的数控技术人才。加上红安周边地区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数控产业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建立

深圳宝安职校早年与深圳金凯进公司联合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投入资金建立了“厂中校”。2011年以来,我校与深圳宝安职校建立了校校合作关系,与深圳金凯进光电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种“校企校”的合作模式使师资、教学设施、生产设备实现了充分共享,为“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目前拥有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达90%。除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外,学校还专门聘请了技术大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4人。根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校专门联系建立了1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并新建了5个数控实训室,2个数控专业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完成了数控实训车间数字化工厂的改造。

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1. 制定核心课程方案,编写实训教材

学校践行以“多能并重、工学一体、校企融通”为原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要求和行业标准结合起来,以此来确定课程方案。学校制定了数控机床应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方案,并编写出版了对应配套的《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机械视图与AutoCAD》《数控加工工艺及实例分析》等教材,教材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易学乐学。

同时,配套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多阶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趣味性仿真实训、校企双评价考核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把学校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又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育,还加强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课程以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穿插实验和见习,以此夯实专业基础,教学场所安排在学校教室和专业实训室。

“1+1+1”的第二年开始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场所设在校内数控生产性实训车间(即“校中厂”)及金凯进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数控车间(即“厂中校”)内,“校中厂”和“厂中校”采取不同的工学交替方式,“校中厂”模式中,学生在工厂生产实习两周、在教室学习一周专业课程。“厂中校”模式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车间进行生产实习,一组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两组学生每周进行轮换。保证生产不间断,学校和企业根据生产任务、生产产品来编写教材,依据这些教材,学校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保证做与学的统一。教学团队由学校专业教师、工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2012年秋,我校数控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深圳金凯进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厂中校”工学交替。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金凯进各车间进行顶岗生产,一组在“厂中校”学习,每轮交替时间为二周。“厂中校”学习,主要是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教师队伍由我校两名专业教师,宝安职校一名专业教师及金凯进公司两名技术人员组成,按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在进行顶岗生产时主要是由金凯进公司负责,让学生跟随工人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师傅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最终达到能独力顶岗操作。在一年的时间内。从理论到实践操作,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由学生到工人的过渡。

在这一年内,学校完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验,专门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对周边企业数控岗位群、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开展调研。从资料收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订,该模式在实施中不断调整细节设计并逐渐趋于完善。

“1+1+1”的第三年实行顶岗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在红安县新型产业园以及周边相关产业,为当地服务。一般来说,学生在这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之后,可直接就业。

三、“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1. 强化了职业技能,提升了职业素质

“1+1+1”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以工学结合为主线,采取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见习或实习,以典型产品加工为项目载体,实施项目教学,同时将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引进学校参与项目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员工意识和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让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充分融合,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逐步熟悉岗位工作过程、体验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见习工艺流程。从而强化了职业技能,提升了职业素质。

2. 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我校现有机械类专业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12人,社会兼职教师4人,从2006年起,我校先后派出十余位数控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及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基本构建起了适应数控专业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通过全面参与数控专业“1+1+1”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广大教师明确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目的、方法和途径,更新了陈旧的教学理念,主动学习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了许多更有效的教学技能和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3. 深化了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任务交替,学校与工厂的环境交替,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的角色交替,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实现全线融通,实现了由学校到企业、由学生到工人、由理论知识到实际演练等多方面的顺利迁移、过渡,从学生角度而言,大大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从学校角度而言,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切实地落到了实处。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工学校企
盐工学人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