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和方法创新

2014-04-29 18:15:06郭品
文化产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创新大学生

郭品

摘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题中之义,也得到了多数高校的广泛重视。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困境和不足:生命教育课程定位不明设置不足;生命教育对新媒体应对不足,教育方法有待加强;生命教育对个体发展教育重视不足。创新大学生生命奇教育,要建立系统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中全面渗透生命教育;主动占领新媒体高地,创新生命教育方式方法;重视实践教育活动,生命教育重在感知和践履。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121-02近年来,伴随着自杀、投毒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生命教育逐渐得到了教育理论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年一代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青年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根本目标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生命教育正是无法回避的应有之义,也关乎青年一代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正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青年大学生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1]德国著名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有天性。”[2]他认为,教育不应仅传授知识,还应体现生命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生命教育所应该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传授、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而当前既有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强创新研究。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大学是青年个体身体、心理全面发展成熟的黄金阶段,肩负着塑造青年一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但另一方面,大学也是青年个体心理最不稳定的人生阶段,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扰和误区,其中最为社会忧虑的是生命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生命安全问题。从这个基点出发,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应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尊重包括自我和他人及所有生物的生命价值,养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二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整体性和个体自我发展实现的能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困难,提升抗压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三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只有正确认识死亡才不会轻言死亡,才能够真正达到珍惜生命、真爱自我的理性境界,避免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自我、轻生寻思的恶劣倾向;四是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学生生命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法,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完善责任观教育和理想教育,提升生命的广度和厚度。

二、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不足

大学生生命教育虽然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也得到了多数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没有及时转化为实际措施,屡见报端的大学生轻声自残、漠视他人生命、对社会和教育的非理性抗争等恶性事件依然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效果十分有限。经过认真梳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命教育课程的定位不明导致生命教育课程设置不足。生命教育虽然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实践层面却尚未在高校形成统一认识。多数高校从生命教育课程的定位上就明显表现出高度不够、认识不足。当前大部分高校只是将生命教育内容放在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思想道德修养课里面,课程量极其有限,且不说教育内容无法有效展开,教学方式也只是讲授为主,缺乏体验式和参与式的教育手段,学生无法对生命教育形成足够的认知,自然也难以在心理层面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形成这种局面的一大原因是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认识的高度不够,往往只是将其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在防范学生心理安全的范畴内开展生命教育,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应该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必修课。只有形成了正确的生命观,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了生命教育的基础,其他层面的教育容易根基不稳,在面对重大挫折和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导致青年个体走向自我毁灭。

(二)生命教育对新媒体应对不足,教育方法有待加强。当前大学生的鲜明特点就是虚拟化和网络化,越来越集中活动在新媒体之中。以论坛、微信、微博为主要场域,青年学生活跃并沉溺其中,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争之地”。但是,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并没有足够重视新媒体的重要性,一些授课教师甚至不知道微信为何物,与当前大学生思想现实严重脱节,课堂上的授课方法也比较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难以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好或者视若无物,学生盲目接受各种纷杂信息的侵扰,主流价值观难以确立,正确思想认识也受到严重冲击,生命教育自然受到严重挑战。但是,如果高校教师能够顺势而动,以新媒体为自己的阵地,把学生活跃其中的论坛、微信、微博等主要场域变为自己的课堂,那么,生命教育的教育方法也就自然可以与时俱进,事倍功半。

(三)生命教育没有涵盖大学全部阶段,个体发展教育重视不足。当前多数高校在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心理健康课的框架内开展生命教育,开展时间多为大一或者大二的一个学期,不仅课程量十分有限,教育对象也很窄化,不利于大学生个体发展教育。青年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面对的问题不同,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只有将教育对象的变化纳入其中,大学生生命教育才能够真正做到有助于青年个体的自我发展教育。

个体发展教育相对于群体性教育而言,更加注重每一个个体自我的发展完善,更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对不同大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更有实效性。由于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模式固化,当前多数学校不能做到将生命教育涵盖到大学全部阶段,把个体发展教育重视起来。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创新

