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科与研究型课题整合初探

2014-04-29 12:40:37任明梅
考试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塑料化学

任明梅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陈旧和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学校的学习期间,人们需要的是“终身学习”。因此,当今的教学方法不能只停留在“教什么”、“如何教”等方面,而应该重视“如何学”、“如何学之有方”的研究。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获得科学知识。

《化学课程标准》将研究型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在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两大支柱,二者相互联系,将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就化学学科而言,化学学科以其实践性、综合性、广泛性、适用性的特点,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能力。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占有量,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在高二年级开展研究型学习与化学学科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指导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充足时间,切实减轻高二学生过重的课程负担,在高二下学期我选择第八章合成材料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因为这章教学要求层次比较低,而且全章教学又没有很多理论知识,所以本章不是教学的难点,而这一章密切联系实际和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若是教师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讲解,则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这一章还用一定的篇幅介绍白色污染,若只是要学生看看书,肤浅地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而并没有实际考察体验,那么这样的知识也并不丰满,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没有被激发。

将这一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进行开展,让学生走进商城、工厂,走进生活,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互相交流学习,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合成材料的重要性,增强对合成材料的亲切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更生动活泼。

指导教师首先对将要研究的课题做一些背景知识准备,如讲加聚反应,认识高分子化合物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想参与、想研究。

在學生有了一定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后,提出总课题“认识合成材料”。

研究目标:认识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及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等;了解白色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高分子材料无处不在,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新型高分子材料,在教材中作了一定的介绍,根据教材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按学生的个人兴趣自由组合),分别就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每个大组的基础上又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般4—5人为宜),就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某一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步骤,学生根据小组所负责的内容进行开题报告(包括可行性验证,研究计划、方法、时间等),教师进行指导。第二步骤,在图书馆或在互联网上查阅所需资料,做好资料收集。第三步骤,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去工厂、商店实地考察。第四步骤,整理报告,实验研究,做出专题小论文或制作课件、展板、实物标本等,并在课堂交流汇报,相互学习。第五步骤,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指导、总结。

研究成果采撷:各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汇报,如“塑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小组的成员一边展示制作的课件,一边介绍塑料的历史、现状(包括利、弊)及对塑料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这其间还给学生介绍一些小常识,现场教学生利用试验方法鉴别有毒塑料和无毒塑料,学生积极响应,纷纷要求上台演示,课堂上出现预约的气氛。

“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小组的学生以网页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合成纤维的来历、纺织纤维种类、常见衣料成分及特性等,给学生介绍一些洗衣常识,鉴别化纤衣料的方法,最后将自己制作的不同纤维实物标本展示给学生看。

“白色污染”小组的组长像专家一样向学生介绍白色污染的概念、来源、危害及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技术,还给学生展示他们到白色污染严重的区域拍摄的照片。

在每一组汇报之后,其他小组都可以提问,最后进行评价和总结。

在这样的课堂上、这样的教学中,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以上案例是以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依托,实施化学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便于将研究性学习理念贯彻得更为充实。同时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整合过程中,我们不仅采用课题研究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如给出新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呈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设计方案,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等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重视体现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这一切都要求在教学中建立起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己探索的新模式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前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研究性塑料化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塑料也高级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58:11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0
塑料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