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摘 要] 近年来,农村的经济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较快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的增加,生产的效率不断的提高。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新疆呼图壁县实施科技兴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科技 兴农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29-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变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根本战略。
一、当前科技兴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 科教素质低影响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意愿与能力
中国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兴农的步伐,成为制约当前中国科技兴农进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呼图壁县的调研发现,当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技术问题时,38%按习惯或经验来处理,26%会请教周围有经验的农户,13%会自己找资料参考解决,只有23%会找当地的农技人员请教。
2. 小规模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成果的应用效率
目前呼图壁县农村的农业生产经营仍然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偏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不强。呼图壁县农业人口平均耕地9亩,户均 37.8亩左右,农业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
3. 农技推广体制不完善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示范
呼图壁县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农技推广人员编制被挤占、一身多职、难务专业现象比较普遍。以大丰镇农技推广站为例,现有事业编制人员9人,目前在岗的3人,2人借调县站,3人停薪留职,1人被镇政府安排从事其他工作。另据呼图壁县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个别乡镇政府以计生等中心工作为重,轻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的农技人员不得不围绕中心工作转,科技兴农工作难以高效开展。
4. 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效应不显著
我县农业企业普遍缺乏必要人才和资金保障,难以有效持续开展技术革新与新产品研发工作。在呼图壁县调研的31家农业龙头企业中,有20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采取产品购销合同的方式,占调研企业的64.5%,这实质上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松散的利益联结方式,无法保障农户的利益。
5. 现有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机制尚待完善
首先,科技研究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其次,农业科技成果与县域农业发展对接的长效机制与平台缺失。第三,行政管理部门在职称评聘、工资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不配套,激励、推动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的动力和压力均不足,服务基层还没有成为全社会农业科技人员的自觉行动和必需的选择。
二、对策与建议
1.实现农科教相结合,重视发展农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
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重点进行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呼图壁县已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县校合作”培养培训农民技术员协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需求每年组织安排200名农民技术员培训。县财政每年安排105万元“科普惠农兴农”专项资金,用于“科技之冬”活动、“科普惠农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励、农民技术员培训、聘用农民技术员津贴等支出,为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提供较好的财力保障。
2. 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壮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
对乡镇农技站实行垂直管理,做到了“人权、事权、财权”相对统一,可按需选配合适人才,杜绝专业技术人员经常从事非专业工作现象,有利于推广人员专心主抓业务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1]。自2009年呼图壁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以来,呼图壁县六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实施一体化管理,人员编制归口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实行县管乡用。乡镇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农业技术服务中。
3.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强化财政在农业科研投入的主体地位[2]。呼图壁县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合力打造1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7个种植业示范园建设总规模达5.5万亩,总投资4934万元,涉及棉花、玉米制种、番茄、辣椒、蔬菜、食用菌等六类主导和优势特色作物,集成示范全程机械化、高效节水、绿色植保等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达十多项。
4. 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
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扶持龙头企业,政府在宏观上有一套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包括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目前,呼图壁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31家,(自治区级7家,州级24家)。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对基础条件较好,带动作用能力较强的新疆乐活果蔬饮品有限公司、新疆永瑞丰制种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培育。
5. 加快建设农村信息化网络, 推进农业信息化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手段送信息进村入户,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要及时发布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信息服务。同时,加强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工作,提高对农产品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增强农业信息的生产经营指导性和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3]。
参考文献
[1]奉明凤,陈香,张世英,等.江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2,(2)
[2]马发展.关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若干问题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3,(6):44-49.
[3]徐卯林,刘晓静.进一步做好科技兴农工作的几点对策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6,(5):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