以文化人,贵在革新。大学是新思想的聚集地,更是新思维的发祥地。大学生生命教育正是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路径与方法创新研究,才能够不断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帮助当代大学生完善自我,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中全面渗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并不是开设一门课程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它更应该像水流一样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课程、各个环节。生命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课程教学中均可以有所渗透。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中可以渗透各种人文关怀:人的发展目标,个体自我的完善、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呈现等等;心理健康课程中可以借由了解生命基本知识,学习和掌握把握和控制个人情绪,从而达到悦纳自我,实现自我认同,学会与人交往、社会化生活;在法制教育课中,学习到法律对于生命权力的保障和法律人应尽的义务,等等。所有的课程中都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特点加入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生命教育之广泛,足以渗透到全面的教育教学之中,但是另一方面,如何渗透、渗透效果如何,则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和人文素养。课堂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道场,更是传道的阵地。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朋友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沟通交流中渗透进老师的生命智慧,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真正做好学生的青春领路人。从这个方面讲,我们必须要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只有渗透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设置。应该改善现在的阶段性教育方式,将教育时间扩展到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阶段,满足学生各个时期的求知诉求。可以尝试将入学适应教育、生命教育课程、职业规划教育、毕业心理调试四个阶段性重点衔接起来,构建成一套系统的教育体系,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按照不同年级的特点分散进来,做到“每个年级都有教育重点,任何时期出现问题有问必答”,让学生在递进性生命教育中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正确生命观。

(二)主动占领新媒体高地,创新生命教育方式方法。新媒体现在已经成为学生活动的最重要和最主要场地,只有主动占领新媒体高地,才能够在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中获得最大的认同和最好的教育效果。当前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学生又处于价值观确立阶段,缺乏分辨是非、明辨对错的能力,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很容易就在沉溺于新媒体的过程中日渐沉沦,丧失判断能力,容易被极端思维影响,走上伤害他人或者自杀自残的邪路。尤其是当今学生中存在的两大倾向——虚拟化和虚无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虚拟化指的是学生越来越不热衷参与现实社会生活,越来越多地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虚拟的网络新媒体之中。带来的结果是,交往能力的弱化和合作精神的欠缺,加之网络虚拟世界里自我满足感与现实诸多缺陷之间的强烈冲突,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失衡,很多伤害他人、自我伤害的个案里面都有沉溺于网络的诱因所在。虚无化是一种广泛的网络思潮,包含有历史虚无主义、存在虚无主义等极端性思维和思潮。浸润网络的大学生们,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盲目追捧,往往沦为西方自由思潮的工具,失去理想,失去正确人生方向,掉进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陷阱,带来的结果小则丧失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大则走向错误的思想极端,做出违法的行为。

要想有效消除虚拟化和虚无化的负面影响,就必须主动出击,主动占领新媒体的高地,将正确的生命观念、生命意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润物于无声,教育于无形,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视实践教育活动,生命教育重在感知和践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对于知行合一的最好解读,也是一个千古传承不辍的重要教育理念。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时代,一味坐而论道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也十分微弱。特别是对于生命教育而言,本身就包涵对于生命本身的感知、对于生命价值的追寻、对于生命意趣的体认,这些个体性教育内容本来就无法通过简单的课堂讲授来达成,而必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才能实现。

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要在高校德育体系的框架内利用既有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换句话说就是在既有的学生实践活动中渗透进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感知不同的生命体验、生命价值,从而在与已有生命教育课程相互呼应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我的生命观,确立健康向上的生命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专门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策划,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总之,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课外活动来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 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以人为本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更是大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价值更是无限的。只有做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感知生命的美好与多彩,珍惜生命并主动追求生命的多元价值,才能够培养好这一代青年,使他们成为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6.htm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3

[3]唐炜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省思与重构[J].社会科学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创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8:35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